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wangsibs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现在与未来

博文

[转载]【瞭望周刊】如何从历史的天空俯瞰生物安全

已有 1524 次阅读 2022-2-27 09: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如何从历史的天空俯瞰生物安全

2022-02-15 15:07:04 来源: 瞭望 2022年第6-7期


生物安全与科技、军事、国防相互促动,同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交织,是博弈的新兴领域。可以预期,只有在新生物科技变革潜能充分释放后,国际生物安全格局才能进入新的相对均衡阶段。保守估计,这一时期大概延续15~25年

在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和治理上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和内省视野。既要端起发展的望远镜,以全球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谋划与推动国际、国内生物安全和发展联动问题,更要端起国情和科技实情的放大镜、经济社会体制机制的聚焦镜、自身思维的反光镜,辨明生物安全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管理信息要素的互动,顺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综合考虑,多端发力,形成集成优势

  文 | 王小理

 21世纪或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时代。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衍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逐渐触及人类安全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内源性危机或挑战。

  当前,生物安全作为全球复杂政治经济生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国际社会和中国均面临更趋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个别国家片面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从而难以消除体系性对抗和生物恐怖主义的根源;重大传染病疫情频发带来巨大健康影响,不少国家暴露出公共卫生应急体制机制短板;生命科技的复杂变化和广域应用可能,使得既有科技研发的组织、科技应用监管模式、国防和国家安全体系、国际关系等都面临严峻挑战。可以预计,只要这些因素没有显著改变,生物安全形势就不会得到根本扭转,在个别情况下还可能更加复杂。

  全面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优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不仅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人类科技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新探索。

  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五策

  生物安全与科技、军事、国防相互促动,同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交织,是博弈的新兴领域。可以预期,只有在新生物科技变革潜能充分释放后,国际生物安全格局才能进入新的相对均衡阶段。保守估计,这一时期大概延续15~25年。这种趋势下,谋划全球战略稳定,需要转换视野,从历史的天空俯瞰国家生物安全演变趋势。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发展生物安全风险中长期战略预警。跳出当前看未来,主动从更长远的角度,研判未来的生物安全危害形态发生演变机理、严重程度和紧迫性。更多从国家综合竞争力、制度与发展理念的角度,从科技与自然生命互动、科技与社会互动、科技与人性互动的角度,系统审视生物安全起源各类本源、大流行传染病应对公共产品稀缺的系统成因、生命伦理道德底线模糊的时代背景、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等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深层决定路径,跳出纯技术路线,推进生物安全风险战略预警。

  第二,坚定历史自觉,不断推进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跳出一域谋全局,顺应开放趋势,直面生物安全防控机制的现实软肋,不断审视梳理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使命任务、工作运行和政策保障体系及组织规则、运行规则,实现国防、外交和安全资源的再平衡。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推动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不断优化或准备各类替代方案。梳理既有智库功能决策支撑机制,国家、部委和地方的生物安全决策支撑工作机制,加强智库顶层设计,培育议题设计,在突出智库建议代表性、专业性的同时,建立共识达成机制和问责机制。

  第三,强化科技战略安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新生物科技革命“双刃剑”效应突出,需保持对世界生物科技变革前沿的感知,瞄准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前沿,加强前沿生物技术监测、技术预见、技术评估、技术预警能力建设。既要谨慎制定禁止性条款以及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红线”,又要提高对传染病、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等战略生物科技发展方向重大议程的主动设置能力、战略传播能力,在网络生物安全技术、基因编辑、基因驱动等特定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和重大生物医疗健康装备方面加大创新投入,建立稳健的技术制高点,形成生物科技能力的“一招鲜”和“杀手锏”,避免战略方向被误导、战略空间被挤压、战略体系被技术突袭。

  第四,统筹人与制度互动,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和生物安全综合治理。加快相关政策、制度、规则的更新迭代,尽快建立全面高效生物科技(产品)的监管和引导体系,同时强化生物技术谬用风险治理。持续扫描内部制度机制的问题和风险,强化对人类活动导致潜在生物安全风险的综合管控能力;针对中长期外部和自然生物威胁,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发展生物防御能力,倡导生物领域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创造对话平台和合作空间,改进生物科技学术界、生物产业界、金融界、社会机构等的有效互动,提高全民族生物安全意识、强化生物安全教育。基于我国国情,可以探索生物技术谬用风险的补偿性治理策略,如抓典型机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来塑造科技监管与发展引导氛围。

