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80.77.196.*   [60]杨永田   2011-3-17 07:44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文会友高雅事,
网络功劳大无穷。
天各一方未谋面,
似曾相识老友同。
松梅竹菊岁寒友,
君子之交水晶莹。
IP: 180.77.196.*   [59]杨永田   2011-3-16 19:35
弓长射出比丘箭,
三火炎炎垒成焱。
医教皆精国之幸,
佑民康健年复年。
IP: 119.51.161.*   [58]王维   2011-3-16 14:46
老师您好!上次问您王洪图老师出的那套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我查了都是九几年出版的,麻烦您把您最近邮购的那套大成的地址告诉我,谢谢!!
我的回复(2011-3-16 15:09):我在网上买的是白话解啊。《大成》应该是没有卖的了。你可以与杏林书社联系下,看能不能给你订购一套。
IP: 119.51.161.*   [57]王维   2011-3-16 13:11
您好!老师您哪天有课啊?周几出诊??我是您的学生
我的回复(2011-3-16 13:16):呵呵,这学期我没有课的。周一和周五出诊。
IP: 119.51.244.*   [56]张焱   2011-3-15 19:21
从教为医勤修勉,
其乐融融爱心献。
IP: 180.77.202.*   [55]杨永田   2011-3-15 07:40
弓长射出比丘箭
三火炎炎垒成焱
IP: 180.77.202.*   [54]杨永田   2011-3-8 15:16
三八人者乃三火,‘
三火为焱暖巾帼。
巾帼不让须眉汉,
各行各业奏凯歌。
白衣天使护康健,
强体益智大中国。
年年三八今迥异,
辛亥革命百年贺。
IP: 180.77.202.*   [53]杨永田   2011-3-5 09:51
其一:一纸良方除疾患,三尺讲台舞教鞭。一世英名传千古,三火炎炎暖坤乾。
其二:庇佑健康好天使,哺育良材好园丁。网络博闻好写手,惺惺相惜好知音。
我的回复(2011-3-5 21:09):呵呵,我应该把杨老师写给我的诗,改成“写给我的赞美诗”了吧!
IP: 93.106.185.*   [52]李洪东   2011-3-4 22:06
长春滑雪不错吧?
我的回复(2011-3-7 11:32):呵呵,天然滑雪场。你喜欢滑雪?
IP: 180.77.202.*   [51]杨永田   2011-3-2 08:06
中医才女中医妈,
代代相传乃世家。
娴熟辩证言中医,
就是愚氓也开化!
我的回复(2011-3-2 11:16)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id=328795姥爷的行医执照
我的回复(2011-3-2 11:11)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id=224354我的中医姥爷
IP: 180.77.202.*   [50]杨永田   2011-2-28 05:00
国医国学两相映,
雪沁腊梅别样红。
文理分科孬体制,
也能育出女精英?
我的回复(2011-2-28 09:48):呵呵,学中医很不容易,不但要学西医知识,还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文、史、哲、医四位一体的。缺乏国学方面知识的人,是无法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理念以及那种人文医学的真正内涵的。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尤其是外国人无法从根本继承中医的真正原因吧。学习中医的路没有捷径可走,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永远也无法走近(进)中医。
IP: 180.77.202.*   [49]杨永田   2011-2-27 13:55
英雄不落泪,落泪不英雄。
实话应实说,何必太感动?
我的回复(2011-2-27 14:03):呵呵,有点惭愧呢。
IP: 180.77.202.*   [48]杨永田   2011-2-27 13:05
门庭若市访者众,寻医问药拜贤明。上古扁鹊今安在,播撒爱心渡众生。
我的回复(2011-2-27 13:16):感动哦,眼泪都要下来了!
IP: 92.4.160.*   [47]KCL   2011-2-26 06:52
张老师,你好,前两天看了你的文章《脾虚的原因》,对照着检查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应该是脾虚。以前总以为是胃不好,所以很感激你的博文。现在我坚持锻炼多半个月,但是不见好转,”容易腹泻或大便粘滞不爽“这一症状依旧,感觉吃饭真的成了浪费,因为吸收不好,如果要有起色是不是要长期坚持?另外,我的眼袋很明显,就是眼球下面的皮肤上有一道月牙形的暗痕,而且嘴唇表皮微发白,体型偏瘦(感觉不是很标准的体形),这些是不是也是脾虚的症状?谢谢!
