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zl19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zl1989

博文

【开篇的话】奋斗带来自由

已有 4293 次阅读 2011-8-11 22: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科院, 研究生院, 南方周末, 改变命运, 寒门子弟

    关注科学网两年多了,受一些名博的影响,终于鼓足勇气“入驻”这片神圣的领地。从玉泉路研究生院回到所里,我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此时开通科学网博客,权作是对自己科研生活开始的一个纪念。在这里,我一直深受启发:09年准备考研,从科学上了解了中科院(和它的师资力量,培养制度等);研究生一年级,关注着科学网上的名博,聆听他们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诸多见解。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从这里汲取智慧的力量,丰富自己的研究生活。此外,在探索自然,感悟科学之余,还要学会生活,记录心得。这里,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平台。
    最近,科学网上一个热门的话题是:寒门子弟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多吗?一连读了好几位名博的文章,也专门翻看了上周四的《南方周末》,不免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寒门子弟读书能否改变命运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不读书就肯定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出生在八十年代末的农村,亲历了村庄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一例子吧,早前村里的文艺活动不是很多,也没有像城里的活动(健身)广场之类的地方。谁家有个喜事丧事,都会放映一场电影,到了傍晚时分,村头的小山遮住了夕阳,男女老少都会从家里搬个马扎出来,找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敞着怀,摇着芭蕉扇,欣赏着豫剧(播放的电影多是一些戏剧电影,如《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等)。后来,类似走街串巷播放电影的行当不景气了。我记得97年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17寸黑白电视机,算是村里比较早的。一到晚上,串门的叔叔伯伯,大婶大娘都能挤满整个院子。再后来,每到收玉米的季节,父亲就把电视从堂屋搬到院子里,我们这帮小孩剥一边着玉米一边看着电视,不知不觉就到了后半夜。之后的几年,家里的电视换了好几台。今年回家,父亲正寻思着装宽带呢。不能不说,村里人越来越富裕了,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和物质的丰富相比,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拿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是读书读到现在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多数儿时的伙伴,现在已经成家,不少也有了孩子。近些年,回家的机会不是很多,村里的一切竟显得很是陌生,尤其是街头玩耍的小孩。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某某某的孩子。“他才多大呀?!都有孩子啦?”“你要是在家,也早成家了。”我竟说不上话来。
    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就是我小学的同学,他们多是在初中时候退学的。家里人也不是很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因为对于农村的娃来说,男孩都有一处宅子,成人后,继承上一辈的房产或者父辈们帮着盖起房,就可以娶老婆生孩子了。不像五六十年代,现在的农村只要有地,哪怕你天天歇着也不会饿死。可是家里有了学生就不一样,在我们镇里,初中时候就开始住校,每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一件首要的事情就是向父亲母亲伸手要钱。如若孩子读了高中,就要到县城去,而那里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或许一辈子也不会去一次。我的伙伴们迫于这样那样的压力,终究都在读书学习这道缓坡路上慢慢下滑,以至于离开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造就农民子弟不能公平享受被教育权利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学资源的贫乏:我们县城只有三个高中(算上职业高中),每年的高考只有县里一高才能有近百名同学取得本科一批的录取通知书。二高三高基本没有学生可以考上一本院校,连二本的都很少。当下的社会,村里人也知道文凭正在迅速贬值,所以,谁家的孩子若是考不上一高,基本上都会辍学。之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到南方找个电子企业,或者服装厂打工,几年后拿着净赚的几千块钱,回到村里相亲。算上上一代的积累,如果还算体面的话,基本上可以迅速结婚生子,更有甚者是奉子成婚(而他们中多数是不领结婚证的,因为还不到法定年龄)。
    再说说我们孩子这一代(虽然我还没有结婚生子),街头跑来跑去的小孩,应该是幸福的。他们出生在2000后,村里有了幼儿园,舞蹈班,画画班等。也像城里一样,多数孩子的家长会在假期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不禁觉得: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过去了,村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依旧显得麻木。学前教育盲目跟进,在还不会说中国话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一些当年教我们的老先生依旧是现代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初高中教育极度不平等,能够供得起孩子上高中的家庭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精英教育机会甚少,好几年过去了,村里仅考上了一名大学生,农村孩子在县城高中本不占优势,能够走出去上大学的难度可见一斑。
    如今,我很幸运地读完了大学,继续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村里的这一代人中,我成了极个别。一直感觉《南方周末》是真正了解中国的一个平台。如上周头版所述,基本符合当下农村的实际状况。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并不比村民们的视野开阔多少。很是遗憾!
    一次回家过年,偶遇早前的同班同学,人家已经在社会上打拼过几年,如今已结婚生子。他对我说,“我这辈子就算被困在了农村,失去了自由,当学生时候的梦想已经忘记是啥东西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比老头子们那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好多少,早知道当初死活都要读书。”
    自由?或许是吧,对于寒门子弟,奋斗是离开农村的唯一途径。
    作为开篇的话,或许应该更加积极些。但是,想想自己的同伴,我觉得记下他们的生活轨迹,亦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承载着许多人的期望,我不敢在以后的路上有片刻的停顿,唯有奋斗才算是对亲人朋友们的一个交代,才算是突破木讷,获得心灵自由的方法。


寒门子弟没有春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1327-474268.html


下一篇:【感念师恩】我和我的老师
收藏 IP: 218.244.250.*| 热度|

2 丁甜 徐大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