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Foster F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sterfei2 主要研究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博文

用扎根理论容易发文章?——来自小唐的诚实的反馈

已有 512 次阅读 2024-3-12 14: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唐应该不介意我分享他最新发表的这篇文章(张元、唐金武,2024。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声称是扎根理论研究了,而改称为质性研究。至于文章里的一些错误,比如三级编码里的关联式编码这一术语,这应该是英文原著里没有的。这些都不再重要了,因为(1三级编码本身就不是扎根理论的一部分(ref.),(2)小唐也没有声称是在做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小唐昨天(2024311日)和我们透露了他的一些想法:

感谢费老师的分享。

我简单说一下写这篇习作的心路。

1.因为我是来自普通院校的普通学生,出于对研究的好奇以及功利心的趋势,让我自发的想去做点东西。然后就通过对知网的阅读与分析,发现了nvivo12与扎根理论结合,再加上三级编码,特别容易发文章,尤其是C。(从某种比例上来说是这样的)因此,就开始了尝试。

2.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来是用扎根理论的,想借助这个大旗去增加自己论文的可信度与高大上。但是在偶尔的机会,了解到费老师对经典扎根理论的讲解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进行了修改,而不是用扎根理论的虎皮了。

3.这并不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只是一篇练手的文章,但也反映出了我对发论文的渴望与对原著追求的矛盾,也就造成了很多方法运用的投机与取巧。

不少同事(ref.)也为小唐的坦诚点赞。

刚好前天我看到另一位同事(2024310日)发的私信。真的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同事能够看到这一乱象背后的本质。当然,不仅在中文世界存在着这一现象,英文世界里也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费老师,看了您对一些使用扎根理论方法的论文的批判,我自己现在也在给本科生讲授质性研究方法。我有个体会,您看看对不对:

现在国内很多人用扎根理论,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坚持扎根理论的原本原则,即让现象和结论从文本中自发涌现。实际上,他们做的所谓扎根理论,是一种相对格式化的质性文本主题分析,即按部就班提取和梳理文本信息的操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选择性编码步骤里,大部分人并没有真的遵循原本的文本信息涌现,而是强行把提取出来的编码主题,附会到自己早就设计好了的所谓理论框架上去。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只是让扎根理论给自己的研究步骤套上了一个方法可靠的外衣。本质上,还不如承认自己就是用了最普通的质性文本内容分析或者主题分析。

我理解他们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宣扬自己用的方法是扎根理论,是因为这些人在开展质性分析的时候,并没有太强的理论水平和思维灵感,而国内期刊在发表时,对于方法上能够展现出一定训练水平的文章,就会对其理论和思维水平的评判更宽容(甚至我怀疑这也是国内大部分没有水平的人之间相互抱团的结果),使得这些本身没啥水平的文章得以顺利发表。

这样一来,扎根理论的广泛使用,在国内中文学界,不仅没能起到提高质性方法研究水平的作用,反倒是让质性研究这种本身非常讲求思辨的方法,变得跟定量研究一样无脑了。

关于这位老师(ref.)的观察,我们会在英文文章里进一步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901-1425030.html

上一篇:评:马捷,栾泽权,张超,孙文晶(2023)一文(2)
下一篇:这是对扎根理论的“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收藏 IP: 110.184.219.*| 热度|

1 农绍庄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