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qkx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hqkxw

博文

实验室成长之亲身经历

已有 7845 次阅读 2012-8-25 15:01 |个人分类:My Lab|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实验室

实验室成长之亲身经历
 
邓汉强
 
    周末,吃完午饭,回到实验室,独自一人坐在桌前,看着实验台上摆满的各种仪器和试剂,想想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无所有,心里还真有些感慨。
   
    首先交待一下,我只是一名即将步入研二的学生,这些经历一般情况下研究生不会遇到。就是四个月前,连我自己都不会想到会经历这些。以下所写,全是自己亲身经历,难免会涉及自己所在单位一些信息,鉴于自己基本信息中已经公开,所以也就不再顾虑。
 
    去年9月份,我来到免疫所开始自己的研究生之路。据说免疫所从我们这届正式开始实施rotation制度,刚开始我们觉得挺好的,毕竟可以到不同实验室学习,并找到合适自己的Lab。但是后来,随着轮转的进行,一些弊端开始显现。所里这届只转两轮,每轮三个月,从去年9月底开始,到今年3月底结束。我们这一届共有学生13名,有招生名额的导师12名(博导硕导各6名,但其中有位博导J名声很不好,自己的学生全走掉了,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招到学生,所以大家都不想去那儿)。这一年还有一个改革,就是学生都只以硕士生的身份进来,没有提前订好硕博连读的名额(我觉得这点挺好),到研二想转博的同学再考核。虽然老师事先跟我们声明,硕导也能有硕转博的名额,只是到时挂在别的博导名下,但大家都觉得这些很不靠谱,所以想硕博连读的同学就只会盯住博导。我就是其中一个,事实上我也选了两名博导开始轮转。中间经历了很多,直接说最后结果吧,毕竟这不是主题。12名导师,除了博导J,各招了一位,这样还剩下两名学生(我和另外一名男生W)。(这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不想细说,反正很多事情让人感觉很难受。)后来只剩博导J那儿还有一个名额,而我们两位谁都不想去博导J那儿,就这样我们跟招生老师一直僵持着。
 
    或许是缘分吧,今年三四月份恰逢上届所长H(也是我第二轮轮转的导师)任期结束,所里新招了一位海外学者S任下任所长。招生老师说S今年也想招学生,让我们两个先跟他联系。我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赶紧准备resume,跟S发了第一封Email,就这样我们一直通过Email相互了解。其实S早在两年前就被学校特聘为海外讲座学者,跟我们学校另外一个Lab有课题合作,他有位博士T正在这个Lab做课题。而我有位室友刚好在那个Lab,见过S,说他人特别亲切,而这种导师是我最喜欢的。
 
    虽然S已经被确认聘为所长,但因为还有很多手续需要时间办,而他目前还在米国。我跟S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他回国的一次讲课上。4月中旬,S回国到中科院讲课,因为之前我跟博士T一直在联系,所以我和T一起去听。课间休息,S走下来跟T交流,我主动打招呼并自我介绍,他很和蔼,连说你好你好,并跟我握手。后来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直到4月底,我和W都被他招入麾下,反正我是特别特别激动,因为他与我心目中理想导师的要求最接近。
 
    说到这儿,才开始进入正题,我们的实验室名义上算成立了。这时候我们的实验室只有四个人,除了导师S,就我和W两个学生,还有一位老师N。而T虽然是S的学生,但不是我们所的,却是我们唯一的大师姐,在后面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实验上给了我很大帮助。
 
    导师S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这次学校聘他回来,也是给了很好的待遇和条件,承诺把我们这栋楼的9楼给他作为实验室。而9楼目前有其他部门在用,需要他们搬走后再重新设计装修才能开始实验。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有学生了,于是所里就把上届所长H的一间实验室腾出来,作为我们暂时的Lab。由于我第二轮就在H实验室轮转,后来结束没有去处也一直在这儿,所以我在这间实验室呆的时间最长。
 
    五月初,H实验室的学生和仪器开始转移,最后只剩下几条bench,以及我一个人(因为W和老师N还在以前呆的实验室,毕竟这儿还是空的,在别的Lab还可以做点实验)。好几天,就是我一个人在这个空空的实验室看着文献,借着H实验室的仪器做着简单的实验。
 
    S说我们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的确,研一快结束了,但是我们什么都没有),不能再拖,要尽快开始一些实验。需要常用的仪器赶紧订出去,毕竟进口的仪器还需要几个月的到货期。暂时没有的,就跟H实验室公用。由于S早就在这边有合作,所以他在这边还是有很多资源,比如在这边已经有一些敲除型老鼠和细胞。所以一开始S就让我养细胞,开始我们没有超净台,就与别人共用。
 
    说到养细胞,不得不提的是,我们Lab因为养细胞又多了一位老将。其实一开始S是想让我养hybridoma,由于之前没养过悬浮细胞,所以就拿淋巴细胞练手,发现很好养嘛,以为hybridoma也很好养,就急着复苏了一株。结果第二天就发现状态不行,赶紧Email向S求救,S赶紧让我去找所里一位老技术员Y。虽然最后细胞没有救活,但Y老师后来也成了我们实验室的人。Y老师在免疫所呆了十几年,一直跟着所里上上届的所长,现在老所长退休,Y老师没去处,就跟S写Email。刚好碰上我遇到问题,就这样我们Lab又添一员。俗话说的好,姜还是老的辣,的确Y老师在实验室建立及试剂订购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养细胞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而超净台又是养细胞必不可少的仪器,老跟别人公用很不方便,而超净台进口到货很慢。后来S发现走廊有台还没有拆封的hood,一问是H实验室以前买的,还没用上。于是商量借着用了,又在他们细胞房找了个小房间,把hood放进去,这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细胞房,算是解决了一大难题。
 
    从六月份开始,实验室买的一些仪器陆续来了,实验室开始丰富起来,我们也开始订各种试剂,配各种常用的buffer。我们开始尝试做一些基本的实验,摸条件,建立新的系统。
 
    既然是实验室,有学生,就要有Club,尽管我们人少,导师又不在,又没有很多实验数据,我们就讲paper。S要求我们要用英文讲,虽然这有些难,但我们都在努力尝试。英语这东西,不练你是永远不会有提高的。七月份,S老师下年招的博士提前过来,这样实验室又多了一位学生。现在,实验室基本开始了正常的运行,大家都有了课题方向。
 
    回想这三四个月来,真的有很多感触,从当初光光的bench,到现在的“玲琅满目”,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有体会。有时候,真的急得想掉眼泪,很无助,没有师兄师姐可以指导,都靠自己慢慢摸索。在别的实验室,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因为你没有建立好的系统,你需要从每个细节着手开始摸索。
 
    但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遇到。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一个健全的实验室所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在为人处事上成熟了很多。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觉得一个新Lab的建立,要靠很多人共同努力导师,助理,技术员,学生,这每一个角色都少不了。导师需要统筹全局,分配每个人的任务,保证实验室有足够运行的经费;助理和技术员,我们都叫小老师,负责订购实验室仪器以及试剂,指导学生;学生,当然是实验的“主力”,一个新的实验室,很多实验条件需要摸索,很多实验体系需要建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570-605874.html

上一篇:开博一周年小记
下一篇:开始一个课题怎么这么难呢
收藏 IP: 202.120.130.*| 热度|

1 唐凌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