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2.168.41.*   [90]杨学祥   2015-2-17 14:26
祝春节快乐!
我的回复(2015-2-18 10:01):谢谢杨老师!顺祝新年快乐!
IP: 117.135.104.*   [89]刘权兴   2015-2-15 23:32
我还是特别喜欢“涌现”的中文翻译。其实我还拜读过您去年翻译Science上关于珊瑚礁的翻译文章。感觉您翻译和理解的特别到位,以后去复旦向您请教。我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
我的回复(2015-2-16 15:26):您说的是《珊瑚应对海洋变暖,适应还是顺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797786.html)这篇文章吧。其实,之后我还加工成另外一篇文章:《面对势不可挡的环境压力,珊瑚礁能捱过去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813907.html )。
IP: 117.135.93.*   [88]刘权兴   2015-2-12 22:10
赵老师,这涌现性的解释是您写得?最近,我一直在找国内关于“Emergent properties”的国内翻译术语。发现您的翻译和我理解一样,在一次答辩,我把这个英语翻译成”涌现属性“被一个老教授给批了一塌糊涂!
我的回复(2015-2-12 22:54):坦率地说,喜欢在一个外来语术语上批评别人的翻译,并不是什么特别有水平的表现。如果标注了原文,就不会有什么歧义。日语翻译新术语直接用语音,也没有阻碍人家科学技术的传播。emergence翻译成涌现是目前广为接受的中文翻译,有两本书《涌现:从混沌到有序》、《涌现式的进化》就是这样翻译的。当然,在物理学界还有一个广为接受的翻译是“层展”,我觉得也还不错,就是有些拗口。还有翻译成“突现”和“层创”的。
IP: 61.185.28.*   [87]hangn   2015-2-7 21:40
你好!看到你的博文《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智能,体现在连接之中》写的挺好的!虽然没有从技术层面描述,但至少从发展战略角度分析,的确值得国内技术科研人员思考。。。。
我的回复(2015-2-8 13:06):谢谢您!我对这个方面的发展一直充满了兴趣,希望我们有机会能合作。
IP: 119.142.10.*   [86]say8818   2015-2-5 20:46
www.auyeungsum.com。看看吧。
我的回复(2015-2-6 09:07):不懂
IP: 159.226.110.*   [85]秦承志   2015-2-3 15:09
赵老师,您好,您的博文内容非常精彩且专业,让我获益良多。我受托帮组织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数字传媒网的“前沿聚焦”栏目(http://www.geores.com.cn/CN/news!showNewsByColumn.do?column.id=7 ),近期将正式上线,如您有关于地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推介,恳请赐稿。可以留言给我或是email联系(qincz@lreis.ac.cn ),谢谢!
我的回复(2015-2-3 21:48):好的,谢谢您!
IP: 123.135.121.*   [84]魏凯   2015-2-1 14:33
赵老师您好,看了您的这篇博文我非常有感触。我是山东一所高校的青椒,在实验室负责学生实验指导、论文写作、投稿等事物。最近实验室一篇文章准备投稿,是由一位研究生做的实验,idea是我和大老板共同提出的的(或者说各提出了一部分),文章是由研究生写的初稿,我修改了4次,几个复杂的数据图是由我制作的。现在投稿之前的作者排序令我困惑,如果我和研究生并列一作,这样的话学生评奖学金IF就会减半,如果我和大老板并列通讯,可能会受到同行鄙视,如果我不以这二者身份,那么我的劳动基本上属于白白付出,没有任何回报,所以我想请赵老师帮我出出主意,您觉得我在什么位置上比较合适,这样我心里会安慰一些。
我的回复(2015-2-1 16:59):不同的专业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只能从我的认识来谈这个问题。您现在要问我的意见,我认为首先要尊重的是学术规范,然后再考虑其他。我不知道您与学生的贡献,你们是否心里有数呢?如果您的贡献更大,学生也就只能是第二作者了,您是第一作者。至于评奖学金的问题,完全与论文本身的学术规范没有任何联系。如果您认为自己应该做通讯作者,那么您是否做了通讯作者该做的事儿?比如,以您的名义投稿,并负责与编辑沟通。如果没有,那么您只有资格做第一作者,而没有资格做通讯作者。至于您的大老板,他做了什么工作呢?如果做了通讯作者的工作,那么当然当然他是通讯作者,如果没有,他应该将通讯作者让给你。至少我是这样做的,我要让我团队的老师做通讯作者,就让他负责通讯作者的事务,完整给他做通讯作者的资格。
IP: 124.114.121.*   [83]胡俊   2015-1-25 09:33
赵老师,你好!我想去欧洲或者日本攻读生态学相关方向的博士,现在微生物方向硕士在读!不知道你对相关的机构或者学校能否推荐一下?能否侧重于微生物生态学?
