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10.27.32.*   [154]姚远   2025-3-26 11:05
丝路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友情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友情送别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战士赞美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IP: 210.27.32.*   [153]姚远   2023-10-17 06:38
人类的两大幸事,读书与思考博尔赫斯在人类浩繁的工具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书,其余的皆为人体的延伸,诸如显微镜、望远镜是视力的延伸;电话则是语言的延续;犁耙和刀剑则是手臂的延伸。而书则完全不同,它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书和报纸或唱片的不同,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一张报读后便会弃之脑后,一张唱片听后也会被人遗忘,因为那是比较机械的东西,没有严肃的内容,而读一本书能使人永久不忘。关于书是神圣的概念——如关于《古兰经》《圣经》《吠陀经》里面叙述了吠陀如何创造了世界的看法——可能已经过时了。然而书仍然具有我们试图不让它失去的某种神圣的东西。/博尔赫斯
IP: 210.27.32.*   [152]姚远   2023-9-14 06:12
迁徙诗
《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归雁》 唐代: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南中咏雁诗》 唐代: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IP: 117.136.87.*   [151]姚远   2023-6-9 01:58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以培养人为第一位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改变学生命运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超越了排行榜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领跑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制度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定力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懂得经营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十分精致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扎实行动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危机意识的大学。
——邬大光《什么是好大学?》商务印书馆
IP: 117.136.86.*   [150]姚远   2022-4-10 20:47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IP: 117.136.87.*   [149]姚远   2022-4-2 21:03
试进北大图书馆查查,很多年以前似见,但忘了具体出处。再试:故纸堆、晚清民国期刊数据库,看看!
IP: 113.55.104.*   [148]王越超   2022-3-19 12:50
姚教授您好!我看到您的文章《西南联大学术期刊及其科学传播—兼与西北联大比较》中,提及“1941年6月,三民主义青年团西南联大分团联大青年社在昆明创办《联大青年》综合性不定期刊,出版至当年12月停刊。其中刊载有关于民族、民生、知行、人才等问题的论文...”在您的文章中所提及的2个刊物,我查阅很多资料都没有查到它们的信息,即《联大青年》、《北京大学通讯》请问您可否告知一下两个期刊的下落呢?
IP: 202.114.144.*   [147]胡小洋   2021-10-29 15:34
姚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期刊研究者,知道您一直研究期刊历史,不知道可否请您分享一下《哲学汇刊》和《学者杂志》的创刊号封面,谢谢!期待中。我微信57650973,您或者告诉我在哪里可以查得到?万分感谢姚老师!!祝好!
IP: 124.115.173.*   [146]姚远   2021-10-16 13:11
中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的可以不断重复伟大时代的国家。虽然中国的历史可谓多灾多难,但中国人也总能力挽狂澜不但能恢复元气,还能迈向更高的巅峰。所以尽管面临危机,他也相信,跌至谷底后还能重返巅峰这件事,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做得到。/罗杰斯
IP: 124.115.173.*   [145]姚远   2020-2-18 06:42
中国历来主张,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建立在自身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王毅外长
IP: 111.20.69.*   [144]姚远   2019-11-15 05:40
中华文明起源于内陆和农耕,是内敛、防御的文明。这使得中国人并不具备侵略的野性,相反中华民族历来有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情怀。/( 兰辛珍)
IP: 111.20.69.*   [143]姚远   2019-11-7 10: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IP: 111.20.69.*   [142]姚远   2019-9-1 07:24
段清波教授:“考古学科的意义不应局限在内部的肯定和理解,而在于超越自身的畛域,达到启迪其他学科的作用。”
 “考古重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考古学让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血肉相连。”
  “未来中国考古人能立足于世界考古学之林,就必须在世界文明的视野下,思考中国文明为什么走的是这么一条路,中国文明的特征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
IP: 111.20.69.*   [141]姚远   2019-6-21 15:03
如今,我国的科技力量早已成长壮大,更没有必要在西方面前丧失自信。“要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根本不是什么SCI。我们只有早日破除对SCI的迷信,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

“计算科学、基于模拟的工程以及CAE软件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技术,但目前这一领域的市场几乎被国外垄断。”钟万勰说,“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也来自于SCI迷信。”

钟万勰
IP: 111.20.69.*   [140]姚远   2019-4-9 11:39
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名校,就是因为校园里流传着这些动人的、被后人永远记载和传颂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构成了每所大学所特有的传统,形成了大学独特的气质。每所大学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故事所组成的特质成就了其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并熏陶着大学的师生们,形成和大学相同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了对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的故事是一所大学重要的精神遗产,也是大学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只有传承好、讲述好这一个又一个大学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大学文化,让大学的优秀故事从大学走向社会,更好地影响社会文化,用大学故事演绎大学精神、成就大学文化,继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叶志明-西工大学报社科版2019
IP: 111.20.69.*   [139]姚远   2019-3-29 04:14
一则著名轶闻说,1971 年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时,曾询问周恩来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周恩来回答说,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太近,无法对它的意义作出确切的评判。(这则轶闻在西方流传甚广,但真实性难以考证)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时间和历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千年大国的意义。

基辛格自己写道:"中国对时间的感觉与美国不同。当美国人被问及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时,他想到的是日历中的具体日期。相反,当中国人描述一个历史事件时,则把它放在一个朝代内。"实际上,中国人对历史的评判是留待时间检验的。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 · 雅克指出,中国是文明型国家,早在公元前 221 年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体制,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进化过程,没有经历过西方在中世纪欧洲时期的千年蒙昧。

亚当 · 斯密曾写道,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中国比整个欧洲都富裕。/委内瑞拉前外交官阿尔弗雷多 · 托罗 · 阿迪的文章《美国眼中的中国》
IP: 223.104.11.*   [138]姚远   2019-1-15 22:36
历史是逝去的昨天,生活在今天、面向明天的人们为何要把目光投射到那些已尘封的岁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从根本上说,因为人类发展是一个先后承续、不可割裂的过程。昨天、今天、明天,衔尾相随,历史与未来正是在现实中交汇,认识过去是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这决定了历史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IP: 124.114.229.*   [137]姚远   2019-1-7 09:39
没有机会不可悲,可悲的是机会来了,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华为-孟晚舟
IP: 111.20.69.*   [136]姚远   2018-12-17 09:10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要走过多少风雨和磨难,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中国的崛起遭遇了各种艰难险阻,何况这个国家的一个企业。华为的处境,其实就是中国制造的处境。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悲观,不要遇到一点挑战,就想投降,投降没有出路,只会被人蹂躏。要敢于亮剑,提刀跨马杀敌。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让你弯道超车。我们只能拼命挖掘潜能,努力到无以复加,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在一个没有门的地方,用血肉之躯,冲出一扇缺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华为任正非
IP: 124.114.229.*   [135]姚远   2018-10-8 11:03
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曾经说过:“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或许,更为完整地说,是包括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伦理的科学人文教育才能给人以智慧。科学人文教育使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科学知识的进化,认识其中的规律,感知未来的方向,认清未来的前沿,并使自己置身其中。科学人文教育中的数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科学文化的基础。数学训练使得思维的严谨性和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得以提升。数学训练加强辨别不准确的概念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知识的传授时,更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创造过程的了解,和对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理解与秉承。从而培养其理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掌握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新一代的公民,当然其中也包括科学家。/杨玉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