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张连翔发表的学术成就目录(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专著;专利)

已有 4844 次阅读 2020-1-6 17:07 |个人分类:学术成就|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张连翔发表学术论文目录(1981-2012)  

1985~1995年间共41篇

[1]张连翔,陈远超.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越冬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吉林林学院学报,1992,8(1):15-22

[2]张连翔,郑红旗.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16(6):7-13

[3]张连翔,魏忠勋.关于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辽宁林业科技,1991,(增刊):10-13

[4]张连翔,陈远超,陈元清.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林业科学,1989,25(2):171-174

[5]陈元清,张连翔.杨树新害虫——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虫科).林业科学,1988,24(3):305-306

[6]王淑芳,张连翔.辽宁樟蚕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肿跗姬蜂亚科).昆虫学报,1989,32(4):480-481

[7]张连翔.杨树腐烂病病疤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及应用.辽宁林业科技,1988,(5):48-50

[8]石丽华,张连翔.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在油松林上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1990,(3):26-28

[9]张连翔,陈远超.再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在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0,12(1):95-100

[10]张连翔,陈远超,石丽华.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密度的简易估计及其序贯抽样决策模型.辽宁林业科技,1991,(1):36-39

[11]张连翔. 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抽样技术的研究.森林病虫通讯,1990,(3):16-18

[12]张连翔,石丽华.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回归模型分析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21(专辑):58-61

[13]张连翔,陈远超.确定昆虫种群简单随机抽样最适样方大小的一个新的准则.辽宁林业科技,1991,(4):36-38

[14]张连翔,刘学增.逻辑斯蒂曲线上两个重要特征点的分析及其应用.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7(2):154-158

[15]张连翔,曹振喜,刘宗相.Weibull分布的参数估计及其在油松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辽宁林业科技,1992,(2):32-35

[16]金来武,张连翔.白杨透翅蛾幼虫期空间格局的研究及其在检疫检查中的应用.辽宁林业科技,1992,(2):36-39

[17]李思文,张连翔.辽西地区几种苗木高生长节律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1,13(1):35-43

[18]张连翔,李思文,魏忠勋.有序聚类法在小叶杨生长阶段划分中的应用.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0,12(2):55-60

[19]李思文,赵 峰,张连翔,等.静电处理林木种子适宜参数选择的初探.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42-47

[20]张连翔,刘学增.静电处理林木种子对苗木年高生长节律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6(4):54-58

[21]张连翔,石丽华.油松树高生长预测的灰色模型.辽宁林业科技,1991,(3):21-24

[22]李思文,张连翔,隋国新.油松种群自然更新格局的研究.生态学杂志,1991,10(4):14-17

[23]李思文,朱永秋,张连翔.影响紫穗槐、沙棘苗期高生长量主要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吉林林学院学报,1991,7(2):70-75

[24]张连翔,李思文.加拿大杨、刺槐苗期高生长量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1,6(4):259-264

[25]李思文,张连翔,隋国新.半干旱地区油松种群自然更新格局的研究.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89,11(2):10-17

[26]李思文,赵 峰,张连翔,等.辽西地区几种主要林业用苗年高生长节奏性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1989,(4):8-13

[27]李思文,赵 峰,张连翔.静电处理林木种子生物效应的研究.河北林学院学报,1990,5(3):177-183

[28张连翔.三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发育历期温度效应的Logistic模型.辽宁林业科技,1987,(6):33-35

[29]张连翔,祁贺文.松毛虫的序贯抽样技术.森林病虫通讯,1987,(3):33-35

[30]张连翔.杨潜叶跳象幼虫潜叶期空间分布型及应用.森林病虫通讯,1987,(2):22-24

[31]张连翔.用序贯分析法检定松毛虫防治质量初报.辽宁林业科技,1985,(3):33-34

[32]陈远超,张连翔,陈 旭,等.杨潜叶跳象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初报.辽宁省林学会森林保护论文选编(1981-1985):118-119

[33]李思文,赵 峰,张连翔,等.静电处理刺槐种子对其萌发和苗木生长的影响.林业科技通讯,1991,(4):17-18

[34]石丽华,张连翔,刘朝晖.油松树高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辽宁林业科技,1992,(4):22-25

[35]张连翔,于晓东,刘朝晖.三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分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1992,273

