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42.79.193.*   [201]孙业平   2022-11-24 22:45
马老师您好,
我来美国做博士后进组快1个月了,导师一直也明确课题,也没有安排具体实验,不知道是因为导师对我资质不满意,还是美国博士后必须要完全独立选题?担心被辞退 ,想听听您的意见。谢谢。
IP: 159.226.100.*   [200]刘惠   2022-3-16 12:04
马老师,您好!
我是中科院文情中心的研究生,我们正在调查学术界对社交媒体学术信息的使用和保存情况,故发此问卷,问题不多,恳请您拨冗填写,这将对我们设想图书馆的未来非常有益。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放心填写。
链接: https://www.wjx.cn/vj/ea1LBcy.aspx
如果您对相关研究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或者邮箱:liuhui@mail.las.ac.cn
再次感谢您!叨扰您了!
IP: 202.120.235.*   [199]马臻   2021-12-6 09:14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赞赞[4]马臻   2021-11-20 12:34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704457645?v=1635930693807#/

回复 |赞赞[3]马臻   2021-11-20 12:10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279582012?v=1635930674478#/

回复 |赞赞[2]马臻   2021-11-11 21:01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977296471?v=11635930655434#/

回复 |赞赞[1]马臻   2021-11-10 19:19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294-284011074?v=1635930636965#/
IP: 111.37.183.*   [198]王世立   2021-10-11 21:50
马老师能否谈一下:研究生的选拔问题。即:能否改革一下现行的考试方式和制度?研究生入学,特别是博士生能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选导师,而不是现在的各种考试!或者逐步淡化考试!这对破除应试、鼓励深度思索甚至发现重大问题很重要。另外,国外先进国家研究生入学的各种方式能否介绍一下?谢谢!
IP: 101.87.215.*   [197]马臻   2021-5-23 11:38
博士论文致谢写得腾挪跌宕:其实没有必要!
已有 2532 次阅读 2021-4-18 20:53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6201.shtm

这其实没有必要。自己的曲折的故事,和博士论文的学术内容、学术价值没有关系,不要试图用曲折的故事来博得评阅人的同情。

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要平实、求稳,而不要标新立异,也不要显摆文笔。

自己有什么曲折的故事,那就写在网上或者等自己成名成家了以后写自传好了。

我以前读博士毕业前夕,曾经带有感情地写了自己的读博经历,放在博士论文里。

交给系内一位评阅老师,他说过几天去找他拿评审意见。

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一边打电脑一边对我说,他还没有看完。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也有课要教,我在忙于备课。”他的态度不冷不热,我就知道出了问题。

问题在于,我在博士论文当中“乱七八糟”的文字当中抱怨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助教很辛苦,也流露出对当时导师的一些态度。

过了几天,我又找这位评审教授。他对我说:“你把那几页删了,我就签名。”
IP: 101.87.215.*   [196]马臻   2021-5-23 11:38
差点儿“告别科学网”
已有 2280 次阅读 2021-4-13 19:36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刚才在科学网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1个月6位学者英年早逝:科研人员维护身心健康的几点实用建议》,我想起最近的涉险经历。年前,我独自去郊外玩,看到一个废弃的地方,有铁丝网围着,但铁丝网有开口,有人骑着摩托车出来,我就进去了。那是个废弃的农庄,有碉堡,有植物,有废弃了好久的路。也有“废墟”——废弃的临时房子,类似于现在建筑工地的临时房。我从临时房的侧面走铁梯到了二楼,在二楼平台,一只脚踩上去没有事,两只脚上去后地板顿时裂开,直接从二楼到一楼。双脚着地,右脚青肿,但腰背部很痛,一下子呆住了。腰部、肚子这里的肌肉绷得很紧。休息十多分钟后,拄着拐杖到了车子,开回。原以为只要贴伤筋膏药就行,但去医院一看,是腰背部骨裂。休息一两天后,肌肉不痛了,但翻身时有痉挛现象。后来逐步好转,至今两个多月了。

后来看了风险管理的网课,里面提到一起事故的背后,有很多起小的隐患、事情。真是教训啊!

珍惜生命,谋定而后动!
IP: 101.87.215.*   [195]马臻   2021-5-23 10:35
[转载]从“青椒”到思想者,高校青年教师会遇到哪些问题
已有 1329 次阅读 2021-4-20 18:5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290044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21-04-20 10:19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282943.html
IP: 101.87.208.*   [194]马臻   2020-8-24 20:44
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已有 1337 次阅读 2020-8-18 14:57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短文由我所写,是校内座谈会讲稿的片段。主动投稿后,7月14日发在《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20-07/14/nw.D110000zgqnb_20200714_1-03.htm

  近年来,我除了指导学生做科研,还经常给学生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把上海的发展形势告诉他们。我把这种做法称为“课题组思政”。我还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在报刊杂志发表教育相关的文章170多篇,其中1篇发表在《人民日报》,8篇发表在《文汇报》。我的育人事迹在2016年被《解放日报》报道,并被《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文章力挺。这使我感到,研究生导师参与“三全育人”大有可为。