我的回复(2015-1-25 16:07):很抱歉,这不是我熟悉的领域。胡乱推荐可能会误导您。
IP: 223.65.189.*   [82]毕硕本   2015-1-15 11:12
赵老师,您好!希望能与您成为博友,进行学术交流。
IP: 124.205.77.*   [81]庄明浩   2015-1-14 01:11
谢谢赵老师的回复。
IP: 124.205.77.*   [80]庄明浩   2015-1-12 23:20
赵老师,您好。有一事想跟问你确认一下,如果拿到国家自然基金后,是否直到这个基金结题后方能申请下一个自然基金还是?谢谢。
我的回复(2015-1-13 20:54):只要没有达到限项的数目,都可以申请。如果只有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该是没有超项的,没有结题前可以申请。
IP: 171.214.205.*   [79]彭真明   2015-1-1 17:12
赵老师,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15-1-2 01:38):彭老师,谢谢!也祝您节日快乐!
IP: 101.94.128.*   [78]rainover   2014-12-22 00:42
赵老师好,我是生导05班的,我们组的论文由于截止时间的时候宿舍网络出了些问题,没有提交成功,我刚才给您的邮箱发了邮件,附件发送了论文,对于给您造成的不便感到非常抱歉!由于没有找到您的微信号,只好在这里给您留言了,再次表示抱歉!宿舍网突发状况实属意外,我们真的很认真地写了这篇论文,希望您能给我们组的论文一个机会。谢谢!
我的回复(2014-12-22 09:28):邮件收到了。
IP: 159.226.181.*   [77]彭思龙   2014-11-2 08:31
赵老师:
你好,你的博客“拥抱数据共享与代码开源的新时代”写的很好,是否同意发表在《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中?如果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可以补充的?
彭思龙
《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主编
中科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
我的回复(2014-11-2 12:42):可以呀。还是按照上一篇文章的套路,您的编辑先将文章按照贵刊的要求进行编辑(我就知道了你们对什么感兴趣),我再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和补充。
IP: 14.116.19.*   [76]檀成龙   2014-9-21 00:14
赵老师:您好!
我国西北有水的地方就是绿洲,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水是生命的源,没有水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动物。所以,生态学家应该关注水的问题。
我的研究对国家可能有很大作用,但论点“另类”,中国的科学家前怕狼、后怕虎,就是不敢支持、不敢质疑、不敢评论,“傲慢”、“冷漠”。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理,科学家不关注当代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如回家卖红薯,您有没有胆量评价我的论点(我的论文不涉及高深理论,不分专业理工科本科生都能读懂)?

我研究向西北调水6年了,我的研究结论是每年向超深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调淡水1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1000多亿方;每年向超深盆地调淡水2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2000多亿方,即调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的作用;每年向西北调淡水几百亿方最多1000亿方,若干年以后整个西北的年平均降水量就能达到甚至超过500mm,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整个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的改变,将大幅缩小西北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大幅提高西北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再造中华,增强我国的发展后劲和战略纵深。

以上论点极其宏观、极其大胆、比较另类,但不是信口开河。对我的论点,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比较支持,在博客《对霍有光、檀成龙的新疆变湿理论的思考》一文,张学文老师在明知“气象工作者很容易立刻否定,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我不能否定这个认识”、“应当说我比较支持这个认识”的评价,详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506294.html
您6月17日评价过我的第一篇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3952.html,请关注我的其它博文,支持、质疑、围观都欢迎,请提宝贵意见。
IP: 210.73.32.*   [75]杨鹏   2014-9-20 21:50
赵老师好!
IP: 61.178.176.*   [74]曹建军   2014-8-24 18:03
赵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基金本子的指点!
我的回复(2014-8-24 18:30):非常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也顺表祝贺!
由于时间有半年了,我重温了一下给您的建议,发现有些其实也是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技巧”,但您认为技巧是浮云,实力是核心。也许您的理解是正确的。
IP: 111.174.65.*   [71]张晓良   2014-7-17 08:42
赵老师博客首页的头像更新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