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jy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jjyc

博文

技术研究的悲哀

已有 6416 次阅读 2021-12-8 13: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自古就崇尚玄空的道理,认为上层人动脑不动手,治人之术最重要,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搞生产的都是低等人干的。所以,阴阳五行学说,道德经、孔子的说教大行其道;但造出辉煌的宫殿,搞出再伟大(后世追认的伟大)的技术发明的人,往往在当时非常没有地位。比如蔡伦和毕升,都是没有写进正史;故宫那么壮观,不知道谁设计建造的。

   可以说,在中国,技术研发自古就很悲哀。

   这个趋势还在延续。君不见若大的土木建筑方向,现在已经没有一本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是关于技术和施工的。正儿八经的工科尚且如此,足见我们技术研究的凄凉和悲哀。大学里,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和教授们,都对技术研发和施工技术避之不及,纷纷加入机理,理论研究,追求SCI和国家基金。对实际的工程问题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其实呀,任何新技术,都蕴藏着大量科学问题。比如杂交水稻、青蒿素、活字印刷,虽然它们被袁隆平、屠呦呦和毕升发明出来时,操作很简单,看起来没有难度。但这是开创性的,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新领域有了,就为后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目标——这里面有大量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看看全世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杂交水稻领域研究涌现的成果就知道,这话没错。

     我们长期认识不到技术研发的开创性意义,对技术发明的贬低,是极其有害的。袁隆平评院士,几次才上,屠呦呦得了诺奖,还不是院士。这种轻视严重打击了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实,很多技术的开创性意义,不是高影响因子SCI论文和漂亮的理论公式所能比拟的。可以说,对这些开创新的技术研究的轻视,是我国科学研究长期跟随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一些高技术领域(如芯片、精密仪器等)长期不能获得生产技术的根本主要原因。

    愿科技界同仁能认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希望大学里早日涌现出更多的技术研发教授,与企业有更多的合作;学术期刊出现一些专门关于技术的知名好期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6075-1315697.html

上一篇:家乡的酷暑双抢季节的美食
下一篇:我的研究套路
收藏 IP: 223.76.221.*| 热度|

16 霍艾伦 尤明庆 徐耀 周忠浩 孙颉 曾杰 鲍海飞 贾玉玺 杨正瓴 曾纪晴 梁洪泽 代恒伟 罗春元 汪强 刘建兴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