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war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uwarm

博文

诺奖传胪

已有 3987 次阅读 2014-10-11 01:4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分三甲:一甲头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第一名被称为传胪,只是这一名次并不像前三名一样为世人熟知。

如果把诺贝尔奖认为是科举考试的话,纪念化学诺奖传胪非庄小威莫属。今年颁发的化学奖引起了科学网许多博主的热烈讨论,其中有刚毕业的年轻博士生,也有在科学界奋斗多年的前辈。各种揣测,议论纷纷之中,褒贬不一。而这些议论的背后,我似乎看到了科学界一种新的活力。关于单分子荧光检测和超分辨成像,我也想说点什么。

单分子荧光检测不过有二十五年历史,而超分辨显微成像的实现更是不到十年,而在2008,诺贝尔化学奖刚给过相近领域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即便是身在超分辨荧光成像领域的我也是感到出乎意料,这么快就轮到超分辨荧光成像领域了。

2009年7月,中科院化学所的方晓红研究员组织主持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香山会议,题为“生物体系中的单分子成像、光谱及操纵”。 当时就有Stefan W. Hell 和W.E.Moerner分别做了报告,同样在那次会议上,单分子检测的另两位先驱Michel Orrit和谢晓亮,以及STORM的发明者庄小威也分别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当时的会议过程中有着非常激励的讨论,而W.E. Moerner在会议结束之后也高度评价了这一次会议,认为该会议在单分子荧光成像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诺奖授予这一研究领域,我很高兴,而对于庄小威的落选,我依然觉得非常遗憾。

也许是现在网络更加发达,也许是科学网的科普有了成效,涌现了一大批的明星华人科学家。人们或许并不那么熟悉他们的具体科研工作,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议题。科学家成为明星,我想还应该是科学界的福音吧。其实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好像又身处在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薛其坤,量子纠缠传递信息的潘建伟,蛋白晶体解析的施一公,神经生物学的饶毅,超分辨显微成像的庄小威,单分子检测分析的谢晓亮,细胞凋亡的王晓东,热休克蛋白的罗永章,干细胞研究的俞君英,膜蛋白结晶的颜宁等等。这些人,是我的榜样,我羡慕他们学术上的成就,而且我也知道他们是如何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昨天也有朋友跟我讨论,明星科学家很难成为诺奖得主,因为他们很聪明,会知道选择怎样的研究方向能够迅速取得成功。而这样的工作,往往很难保证原创性,也就不会得到诺奖的亲睐。其实,这一论点和名校毕业生很难成为首富有着相似之处:基数不一样,个体概率其实应该还是明星科学家高一些。

尽人事,听天命,无论是科研中遇到的挫折,还是学术道路上受到的不公待遇,都只能让科学家变得更加坚强。而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怀揣理想的带头人,是我们的幸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0555-834652.html

上一篇:交叉学科的前途
收藏 IP: 155.247.98.*| 热度|

2 曹聪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