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要把全国碳市场放在现代化进程中思考 精选

已有 4178 次阅读 2021-7-29 09:3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要把全国碳市场放在现代化进程中思考

王元丰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

 

        全国碳市场终于开始上线交易,这是对中国影响深远、世界瞩目的大事。有文章称全国碳市场是在不完美中开市,有很多技术和政策、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能从实现现代化目标这样一个更高的高度思考,对未来碳市场发展完善会更加有益。

碳市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对未来经济、社会的走向,乃至国家和全球气候治理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中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比欧美国家都要短,在中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候,建设这个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对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该怎样建设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什么是现代化?过去很长时间,现代化几乎与工业化划等号。但是,工业革命两百五十多年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如联合国环境署(UNEP)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人类正在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化更应是经济社会同气候、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为了应对气候危机,人类要把二氧化碳这种看不见,对人类并不直接有害,甚至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的气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条件。过去考虑发展,要看土地、环境和资源的条件,现在要把二氧化碳也作为一个要素,这将需要发展理念的转变。

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仅有电厂上线交易,未来还要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从排放量高的企业入手,虽然见效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操作,但是,仅从生产端着力,不让广大的消费者切身感受到二氧化碳对他们的影响,人们不能践行绿色低碳的行为,企业也不能从消费者那里感受到用户的制约,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是会打问号的!

其次,碳市场说明,现代经济要为二氧化碳定价,企业要为排放二氧化碳付出成本。碳定价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目标最有力的手段。未来碳成本是企业生产运营必须要考虑的,碳交易将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行为。这是当代经济才有特征,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必不可少!2006年以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为主要作者,发布了《气候变化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向世人说明气候变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学要研究气候变化。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位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就是表彰他将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而中国经济学界特别需要以全国碳市场建设为契机,加速补上和做好气候变化经济学这门功课。要有更为深刻的最新经济学理论支撑,才能更好发展碳市场!

对于碳市场,人们常说这是要发挥市场机制,来实现减碳和碳中和。但是,需要澄清的是,碳市场在自然市场中是不存在的,是政府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市场失灵,而人为建立的市场。所以,碳市场也好,碳定价也罢,当然要更好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来促使企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少。不过,请不要忘记,这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现代的政府一个重要功能是建好碳市场,政府必须把碳市场边界划清楚、规则建合理,才能达到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不抑制甚至窒息企业的生产。因此,在碳市场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比一般的市场更加重要。这方面对中国政府是个考验。实现碳中和是“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更是挑战很大,这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切实体现。全国碳市场过去没有,政府必须不断学习思考,提高能力和素质,怀有巨大责任感和使命感,多部委协同发力,才能在这个特别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要用好科技创新这个武器。全国碳市场建设初期,没有碳总量的控制,是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衡量企业的减排任务。应该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反映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仅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非常有必要大力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指标,来分配碳配额,会导致科技创新水平高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配额,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因此,应该尽快在全国碳市场中引入温室气体总量目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还有,碳市场要有准确的排放数据支撑,而科技在可测量、可核实和可报告(MVR)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速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MVR技术。

此外,要考虑用好移动互联网、数字支付这样的科技手段,让更多的民众和中小企业参与到碳市场中,也就是做好“碳普惠”工作。全国碳市场目前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重点企业,在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减排的同时,要推动“碳普惠”,让更多的企业和民众也能够感受到二氧化碳减排与他们的关系,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工作和贡献,也就是前面说的让消费者参与。这方面中国由于在移动互联网、数字支付科技上在世界各国中应用做的比较好,有很好的基础。比如“蚂蚁森林”项目,把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费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计算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于在手机里养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组织方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种下一棵真树。这个项目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还有广东、北京等一些地方开展的鼓励绿色出行的“碳普惠”,都很有特色,很有前景。中国可以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在“碳普惠”方面,在世界各国中走在前列。现代化的社会和国家,人的行为要低碳和绿色!

最后,碳市场建设要面向国际。中国碳市场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而来的,而中国由于其占世界28%的碳排放量,其全国碳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因此,从欧美国家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对中国碳市场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欧美国家其碳市场的变化也会对中国市场有影响,最近欧美专家提议,要建立国际最低碳价格,欧盟计划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将肯定会对中国碳市场有外溢效应。怎样在全球相互联系影响的环境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国际上不被动的碳市场,是必须大力研究和应对的课题。

中国做出碳中和承诺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中国碳市场建设怎样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又能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是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需要回答的问题。

《环球时报》2021年7月2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297457.html

上一篇:在2021暴雨中
下一篇:玲珑塔下立秋
收藏 IP: 117.136.38.*| 热度|

5 郑永军 黄永义 鲍海飞 许培扬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