  “三全育人”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必然遵循。针对“三全育人”,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学生、社会、学校的需求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的事情对学校或者院系有什么贡献?每个老师能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应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立足岗位”,在“三全育人”中实现“学思践悟”,并把自己“学思践悟”的成果应用于“三全育人”。
IP: 111.187.38.*   [193]关小红   2020-1-13 08:27
马老师,我是同济大学关小红,我课题组做了关于科研规范表达的网站http://www.stdresearch.com/。我看到您教学术规范方面的课,这个网站可以供您参考。也请您多多批评指正。
IP: 218.199.207.*   [192]王一君   2019-12-21 16:11
马老师,您好!本人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在读硕士,目前正在进行虚拟学术社区系统有序度方面的研究,故发此问卷,恳请您拨冗填写以下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放心填写。
链接如下:https://www.wjx.cn/hj/bi2jnusxz0e6lq1vdku84g.aspx
如果您对相关研究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或者邮箱:1083634082@qq.com
再次感谢您的填写和支持!
IP: 121.237.187.*   [191]王羽青   2019-8-27 22:14
马老师这篇文章太好了,可以给研究生指明努力方向!
IP: 118.74.131.*   [190]李苗苗   2019-6-16 01:18
马老师您好,我现在是普通学校的一名准研二生,想考一国内知名大学博士,导师也确定好了,基本考研的时候就一直在关注,对这个导师的方向也很感兴趣,现在做的东西跟导师的也比较相近。就是比较纠结的是,现在就想联系导师,但不知道合不合适,因为我怕导师会不招收普通学校的硕士,到时候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要不要先找机会和心仪导师聊聊,如果有希望的话,我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好好努力。冒昧打扰,请您见谅,非常感谢!
IP: 124.152.254.*   [189]魏太保   2019-6-7 07:12
哈瑞奎师那,去读博伽梵歌原意,解决一切痛苦
IP: 115.204.111.*   [188]熊康   2019-5-29 17:39
马老师 您好 我是青塔人才微信公众号编辑。。。想转载您的这篇文章《研究生回复审稿意见的门道【已发表】 》,供我们微信读者阅读,请问可以吗?
IP: 223.104.212.*   [187]马臻   2019-5-3 13:38
博文发表新博文
清华大学新闻沸沸扬扬,我早就在《南方周末》发文了
已有 1571 次阅读 2019-4-25 12: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荐到群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75421.html

上一篇:读博的真相【已发表】
下一篇:带研究生:A教授的快乐和痛苦【科学网微信公众号首发】
收藏分享修改| 删除|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王从彦 郝文涛 王崇臣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 [5]李东风   2019-4-26 19:36
不要求论文不等于不要论文。导师,指导组,评审人,答辩委员会不能都判定不了学生学术水平吧?不要求毕业时有发表论文只是时间延后而已,与学生达不达到博士学位水平是两码事。关键是评判做了什么有意义的工作。
李东风 回复 李东风 : 还有认真写好毕业论文更重要。而不是把几篇文章合在一起就是毕业论文,
2019-4-26 19:381 楼(回复楼主)赞 | 回复

删除 回复 |赞 [4]蔡宁   2019-4-26 12:07
你谈得跟清华两码事啊。
清华的实际情况和反对研究生毕业捆绑发论文,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叨叨的话。终于搭车作为慕格学术特约评论员发出来了。

删除 回复 |赞 [3]陈奕云   2019-4-26 01:13
很多时候管理工作缺少的是“常识”。

删除 回复 |赞 [2]张丰   2019-4-25 21:48
忙着发文章,就有可能忘了科研的初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删除 回复 |2 [1]刘庆生   2019-4-25 12:49
我2013年1月14日的博文:美国MIT原来这样牛就提到了,比你早点。哈哈
IP: 1.202.187.*   [186]焦心   2019-3-7 22:01
非常喜欢您的博文,深受启发,感谢分享
IP: 1.180.238.*   [185]王崇臣   2019-3-4 22:24
马老师,我经常看您的博文,很受启发。
IP: 112.10.230.*   [184]熊康   2019-1-12 23:46
马老师 您好 我是青塔微信公众号编辑。。。想转载您的文章,即研究生导师的难言之隐,可以吗?
IP: 119.39.119.*   [183]孙湘   2019-1-5 21:50
从木虫网站上看到您的文章,真实写出了研究生们、导师们的困惑、困难和挫折,正处于研究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未来规划迷茫中,能看到一些相似的看法,找到共鸣,让我觉得受到了鼓舞。可以看到您对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怀和对科研大环境的关心,我认为您的观点和态度非常好,您的学生很幸运! (因为文章无法评论,会跳到其他网站,故发送留言给您)
IP: 202.120.234.*   [182]马臻   2018-9-14 15:07
[241]马臻   2018-9-14 15:06
读报刊有感
已有 581 次阅读 2018-9-12 20: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推荐到群组  
市场上有着林林总总的高考作文书、素材书。里面的文章、素材令人生厌。其实,关心时事新闻的人就知道,每个阶段都有热点,很多热点具有相似性,要梳理!比如:滴滴事件、自如甲醛房、疫苗事件,说明了追逐资本、无限扩张引发的社会问题。泰国游船翻掉、泰国小运动员被困山洞、刘强东喝了酒跟女生回家,说明一念之差引发万劫不复。还有很多很多的新闻热点——舆论、媒体和法律的关系。等等等等。我看过很多书报杂志。就杂志而已,基本上中国新闻周刊还是靠谱的,热点一网打尽。其他的周刊太文艺,很多文章不感兴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34442.html
我的回复(2018-9-14 16:35):p爆雷,碧桂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