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我一瓢一瓢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nguo

博文

北京点滴 精选

已有 7739 次阅读 2012-5-23 01: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color

 东到过上海,西到过乌鲁木齐;南去过深圳,北最远到西安。除了对丽江和拉萨还有幻想,没有哪个城市特别想去游览,尤其冷的地方难以向往。即便首都。还好是4月,天气预报表示只需穿一两件单衣,那么在哪里,活不活动,都还是能惬意的。于是做完必做之事,我给自己两天游北京。

 所有人都说故宫是必去的,还有长城;小资一点的人就说还有浪漫的胡同和后海。网上查也的大同小异。只两三天,计划很好设定:白天天安门、故宫一天、南铜锣鼓巷里窜胡同一天,晚上奥林匹克公园一晚,后海一晚。

从登上去北京的车厢,就开始听到北京腔。一对小恋人、一个小伙,均是湖北籍,在不是什么假日的日子休假后回京上班。难道北京的单位像他们儿化的文雅语言一样,比深圳、广州、上海的单位更涵养、更有人性?感觉三个打工族已经熏染了不同于湖北的东西:虽然柔声细气的年轻对白中,语言有些稚拙,但他们神情行止淡定,和和美美的坦荡和自然里,淑女和绅士般的稳重很有公民素质的标准。他们很愿意与人交际。对任何人都不随便小瞧,不急不慢地侃:若有所思地表达自己知道的,微微好奇地倾听他们不知道的;句子中的“您哪”即恭顺地尊重你的意见,又撇清地有所保留。他们一如电视里那些见多识广的“北京城人”:喜欢让历史说话,不爱争辩。何况伤和气-----在达官富人边前生活久了,铆不定哪个有点来头;自己呢,如果还混在人群里,就至少说明对社会了解得还不够通透,于是讲“和谐”和乐于求知。大概就这么,形成一个政治城市要求的宽厚和进取。其中的谦逊和有所收敛的热情,使与之交往产生和谐的欢愉。和上海人拎得清的眸子、广东人敷衍的笑相比,这样较为朴实,有了点地球里中国村的暖心。

然而下火车后,还是感到身在发展中国家的打击:辽阔的大厅里,我们却被圈进狭长的铁条之间等出租车。寸寸挪动,拐来弯去半小时就是为了强制排队、不乱挤。孩子老人被拥在人群里,不能坐下,不能上厕所,没有饮料、食品、书籍。为什么不学银行拿号叫号,给点座椅?人和人之间没有空间,就没什么尊严,让人觉得人类这东西多到贱。发达国家地广人稀,队就不会排成这样有失颜面。这肯定是为什么大家要成为少数富人的原因之一。

多少辆的士停下、离去。我唯一可做的就是观察司机:几乎所有出租车司机均为四十以上男性,穿得体面,体型健壮,还有一种镇定的气度。即便外表要作为“城市的面貌”,气质应该还是来自这座城市的气氛:作为平民,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群体心态稳定-----这个年纪没有兴旺的事业,就得有没什么风险的收入,每天固定往人海中的家带去钱。

拉我们的司机五十多岁,能想象他年轻时是高高大大在皇城根下的。虽然他不知道北京的市花是什么,但他翻过未拆光前的古城墙。他家里和很多平民一样,把雕花的木窗拆下当柴烧了。所以国家改革了,他们的生活只是水涨船高,并没有翻身般的好。所以还是有很多的遗憾。而这些个遗憾并不妨碍他与时俱进地赞叹手机下载的声情并茂的《西游记》。

一路找聊,因为以为可以从一个长住人身上多少看到北京的变。然而即便知了一些变与化,我仍然因一路的大雨,对这城市缺乏亲近。断续孤零的一两个城楼,让我和司机都生出不如西安的叹息。路边也有武汉般的樱花树从,满中国一样没什么特色的房屋,没给我带来来到代表中国之城的激动。

然而也许只我自己认为是个异地来的陌生人,而北京人当我是一国的人民。网上订的家庭旅馆的其他几间房租住的是本地打工族。一个说自己熬到半夜三点的小伙在我抵达的那个落雨的下午一时闲来,待我之亲切关心,大概能胜过一个远房表弟。在他的房间,他给我详细搜索交通,再度打理游程。

