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力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ibing

博文

和王淀佐院士的一面之缘--沉痛悼念,永远缅怀

已有 1428 次阅读 2023-10-27 09: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惊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王淀佐先生仙逝,不胜悲痛。

我和王先生有一面之缘,受到过王先生三次激励。

王先生是中南大学前身之一中南工业大学的老校长。我们1999年入学的时候,南校区教学楼和主校区图书馆都挂着各位院士的肖像。那个时代院士数量不多,中南的院士似又特别多,而王先生又是唯一的两院院士,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倍感骄傲。那时候初入大学,知识和阅历极少,对院士简介特别是其中专业成就的描述并不能真看懂,但总感觉非常厉害,我想这是经由学校的文化建设,王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激励。

中南大学主校区有个出版社办的书店。那是上学时经常光顾的地方,里面的书籍琳琅满目,每次路过总愿意进去随手一翻。其中经常看到介绍一些院士大家的专著或传记类书籍。看得多了以后,会发现,读到这些大家前辈的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弥补了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的不足,知道了很多知识创造背后的故事。让人对知识有着更加立体更加触手可及般的认识。在这里经常看到与王先生有关的专著或介绍,我想这是王先生第二次对我的影响。

第三次影响就更值得怀念。

那是2002年11日26日,王先生回学校开设讲座,地点就在和平楼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我的同班小于同学和我抱着“追星”的心思去听了讲座。讲座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有两点印象,一是那是一个专业讲座(不是科普),第二,其中涉及大量的微观的物理,王先生似也特别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作为本科生的确是听不懂的。讲座结束时,我斗胆请王先生写几句鼓励后学的话,王先生欣然应允,并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与白冰同学共勉”。

这个笔记本一直保留到现在。王先生亲笔签名的鼓励话语对当时不知科研为何物的本科生的确是极大的鼓舞,也对我们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今特追记和王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及王先生对后学的鼓励,以示悼念和敬意。


附:王淀佐先生简介

王淀佐(1934.3~2023.10),男,汉族,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县(现凌海市),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王淀佐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等。是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在生物冶金技术,铝土矿浮选脱硅技术方面也卓有成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撰写10余部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王淀佐教授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贡献的“终身成就奖”。

(来源:https://www.csu.edu.cn/info/1127/720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025-1407395.html

上一篇: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的地震震级计算
下一篇:固体力学界面问题的积分-广义有限差分法
收藏 IP: 202.127.155.*| 热度|

7 尤明庆 张晓良 信忠保 吴超 王成玉 王安良 史晓雷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