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的思考 精选

已有 7079 次阅读 2016-5-29 12:0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校图书馆, 信息检索

   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一直认为信息检索课很重要。在作一些关注与思考,且开展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三章 工作人员”的第十一条中有“高等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六章 服务”中有“第三十一条 学校图书馆应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我认为,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数量与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信息素质教育开展方面,“信息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又是由信息检索课承载。

   当前,许多高校的信息检索课为全校性公选课。此外,图书馆针对各院系师生的专业需求举办相关专场培训与讲座,由图书馆馆员或数据库培训人员主讲,面向各院系师生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介绍各类电子资源以及操作技巧,提高其获取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此外,师生可根据自身需要,与信息咨询部联系,举办专题培训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时间与地点均可根据师生的要求,由院系与信息咨询部负责人进行协商安排。据个人了解,不少高校,信息检索公选课的选课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学校因选的学生过少,已多年未开成课。至于专场培训与讲座,有少部分做得很出色,但更多的似乎更像是“例行公事”,种种原因,捧场的用户太少了。

   信息检索课,很多学校无法纳入必修课范畴,原因有很多,教学改革要求精简课程等等。也有部分学校部分专业纳入了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范畴,但师资与图书馆无关。

   每年九月份图书馆都要开展迎新工作。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及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以及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某高校近年改革了,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参加新生入馆教育考试,考试通过后开通读者证,至于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省略”了。2016年5月中旬发现该校2015级学生未激活借书证的学生占该级学生总数的27.8%!这意味着什么?一定程度上是否“代表”这些学生不需要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当前图书馆的资源,由纸质资源及数字资源组成,数字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数字化期刊、学位论文及其它多媒体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假如使用移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但前提是需要与借书证建立关联(取得授权),假如借书证未激活,是无法登陆的。

   根据《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概况(2010-2014)》(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2014年文献资源经费,“985工程”及“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均值为1778.7万元;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均值为484.5万元。高校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通常还有版权约束,比如“禁止将个人网络帐号提供给校外人员使用本校电子资源,更不允许利用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非法牟利;禁止私设代理服务器提供校外人员使用本校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库,数量从几种、几十种、上百种、甚至近千种不等。信息检索课旨在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帮助用户系统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类数据库的浏览、检索和使用方法,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这门课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确实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比如,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大型公共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等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数字资源经费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重,不少高校在60%左右。然而,图书馆人力资源仍主要集中在印刷型资源方面,而且图书馆现有的人力资源中能够胜任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比例亦是比较低的。良性的发展,亟待进一步重视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希望本文粗浅的思考,能有所助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81004.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107期 20160527)
下一篇:凡人歌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4 孙颉 LetPub编辑 黄永义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