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聊聊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话题 精选

已有 8591 次阅读 2022-5-30 08: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聊聊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5月21日)我应有关人士邀请在线参加了一次国内一所大学发起,17所大学(包括我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参加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教育教学研讨会”。这些大学包括了我国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几所领军大学。我们学校地球物理学去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作为学校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个“老兵”,始终关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此,我聆听了部分大学关于“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情况报告。这些报告中除了个别专家介绍大学培养人才的知识理念外,主要是介绍所在大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基本情况,包括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一个“高大上”的话题。这个计划的两个关键词“基础学科”与“拔尖学生”的前者概念含义学界似乎没有什么歧义,自然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为“数理化,天地生”。然而后者的“拔尖学生”含义可能“见仁见智”。尽管在某些词典里可以找到这类词汇的解释,但是具体到个人评价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谈到“拔尖学生培养”,在我的印象里,我国有的大学实施多年的少年班与实验班其实就是属于“拔尖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我猜想,创办这类学生培养基地主要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大学试图采用行政手段集中一些资源培养我们行业急需的创新人才。然而,谁能告诉我,现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科技高手有多少是通过这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我认为无论从“拔尖学生”的选拔,培养还是评价有一系列涉及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值得科学网上深入探讨。

这次我们学校本科生院院长在会上做了题为“李四光学院科教协同育人实践”的报告,介绍学校创办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十年来的成果。我从李四光学院创办的第二年开始参与学院的学务指导及班主任工作。最近几年一直承担学生的“地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批改,对李四光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我与李四光学院的科教情缘,2022年3月4日科学网》。此外,我还承担过学校地球物理实验班首届学生的学术班主任以及连续六届“地磁学”专业课程主讲《我的一次学术班主任经历,2022年4月18日科学网》,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一点感性认识。

据我所知,我国大学创办的“拔尖学生培养”种类大致有:实验班、基地班、卓越班、少年班、提高班及各种冠名班等,其中有的工科类大学这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尽管这些班的学生中后来经过他们长期努力有的成长为学界、业界或政界翘楚,然而这与当年他们在这些班的学习经历的关系只有学生自己清楚。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四年大学本科学习收获会因个体差异及各种因素而不同。我曾经在《牛人的成功究竟归功于谁?2020年5月5日科学网》文章中谈了一点这个话题的认识。

我在“我谈大学生活”社会公益报告中提到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才计划项目。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似乎并不习惯采用“拔尖学生培养”称谓。那些大学主要还是采用以科学教育为主的普惠式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即使某些具有天赋的年少学生也是在普通学生班里学习生活,而不会享受特殊的“资源关照”。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大学生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me (UROP),主要特点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据说大学四年中学生参与程度可达90%。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暑期研究经历计划项目PSUREPrinceton Summ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主要侧重于学术研究,计划具体要求:1.进入PSURE的学生都要从事学术训练。所有申请者必须对未来获得博士学位有认真和强烈的兴趣,并且将来愿意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所有PSURE学生都要认真考虑未来。项目的目标是要帮助这些学生能够进入最具竞争性的(大学)研究生院。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些本科生将接受教授们指导,锻炼个人的独立研究能力,而独立研究能力是攻读博士学位者必备的素养。美国耶鲁大学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安排学校知名教授与新生交流,显然,这类交流内容也许以“科学教育鸡汤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内容为主,用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美国一些大学任教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所在大学通常没有我国大学如此种类繁多的“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班,然而,大学一般都有学术导师对本科生进行普惠性学术指导。

我认为,要提高我国这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办学质量和效果,主要涉及“选人”,“培养”与“评价”三方面内容。

学生选拔:我主张“学生自由申请,教授领导审批”。人才选拔是拔尖学生基地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要以兴趣而不是以高考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主要依据。应当告诫学生,不要带着功利心理进入“拔尖学生基地”学习。许多“成功人才”的成长经历表明,学生发自内心对科学的兴趣是他们持续科学研究的源动力。这样的学生值得在“拔尖学生基地”着力培养。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对一个理想大学生的表述为:极高的学术天分,刻苦学习的潜能,必须有独立人格,学术上有自由思考能力,要有志向,不断鞭策自己,具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刘庆生,听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讲述大学的真谛,2012年8月4日科学网》,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培养措施:除了平台硬件资源,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是拔尖人才基地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应当遴选那些德艺双馨责任心强的教授承担拔尖人才基地导师,而并非一定都要那些“荣誉称号”教授承担,因为,这些教授中有的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师生之间一对一的导师制度是重要举措。正如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谈到他们书院制特点说:对本科生实行一对一的督学,对学生个人发展非常重要,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负全责,尽管成本昂贵。

成果评价: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拔尖学生基地的培养成果。我注意到这次讨论会上多数大学在谈到“拔尖学生基地”培养成果评价时主要以:1、能够发表高级别期刊论文或者获得各种竞赛的奖励;2、获得攻读研究生,尤其拿到世界知名大学研究生录取资格。这些评价要素无可厚非,因为,这些要素也是学生科技能力的体现,至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历练过程。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拔尖学生培养”成果的社会评价,让社会公众能够感受到“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家国情怀和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文章《大学凭什么让莘莘学子“以母校为荣”,2021年10月8日科学网》中介绍了一位日后成为高级领导干部的学生在一次回母校看望老师时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学习生活经历中的许多往事后说:母校给了我地质专业知识;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母校的培养和地质工作增进了我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总之,“拔尖学生培养”是一种具有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和大学师生员工通力合作,也需要社会公众关心支持。我相信,经过我们长期努力,我们也许可以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走出一条新路,为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做出努力与贡献。

2022年5月21日初稿,29日完稿,30日提交科学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340782.html

上一篇:再谈大学课堂教学的板书与多媒体
下一篇:聊聊理工科学者的书面文字素养
收藏 IP: 59.173.201.*| 热度|

15 王安良 冯兆东 夏向阳 黄永义 周忠浩 姚远 邝宏达 季明烁 孙颉 王涛 王飞 郑永军 褚海亮 郑强 甘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