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inw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linwa

博文

建议:如何让潜心研究的学者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支持

已有 3037 次阅读 2023-2-26 22: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首先声明,本人并不属于能够坐得住冷板凳、能够持续钻研的科研工作者,但不妨碍我出于对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学者的尊敬,为他们的持续深入研究出出点子。

要知道,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少不了很多杰出学者的引领和示范,但是,更要知道,我们取得的科研成果,有不少是不怎么杰出、或者看上去不怎么杰出、不怎么出名的学者们做出来的。他们之所以不怎么出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或者没有“天分”去融入那个看似没有、但无处不在的圈子。

由于圈子的存在,这些看上去不怎么杰出、不怎么出名的学者,只能在做完一个能够被认可的项目(例如面上)之后,继续从申请书开始,申请另外一个能够被认可的项目(另一个面上)。而且,年度考核的存在,让他们疲于应付和奔命,导致本来能够潜心的学者不能继续潜心、本来能够深入的研究也无法深入。

怎么办?如何让这些学者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支持?这可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斗胆提出一个可能存在不少困难、问题的方案:

(1)对资助机构:减少对他们的年度考核,让他们在获得第一笔被认可的资助以后,专心致志的去探索,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份看上去能说得过去的年度考核而基于发表文章、出成果。不过,取消年度考核,并不意味着没有考核。那怎么办?其实,完全可以在结题时,就整个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考核(不得不说,目前的结题报告形式上貌似是个考核,但貌似考核都能合格,且考核结果并不公布、不反馈、没有实际运用)。这是关键所在,把这个考核交给评审专家(为了减少圈子的影响,重点考虑函评专家的意见),如果评审专家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完全可以建议资助机构继续提供更多的稳定的资助(这算是第二笔了)。然后,就是第三笔(继续增加资助额度)、第四笔(更高额度)。。。。。。

(2)对上述学者: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长远的规划(这可能不科学),想尽一切办法(不需要融进圈子的正当途径),现在工作就简单了,只需要说服函评专家,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比融入圈子容易一点。

(3)对学者所在单位:如果这些学者已经进入了正常轨道(获得第二笔、第三笔。。。。。。),那所在单位也就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考核(或者不需要像其他科研工作者一样进行考核),现在,只需要匹配一定的经费,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那获得回报恐怕是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了,这是出差回家后的突发奇想,问题肯定不少。所以说,究竟怎么样为这些“呆子”学者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449-1378061.html

上一篇:百度,脸都不要了
收藏 IP: 49.118.73.*| 热度|

11 王涛 杨正瓴 高友鹤 冯兆东 檀成龙 农绍庄 逄焕东 刘闻铎 胡爱国 宁利中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