4点我出门开始去游一个我计划之外但他说不错的前门。微雨的天,出门总怕冻着的我多亏穿得多,还是觉得寒意洗着周围的人。青石板大街干净空旷,稀稀落落几个行人缩在雨伞底。宽大的店面往往都是外国品牌的。传说中国的有钱人把钱都用和存到了国外,真像。但我基本不逛外国人的服装店,因为实在没什么美感的布衣衫,随便就是几百。当然还是会有中国人捧场,听说欧美的奢侈品市场里中国人最热闹。但喜欢这种青灰的街,冷雨中有种孤独的安逸----人生不能总是喧闹的。清朝的不兴旺,就像时下的冷清,自认为还有日子,没有萧瑟之意。果然雨轻轻悄悄停了,吃完晚饭的游人开始簇拥而来。两侧一个个安着铜环的大缸花盆有严谨的笃定,看着街这一日的衰兴。

自然想以一碗风味小吃开始体会京城。我叉到胡同里进了一家“百年卤煮”。反复的卤汤咸到我在我古色古香的大碗里倒进了店主端来的一整瓷碗凉白开。猪下水和猪脑软塌塌的,倒是那馍,还没来得及进咸味,成了一碗里最合口味的。说上海人精打细算,那大概在穿的以次充好上,吃上还是很挑剔的;北京人却在吃上琢磨,如何把贱的东西做出贵的东西的同种味道,如能有所成那么对于广大平民,是类于一项伟大发明。

我一向发现,对吃进肚里的东西只管口味不计较内容,大多是朴实的、不挑剔的人。大概就近太多够不着的一国顶尖的奢华,两日来,我发现身边人都自然、平和。有充充的就算好日子,没充充的,素馍大概也能在细嚼慢咽中品出滋味。

没进到大栅栏天已经凉丝丝地黑下来。7点正是游后海酒吧这类繁华的时间。可近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长长的公交车站几乎没人。网上的资料只是提供对未知的大致参考,实践中嘴巴下面的路,却一时找不到可确认的对象。终于两个说是下班要回家的妇女来坐公交,熟稔地指点我如何到什刹海。

一路街上都人烟稀少,连车都没几辆驰过。我想是否得避开宫殿和毛主席的地盘,才会建设七拉八杂的夜生活?n站过后,下车站点果然街道四处灯火热闹。第一次见到一个有名的胡同-----烟袋斜胡同。一个个不大甚至窄小的店面,卖着别有红五角星的帽、印有“听党的话”的包;墨叶粉荷的布衫、全国旅游商业街都会摆的小物品。。。所谓看景,在很多人成了逛店而已。我也在一个店忽然和老板的审美有了默契,一下买了4样小物品。

听到错落的歌声时,已能看见在豁然开朗的小巷尽头,有影影绰绰的灯红酒绿。什刹海,早就听说是个人工池子,那么就是这银锭桥前后各纵向千米长的水了。两岸风格各异的平房酒吧,把朦胧但色彩艳丽的霓光漾在水里。站在一岸,能听到另一岸的歌声。好似到了传说中的秦淮人家。

酒吧都有各色植物或创意牌点缀的大大玻璃窗,或有漂亮的女孩坐在高椅上歌唱。音乐和隐约的烛光里,各色宽大、低矮的沙发引诱着游人的向往。人生和爱情好像有几个这样送钱沉浸在别人布景下的夜晚,才称得上美好。如果回家一手一脚把阳台的晚上也搞成这样,那就像计划好的命运,身边即便是王子般的男人,我们也会把它过成没激情的庸常。

我围着“海”走,雨后凉意并不大,可离开了酒吧后的湖边路就很少看见人。那北京一年大部分比这冷的天里,这城市、这湖边岂不比现在还冷清?因为都是平房,天空于是显得高远。没人有景寂寞便产生---我想念这个人群聚集地(所谓城市)里那一隅我可以在花被单里躺下的房子了。穿过偶有一两个人的胡同时,让我这异乡人有点担心受夜袭。终于来到宽阔的大街,也空旷得很。偶一个骑自行车的妇女下夜班样的嗤啦而过,带动我回巢的迫切。没法悠游逛荡, 8点半我就在找人问路,打道回府。

第二天阳光灿烂。房东说下雨是不常见的。这在一个因为是首都所以不得不被旅游的城市对游人来说算大好处。8点不到我就出门准备游故宫。天气好,游嘛嘛香!何况满路的人,问路都开心得很。

