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天空海系『云作战』的适用范围

已有 1648 次阅读 2022-11-20 11:21 |个人分类:【云作战】论文与论题精选系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 锋启云涌

摘要天空海系“云作战”的具体样式在现实作战中,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值得注意。这里分别论述天空海一体云作战、空海天一体云作战和海空天一体云作战的适用范围。

 

任何作战样式都有其适用场合与施用要求,天空海系云作战的具体样式亦是如此。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运用各军兵种力量,并充分发挥它们的军事价值和战场作用。除了一般性的实施基础(力量体系、技术条件和战力保障)之外,云作战的具体样式在现实作战中,还有其适用范围和战场协同两方面要求值得特别注意。

通过增加空军和海军力量的比重,天空海系云作战力量体系随之切换为空海天系云作战力量体系,同时完成了防御作战样式向均衡作战的转换。类似地,显著增加海军力量比重,空海天云作战力量体系将转换为海空天云作战力量体系,则可完成均衡作战样式向进攻作战样式的转换。严格来讲,尽管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天空海一体云作战、空海天一体云作战和海空天一体云作战应该属于三种不同的作战样式,因而将其分别归为不同的作战方法。它们的有效范围、适用战况和自身优劣也有所不同。当然,这里所说的适用范围只是相对而言,作战样式和力量体系可以结合战场实际,采取积极、主动和灵活的运用方式,甚至必要时可以转而选用云作战的其它样式,所有这些都不应受到任何固定套路的无条件限制。

一、天空海一体云作战的适用范围

在天空海一体云作战样式中,作战力量体系由天军、空军与海军为主要参战军种构成。其中,天军为主战军种,空军为主要协同作战军种,海军为辅助作战军种,这意味着天空海一体云作战样式运用于防御作战更为有效,且主要适用于近岸海域、岛礁海域防御作战,也可以灵活运用于离岸较远的中、远海域的防御作战。由于增加了天军这一战略性军种,比“空海一体作战”多了一种战略遏制手段,因而可以认为:天空海一体云作战的主要克制对象是“空海一体战”。天空海一体云作战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三个基本层次。

战略防御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天军作为主战军种,运用分散设置相关战略作战资源,实施多源、远程、战略打击性聚焦手段,破坏敌方重要设施,包括通信、侦察与指挥系统平台,尝试通过釜底抽薪的方式,迟滞敌方的进攻速度和效率,并通过空军与海军的协同作战,遂行战略性防御作战任务。

战役防御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作为全局意义的主要协战军种,空军担任着区域性主战军种。在天军与海军协同支援下,主要以空军中、远距离的防御方式,打击敌方机群、大型舰船等集群力量,共同破坏敌方力量体系的结构完整性,减弱敌方打击的烈度,降低敌方进攻的效率,达成战役性防御作战目标。

战术防御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作为整个防御力量体系中的辅战军种,海军则肩负起战术作战的主要力量。在天军和空军的配合下,海军主要以近、中距离的防御作战方式,直接面对敌方的舰船攻击,采取战术性末端聚焦打击行动,全力消耗敌方力量,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我方损失,完成战术性防御作战任务。

可见,天空海一体云作战样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形成以远程为主的远、中、近三个水平作战的防御区带;可以构建高空为主的高、中、低三层垂直作战的防御屏障,形成有高度、有厚度的大纵深立体防御网。如果说天空海一体云作战样式还存在不足的话,那就是,对天基通信系统的依赖度较高。如果基于卫星的侦察、通信、指挥系统遭到敌方攻击,出现故障后,难以发挥应有功能,整个作战防御体系就可能瘫痪。因此,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危急情况,制定完善的预案与评估体系,建立细致严密的应急处置机制。同时,发展可独立运行的移动指挥、侦查、通信系统平台,以便在战时起到应急保障作用。

二、空海天一体云作战的适用范围

在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中,作战力量体系主要是由空军、海军与天军辖属的作战力量构成。与天空海一体云作战样式不同的是,空军是主战军种,海军是主要协同作战军种,天军是辅助作战军种。空军是攻防兼备的作战力量,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便具有显著的均衡作战效能,更符合均衡作战的需要,适用于近岸海域、岛礁海域以及离岸海域的均衡作战。尽管天军在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中只是辅战军种,但同样可以发挥其战略性军种的制衡作用。由于空军和海军分别为主战和主要协战军种,加之拥有天军的支援,所以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适用于应对“空海一体战”时的相持作战局面。空海天一体云作战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三个基本层次。

