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e196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e1966

博文

第15届国际催化大会和SynFuel2012研讨会

已有 7812 次阅读 2012-7-23 22:4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德国, 催化, 国际学术会议

 

 国际催化大会由国际催化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atalysis Societies)(http://www.iacs-icc.org/ )负责。该协会1956年创立于美国费城,是国际催化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每4年一届的国际催化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ICC)当然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催化大会。已经举办的15届国际催化大会如下:

ICC01 (1956), Philadelphia (USA) 

ICC02 (1960), Paris (France) 

ICC03 (1964),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ICC04 (1968), Moscow (Russia) 

ICC05 (1972), Palm Beach (USA) 

ICC06 (1976), London (UK) 

ICC07 (1980), Tokyo (Japan) 

ICC08 (1984), Berlin (Germany) 

ICC09 (1988), Calgary (Canada) 

ICC10 (1992), Budapest (Hungary) 

ICC11 (1996), Baltimore (USA) 

ICC12 (2000), Granada (Spain) 

ICC13 (2004), Paris (France) 

ICC14 (2008), Seoul (Korea)

ICC15 (2012), Munich (Germany)

曾有人形容每4年一届的国际催化大会如同催化领域的国际奥林匹克,是众多高手展示水平的好机会。

 

 今年71-6日举办的第15届国际催化大会刚刚在德国慕尼黑落下帷幕。我从2004年的巴黎会议开始才参加该系列会议,有些感受。首先是规模大、人数多,与2008年首尔大会的约1500人相比,本次参会代表达2200人左右。其次因投稿多,而能容纳的口头报告的数量有限,导致口头报告的录取率低,2008首尔时口头报告录取率约为11-12%,本次大会我没统计,估计应该低于10%。如此说来,这比投催化领域高档次期刊如J. Catal.甚至化学领域的顶级刊物Angew. Chem.J. Am. Chem. Soc.的接受率还低。我感觉审稿相对随意,好像主要是Scientific  Committee的少数人在操作。许多Poster的研究真的比Oral强些。动用更多专家,更为严格的审稿或许更公平些。当然即便如此仅凭2页的摘要,能否选出真正的好报告也是问题。再次,总体感觉本届的大会报告水准比不上前几届。我因早离开,所以没听全所有大会报告。我受益最大的是Domen教授的大会报告。Domen教授的有关其课题组可见光催化剂的报告我听过好几次,这次总结得非常好,或许其自身的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衷心祝贺!

 

 本次大会,组委会别出心裁,按照不同的研究主题,推出44Poster Symposia,每个大概10个报告,共90分钟。这样算起来Poster Symposia上的每个报告时间和提问时间加起来9分钟左右。组委会堂而皇之的发邮件说,每个被选中的Poster Symposia报告可认为等同于口头报告。但据我所知,许多被安排在Poster Symposia的报告人并没到会。比如笔者参加的Poster Symposia 13Manipulating FT product distribution,仅5个报告人来了,一般报告人只准备了5分钟左右的报告,所以讨论时间实际较长。我个人觉得Poster Symposia的形式或许以后可以用安排10分钟的口头报告更能调动报告人的积极性。

 

 上一届首尔大会中国参会人数位居韩国和日本之后,为174人,远少于日本的256人。而本次中国升至300余人,超过了日本。日本催化(触媒)学会会长、北海道大学Ueda教授最近还发来邮件对此事表示不解。这应该从另一侧面反映中国的催化队伍在壮大。当然科研经费多了也是个重要原因。厦大8人的参会规模明显落后了。许多催化并非传统强项的单位的参会人数都超过8人。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终于成功获得2016年国际催化大会的主办权,是值得庆贺的事。课题组邓卫平博士获得Young Scientist Award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在国际催化大会前,62930日我参加了该大会的卫星会议之一的SynFuel 2012研讨会(http://www.synfuel2012.org/)。此会是由法国里尔大学的Dr. Andrei Khodakov组织的。因Andrei是老朋友,所以自然而然,我也应邀参加了组织工作。这个会议规模不大,原本期待100人左右,结果参会代表超过了200人。因会议主题聚焦,参会者的兴趣点一致,所以几乎每个报告都获得较深的讨论。就我自己而言,从学术讨论的角度来说,或许SynFuel这样主题集中的研讨会感觉更好些。而国际催化大会报告多,参会者众,比起学术讨论来说,感觉和多年不见的朋友相会似乎更像是收获。当然充分享受了德国黑啤后,就不再想喝国内的啤酒了,好事?坏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8063-595100.html

上一篇:生命的维数
下一篇:童话世界-德国天鹅堡
收藏 IP: 210.34.15.*| 热度|

4 谭平连 李学宽 钟炳 王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