我的回复(2011-2-26 11:05):你好!从你描述的症状上来看,你应该是脾肾两虚,是否平常手足也会发凉呢?如果是,可以吃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一合就能见效。如果手足不凉,容易倦怠乏力,可以吃人参健脾丸。运动还是要尽量坚持下去,运动量也要适中,以运动后不感觉到疲倦劳累为准。
IP: 183.164.227.*   [46]zhongyiao   2011-2-25 09:06
中医中的左右,与它的属性有关,左表示形而上、右表示形而下。这与阴阳是一致的。中医药中谈论的肝,更多的是对属性的讨论,而不是对具体的实体的分析。如果这样不要理解的话,你可以看看肺、肾;古代中国人再笨,也不致于不知道肺、肾实体左右都有。研究中医药最好不要过分的注重形而下的实体研究,而应讨论形而上的功能问题。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有时间看看:http://zhongyiao.bokerb.com/    在那里有关于阴阳问题的讨论。
我的回复(2011-2-25 13:40):说的有道理!很受启发。现代人总是在形实上下功夫,还以为古人的认识不到位。其实,还是因为现代人还没有认识到形而上的境界。
IP: 122.136.79.*   [45]bigbig11112   2011-2-22 15:24
张老师,通过您的一学期的《内经》授课,让我慢慢感觉到《内经》为“至道之宗”,其阐述医理之精微,察病情之玄妙,在岐黄二人的一问一答中,每一句话里,无不投射出二人的“医者仁心”。也让我内心感知到古代先哲的睿智。张仲景曾经在《伤寒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越人入虢之诊,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是张仲景在看到扁鹊望诊之精妙,不禁发出的慨叹。   站在“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石碑前面,面对太极广场,望着天边飘来的云彩,丝丝暖风吹动着,也有几缕花香飘来,此番”恬淡虚无“是多么的让人享受啊。      作为一名学中医的人,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在学习一门博大精深,玄妙精巧的学问;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医家用毕生的精力不断的进一步阐发《内经》的医理,可见《内经》是多么的重要啊。清代医家王孟英号”半山痴人“,我觉得学习中医就应该有一种“贪”“痴”“嗔”的精神,正应了孔子那句话“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此为乐趣,才觉得“学而不厌”。     别的不多说啦,祝老师在兔年开心快乐,万事如意。桃李满天下
我的回复(2011-2-22 16:49):呵呵,有你这样的学子,我就没有白付出努力,很欣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学业更加长进!
IP: 175.43.203.*   [44]卢桂龙   2011-2-18 13:43
最是敬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因此真是看到了中医希望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老师对如何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好有何见解?。。今是昨非是现代医学的大不足和悲剧,中医很有优势啊~~这句话有些不解:从自然-万物-社会-人类-身心-疾病这样的思路来分析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张老师能否用实际的例子说明一下,谢谢!
我的回复(2011-2-18 14:57):呵呵,一两句话很难说清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也描述不出在具体运用中的具体情况。我写过一本叫“《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的书,是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淘宝和当当网上有卖的,如果你看到这本书,或许从中能了解到。我在博文中也会有所论及的,敬请留意好了,呵呵。
IP: 180.77.194.*   [43]杨永田   2011-2-18 12:22
先人有睿智,今人也有贤。
睿智属人类,岂分后与先?
三火也不错,睿智可燎原。
谦虚本无错,过犹不及焉!
我的回复(2011-2-18 13:32):谢您的鼓励,呵呵!
过犹不及,当避免。
IP: 222.69.223.*   [42]贾利军   2011-2-16 21:14
张老师 咽喉肿痛三四天了马上开学 有无良方啊
我的回复(2011-2-16 22:55):同情!西瓜霜喷剂或含片,金银花含片也行。肿痛严重的话,可吃六神丸(药店有卖的,按照说明服用)。祝早日康复!
IP: 58.23.168.*   [41]卢桂龙   2011-2-16 11:47
你是说关键在人在人才吧,我想也是。医药改革说了很多年,现也推出执行了哦,没全看过医改内容,不过还是感觉到国家的政策对中医的支持有些少,如果有好的政策等环境,相信中医人才会做得更好,像我这样的人会受到些恩惠哦,希望中医发展。不过,中医的概念太大了,你学的是/做的是哪个领域的,你觉得什么领域最有可能大力用于治疗。
我的回复(2011-2-16 13:05):是啊,关键在于人啊!事在人为。不同的时代造就出不同的人物来,一些人就会左右这个时代的发展,医学也是一样,除了疾病的发展之外,医学的发展也要依靠人的认识和探索。制定政策的人如果没有站在维护中医的立场,那么过多少年也是徒劳的,而且中医真的会萎缩掉或名存实亡。你认识了我,就能看到中医的希望了,呵呵。我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教《黄帝内经》、《中医运气学》、《中医各家学说》的老师,每周还要出诊两天,不脱离临床的。我觉得研究中医经典理论最有可能大力用于治疗。中医难的是那套精深的理论,理论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没有弄清中医学理论,就不会分析临床复杂的疾病,自然也无从治疗。中医理论自成体系,几近完善,不像现代医学的发展常常是今是昨非,需要不断完善,还要通过实证科学的不断证明,最终用于人的身上也不一定管用。而中医是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从自然-万物-社会-人类-身心-疾病这样的思路来分析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治疗疾病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且中医学不仅解决疾病问题,更高的水平是解决让人不生病的问题(养生,预防保健,治未病)。最近“百家讲坛”上有罗大中讲“大国医”,值得一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