战略均衡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空军作为主战军种,可以运用多个战略机群作战云,以远程聚焦化打击方式,摧毁敌方进攻或防御作战的战略设施,包括指挥系统平台,力量补给通道,后勤保障基地,从而破坏敌方的进攻节奏,并通过天军与海军的战略协同作战,兼顾打击敌方战略进攻和防御的重要设施及作战力量,损毁敌方的进攻和防御保障性基地,遂行战略性均衡作战任务。

战役均衡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作为全局意义的主要协战军种,海军担任着区域性主战军种,在空军与天军协同支援下,防御敌方空军机群和海军编队的进攻,打击敌方集群力量,破坏敌方力量体系的结构完整性,减弱敌方进攻的强度,在适当的区域对敌实施主动攻击,达成战役性均衡作战目标。

战术均衡层次

战术均衡层次。在这个层次中,作为整个防御力量体系中的主战军种,空军还需要肩负起战术均衡作战的主要任务,在海军和天军力量的共同配合下,直接抵御敌方的舰船与军机进攻,并适时采取主动性战术攻击或防御行动,完成战术性均衡作战任务。

可见,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形成中程为主的远、中、近三个水平作战的均衡区带,还可以构建中空为主的高、中、低三层垂直作战的均衡屏障。如果再有陆军和网军适时加入,这个均衡作战网将变得更加细密、严谨。如果说空海天一体云作战样式尚存在不足的话,那就是,各军种在联合作战过程中,尤其是在战场机变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信息联通、行动协同要求甚高且难度较大,军种之间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衔接部位有可能成为均衡作战体系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成为敌方对存在缝隙实施攻击的选择目标。

三、海空天一体云作战的适用范围

在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中,作战力量体系主要由海军、空军与天军所属的作战部队构成。与天空海一体云作战、空天海一体云作战样式不同的是,海空天样式将海军转变为主战军种,空军转变为主要协战军种,天军是辅战军种,这说明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可侧重于进攻作战运用,适用于针对近岸海域、岛礁海域以及离岸海域的攻击作战。天军在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中尽管是辅战军种,但其战略性军种的多方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海军和空军分别担任主战和主要协战军种,它们的攻击性优势使得,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在应对“空海一体战”时,可以主动向敌方发起进攻。海空天一体云作战在具体实施时,有三个基本层次值得注意。

战略进攻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海军作为主战军种,可以通过海基与潜基的中、远程打击力量,采用多点聚焦方式,攻击敌方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包括作战指挥网络,情报通信平台、后方供给基地,并通过空军与天军海军的战略支援及协同攻击,打击敌方战略防御力量体系核心部位,促使敌方防御体系的结构失衡,为后续作战胜利奠定基础。

战役进攻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海军担任着区域性主战军种,在空军与天军协同支援下,包括舰载航空打击力量在内的海军舰队集群,以及无人化、智能化舰船(潜艇与潜航器)等作战力量,对敌方空军机群和海军舰艇编队发起主动进攻,打击敌方集群力量,对敌方防御力量体系实施扩散化打击,大规模的重创敌方防御力量,达成战役性进攻作战目标。

战术进攻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作为整个攻击力量体系中的主战军种,海军仍然肩负着战术进攻作战的主要任务,在空军、天军等多军兵种力量的配合下,对敌方舰船与军机实施海基、潜基、空基和岸基多维度聚焦攻击,包括运用海、空、陆军的特种作战力量,以及海上智能化无人作战力量,彻底消除敌方防御力量的各个局部存在,完成战术性攻击作战任务。

以上论述表明,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形成海军为主的多重聚焦打击力量,包括登岛作战时运用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和陆军航空兵部队等特战力量;还可以构建多层次逐波打击体系,从远、中程打击向中、近程打击逐步过渡,使打击火力覆盖整个作战区域。如果说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运用有何难度的话,就是不同打击力量的密切协同有较高难度,以及战略进攻、战役进攻和战术进攻的波次递进与衔接,需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日常训练支持。这些都给海空天一体云作战样式的战时运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友情提示】本文主要内容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

2. 微信公众号:云作战『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364536.html

上一篇:天空海系『云作战』的进攻策略
下一篇:天空海系『云作战』的战场协同(1)
收藏 IP: 115.60.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