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已有 6006 次阅读 2021-8-9 16:08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昨天好友在群里@我“询问《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这个期刊怎样?正好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以前也在这期刊上发表了几篇论文,对该期刊还算比较熟悉。该系统算是领域内的主流期刊,属于CCF推荐的C类期刊,以前的影响因子只有0.5左右,不过今年涨到1.5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方向来看,期刊总体影响因子都很低,就算最好的顶刊,其影响因子也不到3,按照中科院的SCI分区,最好的期刊也不过3区。所以,影响因子只能给外行看看而已,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从审稿周期以及稿件的投稿难度来看,该期刊的难度还算中等。这些年,我投过4篇文章,发表了两篇,录用率也只有50%。作为期刊审稿人也为该期刊审理过很多稿件,对作者的身份以及基金项目也没有要求,总体感觉该期刊比较正规、审稿的流程也比较规范。

不过该朋友告诉我,该期刊出事了,并且附上了一个文章的链接“400多篇论文涉嫌伪造!爱思唯尔自查旗下1.5分期刊”。该文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用同义词替换常规用语以躲过查重,一种新的论文伪造方式”。法国研究人员对部分此类短语进行了检索,在引文数据库中发现860多篇论文涉及此类情况。其中,500篇来自同一本期刊《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这些问题的文章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涉及引用虚假文献、重复使用他人图片等问题,还有一些文章的提交日期、修订日期和接收日期完全相同。

此外,这些问题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发表在期刊的特刊之上;而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些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中国。目前爱思唯尔出版商已经对该期刊特刊的400多篇文章展开调查,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结论,但从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来看,这些文章有问题的概率非常大,很可能全部都会面临撤稿。

我目前没有在特刊上发表过文章,但对特刊的出版流程还是有所耳闻,特刊一般是专注于某个研究领域,由期刊主编提出,然后由客座编辑监督处理,当然客座编辑可能不止一位,客座编辑邀请审稿人进行审稿,邀请的审稿人可能都是认识或者熟悉的,这样一些水文就可以大概率被录用。

早在读研究生时,同学间就流传特刊相对简单,不少特刊发表的文章研究所都是不认的。也就是说评奖学金不算,毕业也不算。所以,从那时开始就没有发表过特刊的问题。

这期刊出事不仅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而且对我还是有点影响的。20207月,有篇文章投稿到该期刊,由于疫情的影响,该稿件迟迟没有返回审稿意见。经过10个月才返回审稿意见,给了一个大修,其中有两个审稿人都分别列了十几篇论文要求进行讨论。斟酌再三,还是引用并讨论了其中非常相关的几篇论文。按照审稿人提的意见对稿件进行了大修,稿件的修改稿62日提交。

711日,修改稿的审稿意见返回,没有想到其中一个审稿人还是不满意。主要问题集中在两点:第一,说引用的论文应在文章讨论;第二,要求用它提供的模型进行改进。估计是审稿人嫌我引用的文章过少,又没有用他建议的模型;他直接在审稿意见中提到没有认真解决这两个问题,肯定拒稿。为此,当时还写了一篇博文“终于可以硬气一回了”,将审稿人怼了。

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尽管怼了审稿人,内心还是希望该文章能够被录用,毕竟重新投稿费时,费力,而且还有重复经历一遍漫长而又焦虑、痛苦的过程。

然而,昨天看到关于该期刊的新闻之后,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该论文能够被拒稿(这也说了当时怼审稿人的举动完全是正确,因为怼了被拒的概率大一些)。因为,这新闻一出,该期刊明年很可能会被S CI数据库踢出,那么对于目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中,该文章的价值几乎为零。因为评职称、考核连凑数都不够格。从这件事情来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切都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299026.html

上一篇:这钱,你交还是不交?
下一篇:第一次碰到这好事
收藏 IP: 211.138.142.*| 热度|

14 郑永军 朱晓刚 杨正瓴 黄仁勇 周忠浩 韦四江 王从彦 尤明庆 武夷山 蔡宁 王安良 李学宽 李毅伟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