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L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Li

博文

关于电生理研究的一些个人感悟

已有 5134 次阅读 2015-10-20 22:27 |个人分类:个人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其实,不管是LTP(long-term potentiation),LTD(long-term depression),DPT(depotentiation),还是PPF(pair-pulse facilitation)等等常见电生理指标,它们基本都不是机体自发产生的现象或活动。而是人们为了了解机体神经活动的本质而进行人为地干预,然后才产生了这些现象,随后以这些现象作为一种“特征”来代表或指示神经活动的某些过程。随着时间的飞逝,研究的增多,后来者就慢慢地直接将这些“特征”与对应的神经活动划上了等号,反倒不知道这些现象的初衷是什么。

和其他方向的研究类似,为了探索事物规律或现象本质,人们总需要去“扰动”这些现象,进而才能知道这些现象的相关本质或规律。而这种“扰动”的手段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才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的。在神经电生理方向,研究者起初也只能利用当时已有的手段,即通过使用不同方式的电刺激来干预机体,而观察产生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说是最容易实现、也相对比较宏观的了。随着时代迁移,这些诱导现象也就被默认为某种“特征”而存在。至于其他的各种工具药干预,以及后来的各种基因水平上的干预都属于更深层次的探究。

因此,还是应该回归到研究的本质,即针对生理或病理的现象,探索其发生的分子水平的机制及机体水平的调控机制。而这些常见的相对比较老的电生理现象应该将其作为连接分子水平和机体调控水平的“桥梁”或“纽带”来理解。我们可以去探究和解释这些电生理现象,但应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机体生理或病理的现象。

另外,我们知道,这些作为“桥梁”或“纽带”的现象属于人为诱发的,这里就涉及到诱发成功率的问题。因此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去深入研究为什么在某些条件能诱发这种现象而在另外条件下为什么又诱发不出来。这就陷入了死胡同里了,不能说这些研究没有意义,只能说这是单纯为了研究诱发现象而研究,而不是说为了研究和解决机体生理或病理想象而进行研究。

所以,如今,当你浏览众多单独的关于这些电生理现象进行详尽报道的研究或综述时,不要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你要明白,这些文献最终目的是为了探究和解决机体某些相关的生理或病理的现象。

华丽丽的--------------------------------------------------------分割线

当然,我们说,还有另外一类现象是伴随机体活动而自发产生的,即不需要人为外加干预即可检测得到。比如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就与正常人的有明显区别之处。这些自发现象同样也应该作为连接分子水平和机体调控水平的“桥梁”或“纽带”来理解。不应舍本逐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6834-929660.html

上一篇:点滴感悟(五)
下一篇:Endnote安装出现Internal error 2503的解决办法
收藏 IP: 60.29.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