[36]薛万琦,王明福,张连翔.中国北方秽蝇属二新种.昆虫学报,1992,35(3):365-368

[37]张连翔,刘学增.昆虫种群简单随机抽样最适样方大小的确定.河北林学院学报,1993,8(2):133-139

[38]张连翔,刘学增.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抽样技术的研究.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7(4):289-296

[39]张连翔,刘学增.Taylor幂法则在昆虫种群抽样设计方面的应用.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3,15(1):61-70

[40]张连翔,刘朝晖.常温下昆虫发育速率温度效应的“S”形关系中最适温区的定量确定方法.辽宁林业科技,1993,(3):31-34

[41]张连翔,鲁凤芹.Weibull空间分布格局模型与应用研究.辽宁林业科技,1994,(5):35-37

1996~1997年间共22篇

[1]张连翔,李明贵,殷洪昌,等.Weibull林木病害损失估计模型的非线性拟合与应用.辽宁林业科技,1996,(1):41~43

[2]张连翔,金来武,赵瑞华.油松毛虫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1):62~68

[3]张连翔,郑红旗.用Marquardt方法最优拟合Gerrard-Chiang模型.辽宁林业科技,1996,(2):34~35

[4]张连翔,温豁然,吕尚彬,刘淑娟,等.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几个检验问题.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11(3):59~65

[5]张连翔,祁贺文,郑红旗.油松毛虫种群适宜抽样方法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1996,(4):39~42

[6]张连翔.昆虫生命表中关键因子确定的斜率关联度分析法.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2):160~164

[7]张连翔,楚宝仓,付庆山,任学志.油松毛虫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动态的分析.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3~4):253~258

[8]张连翔,温豁然,刘淑娟.分室种群管理——一种新的害虫管理对策.辽宁林业科技,1996,(5):29~31

[9]张连翔, 楚宝仓,付庆山,任学志.林木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的研究.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Supp.):218~220

[10]张连翔,刘淑娟,金来武.La-M模型的抽样方法.贵州森林病虫,1996,(1):25~31

[11]张连翔,吕尚彬,温豁然,金秀梅.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Z-V模型及其抽样设计方法.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1):75~79

[12]张连翔,楚宝仓,付庆山,任学志.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零频率方法.生物数学学报,1997,12(2):197~181

[13]张连翔,楚宝仓,付庆山,任学志.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La-M幂法则模型.河北林果研究,1997,12(1):78~82

[14]张连翔,田民安.3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辽宁林业科技,1996,(6):34~36

[15]张连翔,于 军.油松毛虫卵(块)和蛹种群简单随机抽样最适样方大小的确定方法.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4):57~62

[16]张连翔,孙景波.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种群资料代换方法.辽宁林业科技,1997,(1):36~38

[17]张连翔,秦 辉,刘学增.La-M幂法则模型的抽样方法.河北林果研究,1997,12(2):144~150

[18]张连翔,于晓东,刘朝晖,柴 伟.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零频率方法及其抽样技术.辽宁林业科技,1997,(2):30~33

[19]张连翔,于晓东,罗春田.油松毛虫卵(块)种群密度简易估计的零频率方法.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5):38~42

[20]张连翔.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扩散型指数的刀切估计方法.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2):32~37

[21]张连翔.松毛虫姬茧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与应用.辽宁林业科技,1997,(4):34~39

[22]张连翔,冯子娟,王 伟,等.Iwao和Taylor模型应用的局限性及补充.辽宁林业科技,1997,(5):38~41

1999~2014年间共70篇

[1]张连翔,张文臣.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问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13~317

[2]张连翔,孔繁轼.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4~29

[3]张连翔,张育红,孔繁轼.昆虫生命表中关键因子确定的斜率关联度分析法.辽宁林业科技,2000,(1):16~18

[4]张连翔,张育红.沙棘适度聚集式扦插育苗试验研究.沙棘,2000,13(4):6~8

[5]张连翔,黄丽华,李 杰.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2):99~101

[6]张连翔,梅秀艳,姜镇荣.小叶杨生长规律的研究.防护林科技,2001,(2):10~12

[7]张连翔,惠兴学,赵树清.植物病害I-S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4(4):270~273

[8]张树杰,张连翔,王占龙.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防护林科技,2002,(1):76~77

[9]惠兴学,张连翔,孔繁轼,等.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成因调查分析及对策.防护林科技,2002,(2):53~55