然而北京一早给了我作为首都,最大的别于其他城市的讶异:上班族急匆匆吃着东西或袅袅婷婷聚集到公交车站,排着长或短的队等车,这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各站台候着两个举着小黄旗的老人,看着是维持站台秩序的。按理说脚下别于其他城市地标着车号可以随后排队,老人的作用不大;但他们飘着白发,一口京腔地喊着:这里排队。。。上车不挤。。。认真的劲硬是把一群成年人喊成了需要招呼的孩子。开始我还以为像奥运期间介绍的,他们在公交车站是老来体会活着的价值----自愿。后来听说每天早晨6点到9点,一个月800。虽然每个城市要这样找点事给老年人做,他们的身体会比长期窝在家里更健康,心态也会更阳光,但这事做得让我这外省人不大觉得真应该。即便外地来参观首都的人多,但制作点反复广播或滚动的电子板是否会比这样的管理更有风貌----老的应该安享晚年,小的应该自主成长呀。说北京的孩子比别的城市更多啃老,从这个细节上就有点这样训导的倾向。想独立可能得从买了私家车起。

北京晴朗的街头,四十岁以上的人远比其他城市多见,老头老太更是到处有。对比满街年轻人的广州,在这里生活你会不那么怕老去。公车上五、六十岁的人,不像其他城市会被让座。也许比起站台的老头、老太,真不觉得他们多老;或者更“文明、礼貌的北京人”不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老。所以六十的你如到北京,最好往时尚里打扮,才不会站在嫩嫩的脸前觉得委屈。

每个公交车上有刷卡机、投币孔,但还是有人卖票并维持秩序。人力多到这个地步,在一个“人为贵”的二十一世纪的发达城市实不多见。本地人解释这样不挤、不闹,才有北京文明的首都样。公交车上的这些守护者(不知该叫他们什么),也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北京人(我怀疑不拥有这城市十年以上户口的怕是找不到这样的工作)。虽然没有大多城市底层工作人员的忍耐神色,但岁月的确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仿佛吸光了他们的欢乐悲愁。比较起出租车司机因独立而贵气的容颜,他们只剩被人群来去打磨的平淡。车顺当开着时,她们植物一样长在车门口,慢慢依稀你仿佛看到她背后的单位和家庭。

一下公交,远远就看到一片空旷(广场)。看到毛主席,我不能免俗地想有人给我拍照。然而8点的灿烂日头下对阔大的广场举目四望,全是拖家带口或同事朋友三五成群在互相照相的。来北京要在天安门前留影,实在是中国人渗入骨子里要走的形式主义。捞一个同样独行的游人就能搭伴做成这件事,我以为像以前曾经历过的一样很容易。何况闻名遐迩的故宫里,我要留下自己在皇帝散步处的影子。所以从这里,我就得开始找照相的伴侣。

忽然看到一个大姐独自在空处站着四处打量,我连忙举着相机欣喜跑上。还没把邀请和解释说完全,她却不言不语走向远远一个摆弄相机的男人----她丈夫无疑。这使我在又难得地看见一个孤单男人时,即便他长得俊气,我也没有多么欣喜。直到他忍不住把相机交给有伴的别人拍他自己,我才确定我们有共同的需要。我们终于高兴地互相拍照,并非常尽心地去理解对方的取景要求。然而到故宫门口,这个举止体贴的男人却说他要赶12点回上海的飞机。

如果不是碰到买门票的关卡,我们还能闲逛340分钟。怎么计算游故宫他是时间不够的。飞机不等人,就像皇帝们都会死----铁律之下,有时间却又不能有所建树,只能眼睁睁跟着命运的安排混下去。丢下那人进去故宫,刚才的人缘收获化作块垒,一时郁郁。回家后友人好奇:一人旅行,有没遭遇男人?这种事情,你要刻意去找,能平地长出弱弱的一棵花红草绿;但大多数人这一辈子,与很多人的缘分,只是遇见而已。像北京天空到处乱飞的絮(柳还是蒲公英?),飘到面前吹一口气,再就难觅踪影。

基本属团游的人群拥在主道守着各个讲解员,两边的院落任凭其空旷荒凉。远远独自拍着内部已经大变更的房屋,都不知道在这世界应该看重什么意义更绵长。或什么都不做,像这殿外之空旷,没有拥塞方才伟大。

电脑制作《飞游故宫》我当成了飞游北京,以为把北京景观假假地“飞越”一下就能全貌带回湖北,我穿上了妃子的宫服。欢喜地扑腾了几分钟手,才发现这妃子主要只恋着“故宫”。后悔在空荡荡、物是人非的宫殿上方“飘荡”时,没装出点沉湎回忆的深沉。失败的结合:裙裾是比牛仔裤飘逸,心灵却鲁钝在凡尘里。

