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需要你的支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fan

博文

读《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有感

已有 4171 次阅读 2012-7-18 23:2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世界

本书讲述作者独自一人闯荡这个世界(更多是说在北欧)的切身经历,很崇拜她的这些经历。一个女生如此勇敢、如此聪慧,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体验不同社会生活,真是太难得了。从年龄上来看,她应该和我差不多大,可能还会比我小些,而她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处事能力要比我强很多,是不是怪我当时,没有去看看这个世界呢。也许是吧,不过我就没有过这个想法,看完了这本书,有了想法,就没有行动的力量或者当前我的主要目标又不在此。我们在这个社会,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遵从内心的选择,还有很多客观原因、主客因素,难道这就是一个借口吗?不是,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想的是好好活在当下,有的人是在想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两点有冲突吗?活在当下,难道不是为了未来的日子更加好吗?太多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也没有什么可以说服自己的。

假设现在国外一个机构给我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我一定会去吗、去了以后我有足够的能力或信心吗、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吗,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是一定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现在对我来说,肯定不会去,休学这事,对我来说太不现实呢。是我在逃避现实呢,还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呢,我想是后者。真的没有这个勇气,可能有这种冲动,现在科研工作做得还不太好,而且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沉下心来做。是不是出去体现下世界,会有更好的想法,都是未知数。另外,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访学,这个是否可以考虑了。那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敢去拼,敢去做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值得我去思考。说远了,还是回来说说这个书以及一些故事和感想吧。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一个作者呢?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学到的知识肯定比呆在学校里学到知识要多,要广,至于深度的话,只有作者才能真正体会到。从北京站上火车的那件事,告诉我,有些事认为不好做的,通过各种努力还是会有办法的,作者确实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如果当时我在那种情况,是否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呢,估计很难说,没有碰到过、也没有体验,急中生智,这个词真的太神奇了。她知道如何收买人心,如何取得人的同情,更知道如何判断自己该怎么做,这个在学校可以学到,但是很难体会到。如果她没有成功登上车,她又会如何去做,是不是这次旅行就会终止呢,我想不会的。她是一个爱好挑战的姑娘,条条大路通芬兰,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想法?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这是老天刻意的安排,还是老天的眷顾呢,一时还说不清。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她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交到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真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出路。而且在交往的同时,作者能够很大方,又能够保持一个度。一个人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相由心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会有面善的表情啊,才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帮助,才能避免走一些弯路。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潜规则”。不要仅仅认为有些不好的情况,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不知道是我们中国人太单纯,还是外国人表现的太纯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有些国家的人口数,还不如我国某个城市人口多,管理起来当然容易些。现在关于国内的一些不好行为报道也特别多,也容易引起人“钻空子”。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问题,就上升到整个国家怎么样的,这样的想法不好。国家的发展是要靠每个人的贡献,只要人人都做出些贡献,这个社会能不和谐吗?抱怨是没有办法,而是有想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大问题,先将自己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做了,也是为国家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嘛!

作者在旅途之前,还是做了很多功课的。不能将任何问题都想得很简单,而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也相当于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找到其中的一组解,而非单个解,也就是所谓的“平衡”技巧。现在网络如此之发达,想要了解的知识,资讯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有好多的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不去想怎么做,一开始就认为这个事可能会比较麻烦,于是一拖再拖,最后就当没有出过这样的想法了。

其实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到很多东西的,每到一个地方,必然有当地的一些文化风俗、平凡而高尚的思想、科学发展思路,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创造的根源。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想法自然也就多了。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去思考、去总结,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同时也充满太多的诱惑,最重要的是不能迷失方向。

当你不勇敢时,去读读它吧;当你觉得迷茫时,去看看它吧;当你缺少朋友时,去想想它吧;当你纠结时,去品品它吧;当你无助时,去回味、回味它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45-593542.html

上一篇:IT IT
下一篇:读一篇英文文献的认识
收藏 IP: 113.200.85.*| 热度|

2 张玉秀 SXN8372815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