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李沣著《探寻寿光古国》提要

已有 5792 次阅读 2011-2-9 17:26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李沣, 探寻, 寿光古国

李沣著《探寻寿光古国》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2月9日发布
 
书名:       《探寻寿光古国》
著者:        李沣
出版:        齐鲁书社
发行:        齐鲁书社
书名题字:    何兹全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印刷:        山东新华印刷厂
开本:        787X1092  1/16
印张:        22.25
页数:        341页
字数:        462000字
定价:        79.00元
ISBN:        978-7-5333-2470-4
 
领大校军衔的李沣教授,比我晚一年退休,是我在北师大历史系的学友,在部队机关和院校工作37年后,利用退休后的自由学术时间出版了《话说画眉》一书,发表了不少学术文章,还开了个人博客。最近几年,他潜心考证寿光古国历史,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99岁高龄的荣誉教授何兹全老人为本书写序称他的新著《探寻寿光古国》“填补了东夷古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并称赞说:“ 这本书稿,资料很丰富,虽然写的是东夷古斟灌国和古纪国的历史,但由于大禹的重孙后相居斟灌,古纪国的贵族首领又相继在商、周两朝中任职,因此这本书几乎涉及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各个方面。夏、商、周时有很多诸侯国,若把一些主要的诸侯国的历史都整理出来,无疑将会使中国先秦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资料,古文献中很少,李沣下了很大功夫,学习钻研甲骨文和金文,经过艰苦的寻密探索,把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较完整地整理了出来,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了自已的分析和判断,值得称道。” 山东考古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的王永波先生在序中说:“这本书稿是李沣先生退休后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他说自己是先秦史研究的门外汉,此前基本没有与先秦史打交道,却写成了这样一本具有相当深度的先秦史专著,而且是在同病魔顽强抗争的过程中完成的,实在令人感动!令人钦佩!” “李沣先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探讨斟灌古国和古纪国为主线,以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俗资料为基础,对“己、其一国说”以及商周至春秋时期己国或其一族的重要史迹、重要人物做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内容涉及了三代历史研究的众多重要问题,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了立论依据比较坚实的新观点,可谓一家之言。”“李沣先生虽然在学生时代接受过历史专业的基本训练,但毕业以后军旅倥偬,一直没有机会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在这个领域里可谓没有框框,没有包袱,敢于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探寻,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总会有成,外行也可以变成内行。”
我和李沣虽为校友,但真正认识还是通过科学网博客。8日下午,李沣夫妇来访,并获李沣先生今年1月出版的新著,还蒙李沣学友惠寄相关资料,笔者辑集成李沣著《探寻寿光古国》提要,以表达崇敬之意。
照片18幅笔者翻拍自该书。
 
 
序一(何兹全)
 
  李沣是五十年前北师大历史系的学生。当年我给他们讲授中国古代史,所以也是我的学生。他毕业后就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三十七年,做过政治工作,当过理论教员,退休后用了四年多时间写成了这么一本书,很是可贵。
   我翻阅了下这本书稿,资料很丰富,虽然写的是东夷古斟灌国和古纪国的历史,但由于大禹的重孙后相居斟灌,古纪国的贵族首领又相继在商、周两朝中任职,因此这本书几乎涉及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各个方面。夏、商、周时有很多诸侯国,若把一些主要的诸侯国的历史都整理出来,无疑将会使中国先秦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资料,古文献中很少,李沣下了很大功夫,学习钻研甲骨文和金文,经过艰苦的寻密探索,把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较完整地整理了出来,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了自已的分析和判断,值得称道。历史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研究事物的联系,2000年我在给傅斯年先生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写的《前言》中说过:“人世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两种事物之间,可能隔着一大段,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设想和推论,不但没有危险,反而能看到、看透事物的真情深意。”我看李沣在这本书中,就很注重事物的联系,他把古斟灌国与古纪国,把伯益族、后羿族、己族联系起来探讨古纪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这就还原了历史的错综复杂和生动活泼的本来面貌。
  李沣是山东寿光人,他有很浓烈的故乡情结,他对山东寿光古国的研究,填补了东夷古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也是为家乡父老做了件有益的事情,值得嘉许。
 