倒是出租衣服的大概要把这第一笔生意当宣传,当人群集中上来时,仍很耐心地用我的相机给我拍了十几张妃子照。然而再努力地装,我还是能看到照片里那个女人眉眼和衣服不能和谐成一个调。我们没被关在几间院落里十几年,哪里能有行动缓缓、眼神慢慢的淑惠娴静。

我终于混合在人群。可能细小的嘈杂被空间稀释了,除了零散的讲解喇叭,好像只剩皇宫的肃穆。我避开那些破碎的故事----谁爱谁,谁恨谁;谁为何在这建门,谁为何在那安镜,对我们有多大意义?太阳下只有大地和几排房屋,不知哪来的那么多飘絮。旅游有时是生愁的闲情,一个人,不知不觉就会沉入一种读词的韵。

忽听得一个偏院那传来古筝,简慢的弹拨仿佛走过一些旧时的人影,延绵的波浪音却是情感和故事的一溜溜结束-----枯骨好像都幽幽在脚下、墙根。。。音没了,我忽然就很信仰把我吹拂到此地、此状下的命运-----尽了力,我们就要当面前的给与是最适合自己萌发的。生命在没有选择时才会激发蛮力或创意。

不要杜撰那些具体的过去,在故宫给我们盈满天空的古筝乐音,游人或许会更感动,更懂得“历史返照现在的意义。

以为像大家传说的要走一天的故宫我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恭王府什么的想来比不上皇帝的住处,于是直奔胡同。大概像所有城市,这座城市80%以上应该也是平民。铜锣鼓巷里的店子类于后海那处----商业的青灰巷子,大小的门面,仍取小资风情。没什么车子开进来,有点钱的北京人大约选择西单和王府井。一路尽是独个的背包客,然而也没有了给互相照相的欲念。店内是不想逛了,各种外观创意的牌子于是真成了景。没见到这么整齐漂亮的平房群了,感觉天空高远,柳枝疏落在北方的纯粹阳光下很优雅。

深一点的小口里是什么?我从面子里走进去,看到多个四合院:地面甚至有石砖混着泥土的凸凹不平;墙面都是未梳妆打扮成光滑青灰的红砖,块与块之间的布局偶见粗陋。窗上多是贴着广告或什么纸,有被子拉在脏兮兮的电线上,电线下挂着灰尘扑扑的澡盆。。。这些胡同里的房子听说只有老人们愿意呆,满是北京往事的房主都找人稀路宽的地儿买电梯楼或别墅去了。听说有人买下整个四合院来打理一种安逸,不过大多都割片租给了图交通便捷的打工族。最多见自行车,干净或破烂地靠在院门口处。用它们从大街骑进胡同,心里也会蛮充实吧----一个院落,曾经可能是某王的府;二环之内,曾是皇帝的城池!面子不光堂,一般人大约还租不起。只是租客,哪里能如亲人般呵护他的住处。要保护文化,首先得主人不舍弃,否则,也只留形式而已。

更美的形式,在胡同里出来的御湖边处。青灰的高墙,围着高低错落的厅堂。复古的窗格,曲折的回廊。。。想想这里的地价,也只是因为在建,我才得以悄悄进去见见。

下午坐在湖边喝酸奶,等待鸟巢、水立方的夜景时,一位买了新楼、旧胡同房出租了的遛狗大姐邀请我到草坡上晒太阳聊天。。。她50多岁,确信属相学。她说所有人命定就只能交往某三种动物属相的人才能过顺当生活。她说“北京人儿是所有城市中最好客的,问个路都恨不得带你去目的地儿的只剩北京人儿。”我合她的属相,她说的我的确基本赞同。反正我见到的正不正宗的北京人,都会把休息的时间用来和别人对话,好像即结交了朋友,又了解了世界。这种度过我一度认为不如读书,可想想这不冷的和更冷的许多晚上,北京人早早就回到窝里,书或电脑,都有得他们反刍。

鸟巢我只远观了它的模样,不大想象得出对建筑一窍不通的我,钢筋水泥会给我什么启迪。只是近距离感受电视里庞大的它在夜色中的璀璨而已。电影节昨天在附近开幕,在奥林匹克公园设有很多展品。但好像对于平民,它像昨天的机场那边的国际车展一样,只对某些圈内人士有意义。有小妞跑来招呼互拍,“姐姐”叫得我们都甜甜蜜蜜。也许脑袋对世界有名的这块地认识太空,也许世界本也没什么有趣的,才刚到8到点,我就无聊地又向窝里归去。