[10]惠兴学,黄丽华,丁玉武,张连翔.沙棘裸地扦插育苗技术.沙棘,2002,(1):35~37

[11]张连翔,惠兴学,黄丽华,陆天阁.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沙棘,2002,15(3):26~29

[12]张连翔,惠兴学,金秀梅,王占龙.俄罗斯沙棘良种实生苗年高生长节律的研究.沙棘,2003,16(2):10~12

[13]张连翔,于向阳,李幼军.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防护林科技,2004,(2):27~30

[14]惠兴学,张连翔,邵 云,等.沙棘新梢生长节律与果实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3,1(2):40~43

[15]张连翔,赵瑞华,李 晶.北海道黄杨的栽培管理.中国花卉园艺,2005,(22):39~41

[16]张连翔,秦 辉,刘艳霞.园林绿化大树移栽保活关键技术.中国花卉园艺,2006,(2):37~40

[17]张连翔,刘兴利,赵 博,等.Taylor幂法则在昆虫种群抽样设计方面的应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6):54~57

[18]张连翔,邵国旭,张卫东.当前我国北方城镇绿化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防护林科技,2004,(3):31~32

[19]张连翔,孔繁轼,赵桂芝.石油植物——一个值得关注的研发领域.防护林科技,2004,(5):56~57

[20]张连翔,赖淑丽,王东梅.辽西北地区发展沙棘生态型经济林的可行性.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7,5(3):21~23

[21]张连翔,赖淑丽,王东梅.园林树木整形修剪技术要点.中国花卉园艺,2007,(18):37~39

[22]张连翔,赖淑丽,王东梅.园林树木的灌水及排水.中国花卉园艺,2008,(4):27~28

[23]耿立君,张连翔.林果蛀干害虫防治方法.辽宁林业科技,2008,(1):58~60

[24]李世界,张连翔.北五味子人工栽培关键技术.辽宁林业科技,2008,(3):49~51

[25]张连翔,王世忠,王洪江.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1~8

[26]张连翔.果园秸秆覆盖.朝阳日报,2000-09-15(4)

[27]2008-03-28(9),《辽宁日报》刊发了该报记者王云峰于春季造林前就抗旱保水造林等问题对我进行的专访文章,题目是:沙化地区造林更要讲究方法.在新华网辽宁频道上面也作了全文报道:http://www.ln.xinhuanet.com/xnc/2008-03/28/content_12816779.htm  

[28]张连翔,王世忠,王洪江.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辽宁林业科技,2009,(2):41~48

[29]张连翔,李彬彬,张 平,等.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新农业,2009,(5):10~11

[30]张连翔,孔繁轼,梅秀艳.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2):8~11

[31]张连翔,张育红,孔繁轼.昆虫生命表中关键因子确定的斜率关联度分析法.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32~35

[32]张连翔,王洪江,林阳,刘丽娜.几个主要树种苗木年高生长节律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2010年辽宁农业灾害预测及减灾对策白皮书,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03,143~153

[33]张连翔,步兆东,王鹏.自然状态下树木对“根糵”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选择关系.辽宁林业科技,2010,(6):38~40

[34]张连翔,王洪江,林阳,刘丽娜.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010,25(3):228~231

[35]张连翔,秦辉,王伟.Taylor幂法则在昆虫种群抽样设计方面的应用.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1):23~29

[36]张连翔,步兆东,王鹏.自然状态下树木对“根糵”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选择关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水资源与现代农业——第二届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辽宁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6~171

[37]张连翔,王洪江,林阳,刘丽娜.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11,(增刊:辽宁省森林经营研讨会论文辑):69~72

[38]张连翔.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对策.第13届中国北方省(区)林业科研院所生态修复与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阜新:2011-07.12~16

[39]楚宝仓,张连翔,沈玉云,等.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杨树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辽宁林业科技,2011,(5):53~56

[40]张连翔.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新进展.辽宁林业科技,2011,(6):25~31

[41]张连翔.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中的土壤管理关键技术.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1):92~95

[42]张卫东,张连翔.彩色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城乡绿化中的应用.防护林科技,2012,(1):83~85

[43]张连翔,孔繁轼,梅秀艳.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2006.