                        前   言
 
  我自1962年北京师大历史系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37年,做过政治工作,当过理论教员,还下海当过商人。由于工作环境和职务的特殊性,政治、军事、军事经济方面的文章都写过,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向。退休后在家赋闲,写了本鸟文化的书,名曰《话说画眉》。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顾颉刚先生关于古斟灌国在山东寿光的论述,引发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史载“后相居斟灌”,“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后相即大禹的重孙,夏朝第四代王。后相居斟灌,而且被居今山东潍坊寒亭的寒浞的儿子过浇杀死于斟灌,如果斟灌如顾颉刚先生所言在山东寿光地的话,那么山东寿光的斟灌在夏朝历史上就具有标志性意义。夏的中央政权一度由华夏的中原,迁移到了东夷,今山东省的中部,其标志就是“相居斟灌”;从夏王后相在斟灌被杀,直到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等于夏的中央政权中断了数十年,这个夏政权中断的标志就是夏后相在斟灌被杀。所以斟灌在夏的历史上,是耻辱、灭亡与复兴的一个醒目的标志。
   斟灌自古就有山东说和河南说,后相所居并被害的斟灌,文献记载与斟寻相邻,但河南的斟灌、斟寻就如同清人雷学淇所言:“今案周地有寻而无灌,卫地有灌而无寻。”河南周、卫地的斟寻和斟灌,都与文献记载不符。我们如果不是孤立地研究斟灌地望,而是将夏朝这一段历史的各个人物、各个国族及事件的各个方面横向、纵向地综合起来考察,山东寿光的斟灌与这一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相吻合的部分显然比河南大,因此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山东的可能性比河南大。
  春秋时的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城南,不仅文献这样记载,古纪台还历历在目,因此古纪国在寿光,史学界无争论。但纪国的历史,在文献中记载的少之又少,只有《左传》从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庄公30年(公元前664年)记载着纪国这58年的一些大事。文献中的纪国历史只有这58年,这58年以前的纪国历史,文献中一片渺茫。但纪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符号或曰重要的历史现象,这些历史符号或曰历史现象是开启纪国历史大门的两把钥匙:
一个历史符号是纪国的附庸。据春秋经传的记载和经学家们的研究判断,春秋时纪国的附庸有纪郱、纪鄑、纪郚、纪鄣、纪酅还有浮来和黄,如果把这些附庸国的地望标示在今山东地图上,可以看出,纪国的版图或曰势力范围,几乎含盖了今山东的潍坊、临沂、日照、烟台,亦即半个山东半岛。尽管不能以点代面,但纪鄣、浮来和黄的存在,标明纪与这些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并在这些地区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这一事实说明在整个西周,纪国的势力范围比齐国大。
纪酅的存在表明,在整个西周齐国惧怕纪国。《史记》载:周成王时,“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邱。”纪酅就在齐都临淄以东数里,在整个西周时期,齐国既然享有“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并东至海的征伐大权,为什么没有东征到海?为什么连国都跟前的这个纪酅都没有收归己有?其中必有重要的政治原由。说明整个西周时期,齐国可以西征北伐,但不能往东迈出一步,看来纪国手中必然握有让齐国惧怕的王牌。这一政治怪象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度齐国、纪国在西周一朝的历史地位及相互关系。
联系文献和金文的记载,深入、系统地分析西周纪国附庸的形成背景和进程,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出如下结论:在整个西周,齐国在政治上逐渐被边缘化,而己(纪)国族在政治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整个西周,东方的两个超级大国,不是鲁国和齐国,而是鲁国和纪国;纪侯谮其周,是新兴诸侯势力左右政治的表现,夷王烹齐哀公,具有政治上的必然性和正当性;西周时,几次东征的将帅,如伯懋父、伯雍父、伯屖父,都与己(纪)国族有关,己(纪)国的政治版图就是这些东征中形成的。
另一个历史符号是纪国的族徽。商末周初己(?)国族的徽文中有三个重要的部件或曰文字符号,即己、其、?。“己”是己(?)国族的族根,“己”的本字是“巳”,即虫(蛇)或蚕,是太皋、少皋族的图腾符号;“其”,按王永波先生的考证,“伯益为其氏可知的最早祖先”①;“?”,按王树明先生考证,“是我国古代人民推尊、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的形象”②。恩格斯说:“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神。”③ “这种神被假想为氏族的祖先,并用独特的别名表明这种地位。”④ “己、其、?”这个符号表明,太皋、少皋、伯益、后羿这些洪荒时代的英雄,都是后来的纪国族的祖先。
  “对于复合族徽的含义,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它是由两个或多个氏族结合而成的标识,一种认为它是一个族的分支或分化。”⑤不管那一种理解,“己、其、?”这个徽文都代表着己、其、?这三个族氏的联合,是个部族联合体的徽文。追根究底,它可能是太皋、少皋族的分支;但在殷商和西周这个具体的历史时段,己、其、?这个徽文代表的是三个族氏的联合体。只有这样理解,很多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比如:学界普遍认同?是商王的同姓贵族,?就是箕子之箕这一说法,但西周和春秋时的己(?)国是姜姓,姜姓己(?)国怎么和子姓商王成了一家?但伯益族和商族都以玄鸟为图腾,都为玄鸟所生,不管他们后来的姓氏为何出现了分化,从根上说他们是属于一个族团的。在这个大前提下,说箕子也为?国族先人,就可以说通了。
又比如:沫司徒?,“?”是“?”的变体,把沫、妹、昧、牧、牟联系起来考察,把卫地的沫司徒、伯懋父等与后羿族、与己国族联系起来,把沫司徒看做是“己其?”族的后裔,就可以理解了。卫地有鉏,有淇山、淇水,有牧野、妹邦,这些山名、水名、地名表明这里是“己其?”族的第二故乡, 是伯益、后羿族人的居地。
由于这两把钥匙的开启,己(纪)国历史就超越了春秋经传的记载,使甲骨文、金文中的可贵资料,都摆放到己(纪)国历史的适当位置,串联起了夏商周己(纪)国族与中央政权、与各个国族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勾勒出了己(纪)国历史的大致轮廓。
本书初稿完成后,我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现年99岁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并作序;著名山东考古、历史学家,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先生为本书写了长序,对他们的鼓励和对本书的评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人只是中国先秦史的一名业余爱好者,由于对古文献、古文字和甲、金文的学习研究刚刚入门,还属一知半解,因此书中由此引申出来的各种论据、论点,肯定有不少错误,祁请读者指正。
 
