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以外五彩遍装----姚雅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axin 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就在哪里生发。

博文

再度关注新林院8号----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精选

已有 7171 次阅读 2009-3-28 13:46 |个人分类:老房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新中国, 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方案设计

再度关注新林院8号
新林院8号,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林徽因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时的居所,不仅见证了清华建筑系创建的历史,而且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北京及全国急需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从这里诞生。新林院8号成为新中国首批国家艺术创作的诞生地,留下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起步的见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今天的新林院8号依然意韵隽永。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林徽因(1904-1955),福建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古建筑学科科学化的开创者。1927年,二人分别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美术系毕业,接着梁思成进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林徽因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1928年9月,他们回国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至1946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广泛踏察并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典雅的居室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梁思成致函母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我国各大学实宜早日添授建筑课程,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今后数十年间,全国人民居室及都市之改进,生活水准之提高,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新林院8号从此成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清华园的居所。
新林院8号院落周围砌筑低矮的砖垛略作围护,四周花木扶疏,阳光自林荫间透过。正房前檐用水泥砌出拱形雨蓬,房间十分高大,当时还没有暖气,冬天需要生三、四个约有半人多高的大炉子才能暖和。正房与后院之间是教授们余暇聚会的地方。相邻几个院落围合成一个200平方米的小操场,供孩子们嬉戏,也时常放映露天电影。
1946年深秋,吴良镛受梁思成之邀共创清华建筑系,从南京北上清华。他来到新林院8号,林徽因与他长谈专业、艺术与生活。1948年,林洙第一次来到清华园,第一次来到新林院8号拜访梁林二位先生,客厅陈设至今记忆犹新:
“开门的刘妈把我引到一间古色古香的起居室,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北半部作为餐厅,南半部为起居室。靠窗放一个大沙发,在屋中间放一组小沙发。靠西墙有一个矮书柜,上面摆着几件大小不同的金石佛像,还有一个白色的小陶猪及马头。家具都是旧的,但窗帘和沙发面料却很特别,是用织地毯的本色坯布做的,看起来很厚,质感很强。在窗帘的一角缀有咖啡色的图案,沙发的扶手及靠背上都铺着绣有黑线挑花的白土布,但也是旧的。我一眼就看出这些刺绣出自云南苗族姑娘的手。在昆明、上海我都曾到过某些达官贵人的宅第,见过豪华精美的陈设,但是象这个客厅这样朴素而高雅的布置,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书架上是少年林徽因与父亲合影的老图。”
新林院8号时期,梁家仍保留了抗战前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时的“午后茶聚”习惯。每天下午四点半开始,金岳霖先生、张奚若夫妇、周培源夫妇、陈岱孙先生是座上客,还有建筑系的教师,金岳霖先生每天风雨无阻,总是在三点半到梁家。梁家准备饼干、花生米之类的茶点,林徽因自然是茶聚的中心人物,无论谈论什么都语言生动,引人入胜。梁思成说话不多,语言简洁,生动诙谐。谈话的内容广及哲学、美学、艺术、社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马恩著作等等,都在讨论之列,其实质为小型文化沙龙。梁再冰女士至今仍清楚地记着:
“我每周回到新林院八号时都发现,这里是一个各种活动——学术的和生活的中心。来到这里的主要是各种年龄的、清华一些不同系的教授、教员和学生们。其中不仅有妈妈和爹爹的老朋友们,如当时也住在清华新林院的张奚若、金岳霖和周培源教授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建筑系的教师和学生们。外语系的教员王佐良和周珏良先生等也是常客。”
划出战时保护文物目录
1948年末,虽然清华园解放了,北平尚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下。梁思成林徽因忧心古都北平的命运而夜不能寐。“一天晚上,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来到新林院8号梁家,为攻占北平城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的和平谈判失败,不得不被迫攻城时,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他们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公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梁林夫妇惊诧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他们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建筑系教师为南下解放军编写全国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目录,最大限度保护了文物建筑。“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依赖,值得拥护”,从此他们坚信无疑。解放后他们以建筑师的眼界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奋力提出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方案,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红色的客厅
新中国刚成立,梁思成和林徽因以从未有过的欢欣鼓舞和昂扬精神,不顾病弱之躯,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1950年6月,梁再冰记忆中的新林院8号客厅,“到处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满了国徽,好像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妈妈正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其他一切似乎都暂时忘记了。”与解放前下午茶的氛围相比,“新林院八号客厅中的气氛也变了。这里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间’,建筑系的师生们川流不息地来来往往……感受到家中浓厚的‘国徽氛围’。”当时的建筑系教师郑孝燮记得:“为进行重大设计工作的需要,客厅中临时增设了高大的绘图桌。建筑系参与设计的教师前来讨论和修改设计时,常需围绕绘图桌对方案进行评论修改。”凝聚着清华建筑系师生集体智慧和梁思成林徽因艺术才华的国徽方案,作为中华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与革命精神完美结合的象征,在新林院8号诞生了。
完成国徽设计后,他们又投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林徽因负责纪念碑须弥座装饰纹样的设计。她逝世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决定把她亲自设计的的一块汉白玉花圈纹饰镌于“建筑师林徽因”的墓前。
建筑系的精神家园
新林院8号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全力付出,领导建筑系的工作、教学和学术研究。他们在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教育、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历经二十载中国古建筑实践的基础上创办清华建筑系,并决心改革国内长期沿用巴黎美术学院教学体系而陈旧保守、不敷时需的建筑教育。
他们倡导“体形环境”理论(即“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将“建筑”的范畴从单栋房子扩展到体形环境——小至杯盘碗盏,大至整个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因此,建筑教育就不是仅仅培养设计个体建筑的建筑师,更要造就融通整体环境的规划人才。梁思成在《文汇报》发表“清华大学工学院营建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全面阐述清华营建系围绕“体形环境”理论的创新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树立“住者有其房”的职业使命。1951年先后成立建筑设计、市镇规划、造园、工艺美术四个教学组,并与社会学系、哲学系、历史系等合办清华大学文物馆,梁思成任馆长,不断拓展建筑学的外延。
50年代初,清华建筑系担当起“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各项实践,梁思成领导建筑系师生完成了中南海怀仁堂改建设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城市规划、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规划设计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篇之作。梁思成以城市规划学者特有的敏感,关注北京市的市政建设中最为迫切的卫生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成就。清华建筑系发展初期,如吴良镛先生所言:“林徽因虽然经常卧病在床,却能运筹帷幄,是一位事业的筹划者、指挥者,能协助我们解决颇多的难题。”清华建筑系成立时间不长,很快成为清华大学无论学术文化还是政治活动方面都非常活跃的一个系。1954年,梁家从新林院8号迁入胜因院12号。
与新中国成立与国家建设的特殊情缘,增添了新林院8号独特且重大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国内建筑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积极呼吁,恢复新林院8号的历史面貌并实施有效保护。自2004年6月在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郑孝燮先生、吴良镛先生、罗哲文先生关于保护新林院8号的呼吁发出以来,新林院8号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有效保护至今仍牵动有识人心,尤其是在日本奈良为纪念“古都的恩人”梁思成而塑造铜像、敬立碑铭之际,新林院8号的时下处境,更加关涉当代中国对待新中国文化遗产、对待建筑师与国家关系的基本态度,愿新林院8号的保护任重而道不再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7854-223033.html

上一篇:虎与驼羊----表情观感
下一篇:识庐出版,情何以堪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