[44]张连翔.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辽宁林业科技,2012,(2):1~6

[45]张连翔.“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内容.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2):17~26

[46]冉亚丽,张连翔.论彩色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城乡绿化中的应用.中国林副特产,2012,(2):103105

[47]张连翔,张文臣.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问题//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安全高效农业发展——第三届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辽宁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8]刘杰,张连翔.菊芋的特性与栽培管理技术.中国林副特产,2012,(1):4951

[49]张连翔.植物病害I-S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的研究//中国林学会.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集(光盘版).黑龙江 哈尔滨:2012-08-03~05

[50]张连翔.“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内容//中国林学会.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集(光盘版).黑龙江 哈尔滨:2012-08-0305.

[51]张连翔,林阳,步兆东.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中国林学会.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 石家庄:2012-09-08~10.

[52]张连翔.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辽宁林业科技,2012,(5):58~60.

[53]张连翔,林阳.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第2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

[54]吴生广,张连翔,于来振.抗旱保水剂在农林上的应用.辽宁林业科技,2012,(6):53~55.

[55]张连翔,洪新.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杨树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评析.防护林科技,2013,(增刊(三北工程优秀论文专辑)):48~52

[56]卢国珍,王世忠,张连翔,等.辽西北地区油松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对策.防护林科技,2013,(增刊(三北工程优秀论文专辑)):35~37

[57]刘贺祥,张连翔,张建林.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及使用.防护林科技,2013,(1):968~97.

[58]张连翔,林阳.关于建立辽宁省凌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及建议.第四届辽宁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建议)集.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2013-05,253~260.

[59]王洪江,张洪伟,李文杰,张连翔.我国沙棘良种选育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3,11(1):7~10.

[60]苏霁虹,张连翔,闫中林,等.关于建立辽宁省凌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建议.辽宁林业科技,2013,(3):38~40.

[61]石正军,张连翔,林阳.关于建立辽西凌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及建议.林业实用技术,2013,(9):37~38.(通讯作者)

[62]李彬彬,张连翔,步兆东.经济林下间作甘草和黄芩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14,(2):29~31.(通讯作者)

[63]王鹏,张连翔,卢国珍,等.基于无损伤取脂的辽西油松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辽宁农业科学,2014,(1):53~56.

[64]张连翔.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朝阳社会科学,2014,(1):20~25.

[65]王洪江,王占龙,张连翔,等.朝阳地区5个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14,(3):26~27.

[66]胡万金,张连翔.辽西地区引进刺槐品种抽梢和兔啃情况调查.辽宁林业科技,2014,(5):41~42.(通讯作者)

[67]张连翔.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朝阳年鉴(2014).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480~483.

[68]张连翔,孔繁轼,步兆东,等.制约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及对策.防护林科技,2015,(3):1~6

[69]张连翔,孔繁轼,步兆东,闫淑兰,楚景月.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林下经济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朝阳社会科学,2015,(1):17~24

[70]张连翔,张文臣.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几问题.朝阳干部学刊,2015,(4):23~26

[71]张连翔,张志,楚景月,等.我国北方寒旱区冻土坨杯苗造林新技术.林业科技通讯,2016,(5):24~27

[72]张连翔,杜媛媛,石正军.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以建平县为例.朝阳社会科学,2017,(2):27~30




张连翔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1] 辽西地区松毛虫综合治理控制决策CAD/IPM系统研究(199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 辽宁省森林病虫区系调查研究(1988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骨干);

[3] 喀左县森林病虫区系调查研究(1987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4] 静电处理林木种子生物效应的研究(1991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5] 大果沙棘良种引进、选育及其繁殖技术研究(2001年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6]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及数学生态学模型研究(1998年获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7] 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2011年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排名第1);

[8] 编制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沙棘扦插育苗技术规程》(2011年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

[9] 沙棘良种转化与示范(2011年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4);

[10]张连翔的专著:《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2011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第一作者);

[11]张连翔等的专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2012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第一作者);

[12]拟除虫菊酯毒绳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及其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推广应用(1990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骨干);

[13]灭幼脲Ⅲ号防治森林害虫开发试验研究(1988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骨干);

[14]松毛虫杆菌低容量喷雾防治松毛虫试验(1985年获喀左县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骨干);

[15]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2013年获朝阳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4年获朝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16]制约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及对策(2015年获朝阳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张连翔出版专著目录

[1]张连翔.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M].辽宁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连翔,孔繁轼,王金贵,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M].辽宁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张连翔,孔繁轼,王金贵,等.北方地区林下经济——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M].辽宁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参编一部学术著作(《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植物栽培与应用》201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和一部论文集(《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技术研究》2009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制地方标准目录

[1]张连翔,张文臣,闫淑兰,.DB21/T 1832-2010,沙棘扦插育苗技术规程[S].2010-09-28.