 
①王永波:《‘己’识族团考》,《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149页。
②王树明:《?族夷羿疏证》,《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497~507页。
③《马恩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
④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⑤刘晓辉:《商周族徽铭文研究述评》,《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
 
                               目   录
                前言
                序一…………………………………………何兹全
                序二…………………………………………王永波
 
                          上篇:  古斟灌国_
                                _______兼论后羿与夏
第一章                神话传说中的后羿
一、后羿其人
二、后羿是为民除害的英雄
三、羿射九日的传说
第二章                后羿“因夏民代夏政”
一、春秋经传中的后羿与夏
二、关于夏之方衰
三、关于衰弱中的夏王朝
四、关于后羿“因夏民代夏政”
五、后羿被害与寒浞篡权
第三章   斟寻、斟灌山东寿光说
一、古人对斟寻、斟灌地望的说法
二、近现代学者对斟寻、斟灌地望的说法
三、在普遍联系中思考斟寻、斟灌的地望
四、需要进一步弄清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斟灌国的历史渊源
一、季荝与斟灌
二、驩兜(歡头)与斟灌
三、对斟灌姓氏的分析判断
四、苏阜屯大墓与斟灌
第五章   斟灌山东寿光说的考古学证明
一、这个地域是古代聚落的密集区
二、朱封龙山墓的夏痕迹
三、这个地区有著名的边线王古城
四、斟灌的盛世和灭亡
五、对考古文化的辩证思考
 
 
中篇: 文献中的古代纪国
 
第一章            纪国的概况
第一节        纪国的流源
第二节        纪国的地望
第三节        纪国的势力范围
第四节        纪国与齐国
第二章  春秋经传中的纪国
第一节 春秋纪国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齐国吞并纪国的战争
第三节 纪国的尾声
第三章   对纪国族源和历史的讨论
第一节    巳、已、己、以、纪的原始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纪国的祖先
第三节     从纪国附庸国的名称看纪国族的历史特征
第四节     ?器对纪国历史的启示
第五节     对纪氏族源的探讨
 