  第五,尽快研究制定全球生物安全或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战略或倡议。国际社会大家庭的安全与发展诉求多样化、动态化,既有生物安全论断都需要持续审视。围绕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坚持系统性思维、复杂性思维、演化性思维、学习型思维,善于寻求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最大公约数,也敢于斗争寻求必须突破方向的最小公倍数。保持科学理性和清醒,在对话、交流、交锋和交融中凝聚战略共识,加强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安全规则的政策储备,在推动国际生物安全上有新理念、新作为。


  布局生物安全系统治理

  强化生物安全的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既要认识到当前和未来生物安全主要形态和危害、发展演变规律及应对策略,形成国家生物安全基本能力,更要观其形、窥其意、溯其源,把握国际国内生物安全大势,积极塑造主动预见、主动防御、主动塑造能力。

  具体而言,需强化生物安全理论和制度、生物威胁战略评估、生物威胁全球监测与战略预警、面向未来的应急处置和科技支撑等内容,切实体现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

  生物安全学理论前沿布局。生物安全既是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重大理论问题,蕴含生物安全主体、生物安全客体(生物危害因子)、风险和危害演变、战略目标、安全策略与手段等要素,涉及诸多互相关联的概念范畴,既有一批亟待重新回顾梳理的基本命题、核心问题,也有一批亟待重点回答的崭新问题。例如,重大政策战略方面,生物安全战略态势如何评估和净评估,具有哪些颠覆性生物安全风险,如何主动塑造国际生物安全。重大工作举措方面,战略目标如何设定,选用何种安全策略与手段,避免低风险向高风险转化、避免风险交叉感染,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推动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打通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理论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国家生物安全净评估工程体系布局。作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关键环节,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环境净评估因涉及境内境外动态联系比对、博弈对抗而极端重要且迫切,又因涉及众多行为主体、复杂多边的主客观要素而极其困难。为有效廓清当前和下一步生物安全及国家安全宏观图景,必须转变思维,加紧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流程与工程技术方法。强化工程设计,组织自然、社会、人文、情报等领域专家,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融合科学理论与经验知识、数据库、案例库,对防控对象、方法和重大问题的“现在时”和“将来时”有一个整体掌控,跳出专业窠臼总揽全貌,为国家安全战略决策、加强国家防控能力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态势感知和决策支撑工程能力建设和相应技术布局。国际上,美国多个政府部门实施多项疫情建模计划、推演演练,以预测疾病出现或疫情暴发,力图达到对疫情的态势感知、风险决策与主动应对。建议一要开发实施满足疾控、农林、环保、军事、安全、海关、科研等多部门基础需要的检测装备和条状监测网络;二要面向不同层次终端用户需求,打通数据烟囱,进一步建设集成数据收集传输、全谱监测、数学建模、数据挖掘、风险评估与态势预警等多功能模块的智能网络;三要建设覆盖国内、国境和海外任务区监测预警网;四要建设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数据、开源科技信息、灰色数据的风险态势监测与趋势预见的信息情报工作体系,建设对多渠道来源乃至相互冲突、异质性生物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科学解读的综合集成研讨。

  引领未来的重大科技领域布局。在病原体和毒素生物防御领域,突出:重大地理区域乃至地球病毒生态学;反向病原学;对致病微生物暴露生物效应的早期识别;人类暴露组学;对高危、高关注、哨点人群的非侵入性和最小侵入性检测技术;简易、最小侵入性、便携式、易于操作的个体感染检测技术;抑制建筑环境中病原体传播,如经济有效的空气过滤和杀菌系统、杀菌材料、污染物中和、病原体实时感知等技术和能力;新兴疫苗学,针对已知可感染人类的25种病毒家族,开发至少一种原型病原体候选疫苗;体外人体免疫系统;敏捷药物制造技术,灵活和可扩展的药物制造平台技术;生物归因、基因工程检测等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区分自然的、工程化的DNA,提高针对蓄意生物事件的调查、证据分析和归因能力。在未来和新兴领域方向(技术交叉方向),突出两用技术风险收益评估、微生物法医学、空间站生物安全、生物军控、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安全、神经生物安全等。发展生物安全法学、生物安全经济学(社会科学交叉),在源头上或者在防控链条关键环节实现生物风险因子的识别、干涉、控制或相互替代,努力避免全局性风险以及对国家战略能力的浪费或消耗。

  总之,在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和治理上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和内省视野。既要端起发展的望远镜,以全球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谋划与推动国际、国内生物安全和发展联动问题,更要端起国情和科技实情的放大镜、经济社会体制机制的聚焦镜、自身思维的反光镜,辨明生物安全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管理信息要素的互动,顺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综合考虑,多端发力,形成集成优势。(作者为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

http://lw.news.cn/2022-02/15/c_131047258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962-1327237.html

上一篇:[转载]20年了,美国还在给生物军控使绊子(环球热点)
收藏 IP: 183.192.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