[2]张文臣栾成竹,惠兴学,张连翔,.DB21/T 1854-2010,沙棘丰产栽培技术规程[S].2010-12-30.


张连翔发明专利目录

[1]张连翔;王占龙;楚宝仓;于晓东;秦辉;赵瑞华.木本植物速蘸发根剂[P].CN200510045674.4.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2006-07-19  

[2]张连翔;孔繁轼;步兆东;王鹏;付蔷;闫淑兰;马艳丽;王玉峰;刘丽娜;刘艳霞.高钙桤叶唐棣果酱及其制作方法[P].CN201010267060.1.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2010-12-08

[3]闫淑兰;张连翔;楚宝仓;葛秀鹏;韩素梅;刘艳霞;杨国娟;温豁然;鹿天阁;楚景月.一种适用于榆树嫩枝扦插育苗的生根剂[P].201010621347.X.2012-07-04


张连翔参与获认的2个核桃良种



张连翔参加大型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情况

[1]2003-11-0204. 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沙棘学术交流会,并做了题为:“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沙棘科研成果简介”的学术报告。

[2]2006-06-1819. 参加在北京(北林大)举办的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对策”的学术报告。

[3]2011-07-1216. 参加在辽宁阜新(省固沙所)举办的第13届中国北方省(区)林业科研院所生态修复与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对策”的学术报告。

[4]2012-08-0305. 参加中国林学会在黑龙江 哈尔滨(东林大)举办的第4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并作了题为:“‘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内容”的学术报告。

[5]2012-10-14~16参加中国林学会和北京林业大学在北京(西郊宾馆)举办的第2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的学术报告。

[6]2013-07-12,参加省老科协林业分会主办、固沙所承办的“辽西生态修复专题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


[7]2014年12月28日,参加了朝阳县林业局设计队纪连军主持的“半干旱地区冬桃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会(朝阳市科技局组织鉴定)。

[8]2015年11月6日,参加省林学会在辽宁工会大厦举办的2015年辽宁林下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助推林下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学术报告。

[9]张连翔教授应邀在“2016年核桃栽培春夏季管理培训班”上做报告(2016-04-08)。


张连翔论文获奖情况

19920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再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在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一文,被辽宁省林学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

199108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一文,被辽宁省昆虫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

199111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静电处理林木种子生物效应的研究”一文,被辽宁省科协评为二等优秀论文;

1988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被辽宁省昆虫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

1991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一文,被朝阳市林学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

1992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三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一文,被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评为三等优秀论文;

199111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回归模型分析法”一文,被辽宁省科协评为三等优秀论文;

1988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平均拥挤度的刀切估计法”一文,被辽宁省昆虫学会评为三等优秀论文;

19900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松毛虫的序贯抽样技术”一文,被辽宁省林学会评为三等优秀论文;

1992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静电处理林木种子对苗木年高生长节律的影响”一文,被喀左县科协评为一等优秀论文;

199306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加拿大杨、刺槐苗期高生长量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一文,被朝阳市科协评为三等优秀论文;

199308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抽样技术的研究”一文,被中国昆虫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

2001年05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一文,在朝阳市抗旱节水技术研讨会上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2000年09月,张连翔等同志撰写的“适度聚集式扦插——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一种新模式”一文,在21世纪东北与内蒙古四省区林业建设战略暨林木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2005年07月,张连翔等同志撰写的“石油植物——一个值得关注的研发领域”一文,荣获“中国林业网”第一期有奖征文活动一等奖;

2005年07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经济林新品种——黑果腺肋花楸”一文,荣获“中国林业网”第一期有奖征文活动鼓励奖;

2007年01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中国林业网——我的网络情人”一文,在中国林业网三周年庆“我看林业”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7年01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论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沙棘生态型经济林的可行性”一文,在中国林业网三周年庆“我看林业”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06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被朝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委会评为一等奖;

2012年06月,张连翔等同志撰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被朝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委会评为一等奖;

2011年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一文,荣获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论文交流组优秀博文大奖(中国科协办公厅);

2012年10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一文,在第2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2013年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分析”在2013年度朝阳市科技情报学会专业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3年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植物病害I-S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的研究”在2013年度朝阳市科技情报学会专业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3年12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在2013年度朝阳市科技情报学会专业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4年07月,张连翔同志撰写的“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被评为朝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获得荣誉称号情况.