下篇: 殷周青铜器和甲骨文中的己其?国族
第一章 殷商时期的己其?国族
第一节 武丁时期甲、金文中的己其?国族
一、武丁时期金文中的亚其国族
二、武丁时期甲骨文中的己其?国族
                         (一)、武丁时期甲骨文中的“其”
                         (二)、武丁时期甲骨文中的“己”
                         (三)、武丁时期甲骨文中的“己其”
第二节 对武丁时期甲、金文中已、其、己其的理解
一、己字和己姓、己族
二、其字、其族和其地
三、己、其和?的关系
四、亚醜与亚其
第三节 祖庚、祖甲时甲、金文中的己其族
一、甲骨文中的“?”
二、青铜器铭文中的“?”
                   第四节   禀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时甲、金文中的已其族
一、禀辛、康丁时甲骨文中的已其族
二、武乙、文丁时甲骨文中的已其族
三、帝乙、帝辛时甲骨文中的?族
第五节 禀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时金文中的已其?国族
一、已、其金文中的母系人物
二、《我方鼎》中的已、其族先人
三、关于已?
第六节  帝辛征人方与周兴商亡
第七节 “亚?”族与“北子孙”族的错综复杂关系
第八节  ?是?族的重要人物
第九节  小臣缶与己其族的关系
第十节  《子黄尊》中透露的已其族信息
第十一节 ?族团中的“臤”氏
第二章   周初金文中的??国族
  第一节 西周早期的??族
一、西周早期的?国铜器
二、?国铜器背后的?国历史
                           第二节周初的卫国与?族的关系
一、沫司徒与卫国初建
二、?氏族是己其国族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三节 周初北方的燕国与??族
一、周初北方燕国的?器与?族
二、对周初北方?器的分析和判断
三、周王室善待?国族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国族在周初征东夷过程中日渐强大
一、周初征讨的东夷在山东半岛的东端
二、征东夷的军事首领白懋父与?国族
第五节 西周早期政治生活中的??族人物
一、关于己中
二、关于己公
三、《高卣盖》中的?长疑
四、康王时的己侯貉子簋
第六节  西周王室对东方经营中与鲁、齐、己的关系
                                                                                                        一、              周初权力纷争中齐太公的阴谋被周公识破
                                                                                                        二、              三监叛乱后齐国在政治上逐渐被边缘化
                                                                                                        三、              在周王室与齐太公的矛盾中己国的政治影响和实力日益强大
             第七节 穆王时的东方己国
第八节 西周中期的己国
一、周夷王时,王室与己、齐的三角关系
        (一)、夷王是位顺应历史潮流的国君
        (二)、夷王烹齐哀公是对孝王篡位的政治报复
        (三)、西周中后期王室与齐、己两国关系有疏有近
二、己国与莒、莱的关系
         (一)、纪国与莒国的关系
         (二)、纪国与莱国的关系
         (三)、纪、莒、莱诸国的历史渊源
         (四)、《蔡簋》铭文显示的周王室与纪、釐、莒的特殊关系
           第九节 西周晚期的纪国
         一、纪侯钟
         二、烟台?器
         三、黄县?器
         四、《师?簋》与征淮夷
         五、兮仲与己
            第十节 春秋早期的纪国
          一、?夫人匜
          二、?公壶
            第十一节  对纪国姓氏的讨论
一、春秋纪国姜姓无疑
二、己为少皋、祝融后裔
三、伯益、后羿皆少皋、祝融之后
四、对纪国姓氏的推断
五、纪国姜姓探源
六、纪姓族谱的补证
           后 记
我出生在寿光,我的根在寿光。我在寿光生活了十五年,它奠定了我一生的基础。尽管我离开寿光已经五十八年,但我与寿光的情结已然浓烈而难分难舍。在这种背景下,我写完了《探寻寿光古国》一书。
在这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何兹全先生。1998年秋,我的书稿大部分完成,我与郑一奇同学一起去师大红二楼看望何先生,要求他为我的书题写书名。时年98岁的何先生欣然同意,并说了句“我的字可不好”。1999年夏,我的书稿基本完成,我又去请他写序,时年99岁的何先生又给了我那么多肯定和鼓励,又说了句“出版后可给我一本啊!”。大家的风范,长者的仁慈,顽童般的老者栩栩如生。今年9月7日,北师大和有关单位隆重集会,庆祝这位史学大师百岁华诞和他主编的八卷本《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出版。在这里我衷心祝愿这位大家、这位学界寿星身体更壮实,生活更幸福。
我的这本书之所以成形,得益于山东考古文物研究所的王树明、王永波二位先生的研究成果。书稿完成后,我请王永波先生给我写个序。作为山东考古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的王永波先生与我素昧平生,但他在繁忙的公务和繁重的研究任务中,依然通读完40万字的书稿,写了篇长序,客观、全面地评论了这本书,在此我要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这本书稿送到齐鲁书社后,第二编辑室李兴斌主任给了很多帮助。因书稿中涉及很多引文、古字和甲骨文、金文图片,我编排的很不规范,李主任费了很大功夫帮我纠正。我虽然做了一番努力,但问题仍然很多。这时刘玉林编辑,以极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加班加点,反反复复,逐字逐句地审校书稿,发现和纠正了大量错误之处,体现了他很高的职业水平和极强的敬业精神,使这本书比较完美。在此向李兴斌主任和刘玉林编辑,诚挚地致以一个老军人的敬礼。
           
                    李沣
                2010年11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1428.html

上一篇:博客话题和话题博客
下一篇:108天无有效降水、60年最晚北京初雪意味着什么?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