因为故宫和胡同作一天转了,第三个北京的白天居然无事可做。以为没有时间未安排的长城,为某些图片吸引,还是决定一去。想着长城再美,在上面五个小时总够吧?减去来回大约四小时的车程,10点出发足够了。于是悠闲地逛了第一天没逛的大栅栏。

前门这块是适合临走前来逛的。基本都是特产店。到海边、山区旅游,其盛产的东西还可以一买;城市里加工的“特产”之口感,往往让你尝后终于理解为什么它们只能作为本地的“特色”来产。于是第一店不进,第二个店也不进,第三个店坚决不进。。。第四个店这么大,湖北家里的人是不是还是希望我带点他们没尝过的吃的?口味肯定无外酸辣甜,一点点银子却能让期许有个小小着落点。这块也很有几间中老年的古韵服装店,价格很平民,选择的款式却有足够多样性。在西安和北京买这类衣服,两百出头的带件回家,就很有审美意蕴。

前门口的旅游集散地去长城的大巴十点多最后一班车刚走。120元专线长城。附近摆摊的旅行社热情拉拢,承诺80元往返长城。并说还管饭,管什么什么的。谁知到他们车前,车上出票的人听我说晚上9点的火车,坚决只游长城,其他景点哪都不跟;并表示不要他们管饭,车上不再交钱;便说他们要转的景点多,到时很难在火车发车前带我回来,叫我退钱。即便我说我宁愿自己自费搭巴士回城他们也不带。于是长城之游在我气愤他们前后自戕中泡汤了。回家才几天,《消费主张》就曝光“北京一日游”,其中之一就有我差点上车的这家华鹏-----上车后往往再强行收50元钱,还得跟他们转n个玉器店什么店的。我两者均不从,减去长城门票45,他们自然是嫌油水太少,不愿拖上这么个人。

只怪自己当初没做关于长城的功课,回家再查,网上说个人游长城最节俭又尽兴的方法是到德胜门。最多12元的公交,12点前都有车。可一大清早到后来11点了问路边的穿车站管理服的老太,“到北京旅游集散地”是统一的回答,没一人提到这个方案。看得出平时新闻报道之嘴紧,不肯散布这让北京旅游局损钱的便宜建议。

心神都疲了。我早早就到火车站。满大街卖吃的穿的,大概只有车站不缺书。无聊时只有它最能充实空虚。不,车站附近还有网吧,这比纯粹的电影院更好消磨时光。下午4点多钻出地下网吧,我重新回到太阳下来,准备到候车大厅看书了。然而那儿之人多,之乱,胜过很多城市,不愧为亿万人民的首都。只有找环境雅致的西餐厅,这是我最爱它们的时刻-----一坐几小时不吃东西,服务员也不会上来说。当然几小时后我消费了一餐晚饭。

值得一说的是北京西站的厕所:卫生纸到处触目惊心,脏水。。。没满溢也到处有它的足迹。领导大概只坐飞机。否则硕大的电子显示牌上频繁反复闪出的“我们承诺。。。”会让他们羞辱到想杀掉那些视而不见的车站管理人。城尚且如此,会殃及国让人怀疑!忽觉城里一公交车上下养两三人做吆喝管人之事,不如养20来人扫一间厕所。这里,更是首都的门面!不过愿意在五十岁后干这劳动的北京老头老太大概没有。公交车上叫一叫,还能混出点管人的感觉。这里来擦扫,那不是没翻身,那是活回去了----赶紧到劳动市场请外省的。然而有个有趣的对比:南铜锣鼓巷里的公厕旁还有管理室,有人每天值班,就是为了方便你去领取免费的卫生纸。

三天的相对时长大于在家几天。如果想生命有延长的感觉,就要旅行,到陌生的地方去。只是忽然一日被拉长带来的疲累,使回家变得最为甜美。短暂的异地回忆,零散几个人,没有主题。但是不梳理、写写,一切会像没有照片的景地,细节都会在岁月里成为泡影。按时间顺序,蜻蜓点水地记记,遂叫“点滴”。

除了长城那段,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暖人心的,尤其指路的,那个亲切细致:向东直走100米儿,天桥下再转南面儿。。。每次我都得回想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然后念叨:左北右南。。。对心脏生理再多的不了解,你还是会爱它的。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3656-573932.html

上一篇:云朵的歌,美不可言
下一篇:2046,一坛酸菜戏
收藏 IP: 173.181.86.*| 热度|

17 曹聪 郑祺 苏德辰 陈钢 杨海涛 胡方云 李宇斌 王一华 许洪光 方琳浩 王丽 杨远帆 郑永军 许培扬 余昕 anonymity at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