199212月,张连翔同志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198910月,张连翔同志被辽宁省林业厅评为“森林病虫测报工作先进工作者”;

198901月,张连翔同志被朝阳市林业局评为“测报工作先进工作者”;

199001月,张连翔同志被朝阳市林业局评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先进个人”;

199305月,张连翔同志被共青团朝阳市委和朝阳市人事局授予“朝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405月,张连翔同志被共青团朝阳市委授予“朝阳市青年科技先锋”称号;

199404月,张连翔同志被中共喀左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199405月,张连翔同志被辽宁省林业厅评为“省林业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

2000年、2006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先后5次被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7月,张连翔同志被中国林业网评选为“林业咨询专家”;

2010年4月,张连翔同志被辽宁省林业厅评为“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

2013年9月27号,张连翔被朝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朝阳市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称号。


张连翔教授为省干旱所首开先河之事项

[01]第一个出版专著而且是连续出版3部专著的人。

[02]第一个获得“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资助项目”而且是连续2次获得资助的人。

[03]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而且是接连获得2项发明专利的人。

[04]第一个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而且是接连获得一、二等奖奖项的人。

[05]第一个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称号的人。

[06]第一个获批在朝阳市社科领域(社科联)开展立项研究而且是连续3次获得立项的人。

[07]第一个在朝阳市社科领域获得奖励(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的人。

[08]第一个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论文交流组优秀博文大奖”的人。

[09]第一个同时担任《辽宁林业科技》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刊编委的人。

[10]第一个获选担任《中国林业网》网络(在线)咨询专家的人。

[11]第一个应邀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学术报告并获评优秀论文的人。

[12]第一个应邀在全国森林保护大会做学术报告的人。

[13]第一个特邀为省老科协林业分会专家做学术报告的人。

[14]第一个参加大学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会并做技术鉴定的人。

[15]第一个为省林业厅(部分)处级以上干部演示(讲述)沙棘成果和开发利用前景的人。

[16]第一个累积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的人。

[17]第一个发现杨树害虫新种并将论文发表在《林业科学》和被《中国森林昆虫》巨著收录的人。

[18]第一个提出“物极必反生态学原理”、“全生态经营”、“适度聚集式栽培”、“果树绿化”、“埋果育苗”、“留根育苗”、“硬枝嫩插技术”、“刺槐对磷肥的敏感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有机栽培”、用“四色定理”科学配置混交树种的方法、“自然状态下树木对根蘖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选择关系”,以及用“粘土丸子”、“自然种植法”和“封山育林”技术恢复自然植被等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人。

[19]第一个提出“定量确定逻辑斯蒂曲线速生期的方法”(用来确定树木生长速生期和昆虫发育最适温区)、“逻辑斯蒂衍生模型”(用于建立植病I-S关系和林木D-VD-H关系新模型)、“用斜率关联度确定生命表中关键因子”等数学新方法的人。

[20]第一个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出版国内外唯一一部专著、推导出“Weibull模型的判定准则和抽样技术”、提出“Z-V模型”、“La-m幂法则模型”、“零频率新方法”等系列新的模型和数十个抽样新技术并对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做出修改和完善的人。

[21]第一个提出“分室种群管理(CPM)对策”、“生态防治”、“毒绳”防虫新技术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管理方略的人。

[22]第一个提出科研去行政化、专家治所和人才兴所、出重拳治理学术不端行为、“一把手”重要性、尊重林农首创精神和到实践中中去“接地气”等治所治学方略的人。

[23]第一个有社科论文入选《朝阳年鉴(2014)》(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480-183页)而且是连续2次入选,从而正式载入历史史册的人。

[24]第一个发现3个昆虫新种(杨潜叶跳象、单眼樟蚕姬蜂、角斑秽蝇)的人。

[25]第一个和最早提出高度重视油松天然更新并开展相关研究的人。

[26]第一个入选《朝阳社会科学志》(经济类人物)的人。



专家简介(张连翔简介)

张连翔(1959-),男,大学学历,学士学位,辽宁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商务部主办的《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咨询专家,朝阳市虚拟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中国林业科技特派员,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

