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伯乐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olger

博文

Nature的关于收入与学术职场的报告 精选

已有 8831 次阅读 2010-6-25 10:51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原文:http://ma-yue.net/archives/805 博士后的去向问题全球存在。是继续在学术界往上爬,还是投身产业,还是干些别的(try a non-traditional career)?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要追求些什么,有些博士后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而有些要求得离谱。作为一个全球问题,Nature杂志展开了问卷调查,想知道研究者们究竟要什么。16个国家递交了10500多份问卷。其专栏文章PDF文件在此。



文章的标题有点儿不知所云,《For Love and Money》,这里的Love是指爱研究,还是爱另一半,也可能都有。

文章不长但涉及面比较多,简单地说:综合得分总结出一个“满意度”指标,总体结果如图,1为满意,0为不满意。丹麦最高0.777,日本的排名最低0.458,虽然印度和中国排名也靠后,但是在近些年的满意度增加程度来看,却高于其他国家,看来满意度和国家经济形势是有正比关系的。



共统计了八项因素,在它们中,哪一个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呢?通过分析,首位的是“Guidance recieved from superiors or coworkers”-“来自前辈与同僚的帮助指导”,可见搞科研的也怕落单,“人脉”,“团队”在现代社会如此重要,学术界也不例外。第二个大因素才是“Salary”-“收入”。第三大因素是“Degree of independence”-“独立程度”,这个有点儿意思,因为它看起来和首要因素有些矛盾,又想让人提携,又不希望人限制你自由研究。那么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就比较难办,因为不管年青人任其自由发挥,就不是“良师益友”,而说的意见多了又有可能被认为是“权威主义”,“学术大鳄”。看来想提高手下人的满意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看看工资的情况。



上图是拿到最终学位后的工资增长情况。可见亚洲学生的起步工资是比较低的。



上图是产业界(紫色)和学术界(蓝色)的工资对比以及国别状况。可见大学里面拿的工资是比较低的,相对于日本和英国,北美的差异巨大。这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喜欢离开大学去创业呢?

和图中显示的相反,介绍一下我的所见。我最近也有到产业界发展的打算,和企业做了些接触后发现,在日本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是没法支付和我现在相当的工资的。博士后的收入在日本差异也很大,完全看工资的经费来源。我个人要比平均高一些。但看过的一些资料也显示,企业对博士后抱有一个“高收入群体”的印象。这样的工资落差从客观上讲打击了博士后到产业界打拼的热情和尝试。而博士后作为一群受过系统训练,有独立攻克课题的体验,有相对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分流出去,对缓解学术界人员过剩和产业界(中小企业)开发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是有帮助的。那么现实的差异就需要博士后放低一些姿态才可以。这个转变恐怕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痛苦时期。



上图是各地区的各学术阶段的工资对比,教授层次北美居然会比亚洲多了近一倍!

统计还涉及了性别差异以及夫妇二人都在学术界里的找工作的问题。文章提到了一个08年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女性研究者拒绝一个工作机会的主要理由就是因为她的另一半不能在同一个城市找到学术界的工作机会。这个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调查说有13各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计划为这样的配偶提供双雇用的方案,但我作为局内人知道这何其难啊。

有关工资统计的国别生活水平差异等详细的补正在另一篇报告里有写,没有时间详细阅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8911-338622.html

上一篇:日本京都大学白眉学者计划启动
收藏 IP: .*| 热度|

5 陈儒军 张旭 吴明火 孟羽 孙怀卫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