自1981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森防检疫、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经济林和生态型经济林以及园林绿化等的研发工作。现正致力于森林害虫生态防控、生物质能源林、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植被恢复与重建、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及有机果业技术研究,特别注重林业科学的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以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林农工作。20余年来,亲自主持和参加的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累积撰写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发表在《林业科学》、《昆虫学报》、《生物数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内蒙古林学院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河北林果研究》、《防护林科技》、《沙棘》、《辽宁林业科技》等中高级刊物上。翻译并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30余万字。完成二部学术专著:《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待出版);参编一部学术著作(《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植物栽培与应用》201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和一部论文集(《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技术研究》2009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0世纪80年代,为探寻森林害虫防除的新途径,创造性地提出“生态防治”和“毒绳”防虫新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尤其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令世人为之瞩目。不仅修改、完善了国际权威人士的既有方法,更推导出数十个新模型,其中“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Z-V模型”、“零频率新方法”,被认为是最实用、最好用的回归模型分析法。首次提出“分室种群管理(CPM)对策”和“生态防治”的新观点,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管理方略,对有效控制本地区的松毛虫灾害指明了方向。成功推导出一个定量确定logistic曲线上“速生期”的方法和“logistic衍生模型”,分别应用于林木生长节律分析、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中的最适温区的确定以及林木D-V或D-H关系、植物病害I-S关系等项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通用模型。

在林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经济林和生态型经济林研究、城市林业建设中,提出“全生态经营”、“适度聚集式栽培”、“裸地土盘构建”、“硬枝嫩插”、“果树绿化”等与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文冠果和银中杨“圃地留根育苗”新方法、新技术,既节省了高昂的种子费用,解除了重茬换地的困扰,又能保证单位面积苗木产量和质量,不失为又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并提出了自然状态下林木“根蘖性”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对策选择与进化关系;发现并研究了“刺槐对磷肥的高度敏感性”问题。与此同时,还提出应用“四色定理”科学配置混交树种的新方法,以及“粘土丸子”和“自然种植法”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石油植物”的研发等。有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将给应用科学带来革命性影响,兼具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近年来,对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适用技术工作给予了特别关注,先后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大果沙棘项目)、日本国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经济植物项目)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名优新品经济植物的引进、扩繁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已具备年产数百万株以大果沙棘、中国沙棘、文冠果、大扁杏、山杏、大枣、花楸、唐棣、柽柳、刺槐等为代表的精品苗木的能力,并愿与社会各界有志投身于绿色事业的人士精诚合作,再造山川秀美新山河!

2004年,在多年从事木本植物扦插繁殖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激素+营养”这一全新的生根剂组方理念,成功研制出具有广谱高效、方便快捷、价位合理等突出特点的“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专利)号为:200510045674.4;公开(公告)号为:CN1802922)。目前又有两项发明专利(“高钙唐棣果酱”和“一种适用于榆树嫩枝扦插育苗的生根剂”)正在申请中。

2005年以来,利用《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两大权威网络平台,面向全国在线咨询广大林农、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林业技术、政策、发展等问题,公开手机电话,传道、授业、解惑,科技服务林农。为把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推广开来,特别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多次向各有关林业局的科技人员讲授。此外,还先后参加过康平县风沙治理专家论证会、朝阳市抗旱保水造林技术专家讨论会、朝阳市政府林业发展问题专家特别咨询会、《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修改座谈会、辽宁林职院教学改革座谈会,以及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和成果鉴定会等。

因刻苦攻关,勤于奉献,多次被评为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省林业十佳青年,朝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科技先锋,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光荣称号。

总之,做学问也好、做种苗也罢,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做事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真诚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和种苗交易这双硬手编织起与广大林人开展友好往来的绿色桥梁。


联系方式

地 址:(122000)辽宁 朝阳市中山大街5-157号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电 话:13942112010

E-mail:zzllxx5168@126.com

QQ号:527813275

网 址: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

英文名称:Zhang Lianxiang(Research Institute of Silviculturing in Arid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aoyang 122000. P. R. China)

中英文单位: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朝阳122000

Affores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Arid Zones, 122000, Chaoyang , Liaoning


中英文部门:

生态林业研究室

Ecological Forestry Department


中英文地址:

辽宁省朝阳市中山大街5-157号

5-157 Zhongshan Street, Ch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1213122.html

上一篇:张连翔教授获中国老科协奖励
下一篇:[转载]有机农业,人心所向
收藏 IP: 112.41.172.*|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