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披荆斩棘的唐朝考生《李贺:雪下桂花稀》

已有 1345 次阅读 2023-11-24 21:0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本系列原名:唐朝诗人的科举生涯)

披荆斩棘的唐朝考生

李贺:雪下桂花稀

扶  兰

 

 

李贺的科举路,原本可以非常顺遂的。然而最终,他的蟾宫折桂梦,被飞雪般的流言掩埋了。

 

李贺出身于李唐宗室,先祖李亮,是高祖李渊的八叔,追封郑王。到李贺这一代时,家族已经世代居住于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他父亲李晋肃,曾任河南陕县县令,颇有政绩,约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去世。

李贺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七岁就能写诗文,时人传为奇闻。

韩愈和另一位古文名家皇甫湜听说了这件事,并不相信,特意去李家拜访,让李贺当场写诗,李贺才思敏捷,提笔就写,仿佛早就打过草稿一样,这就是《高轩过》一诗: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直接以两位前辈来访为主题,这就没有了提前准备好诗稿的作弊嫌疑。

在他笔下,两位前辈穿着青翠如葱的华丽官服,马辔上压着玲珑金环,一路奔驰而来,入门下马,气势如虹。两位贵客,一位是洛阳城中的才才,一位是名满天下的文豪,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才气在他们的心胸之中,天地精华都能融会贯通。曾在殿前吟诗作赋,声彻云空,如椽巨笔能补天缺巧夺天工。我这个客居异乡的粗眉书生,哪想到秋日枯蓬能遇上春风。我想像鸟雀依附鸿雁一样依附两位前辈,他日由蛇化龙,定不负前辈厚爱。

李贺的传记和唐人笔记中都未说明,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年。不过后面都跟了一句“自是有名。”李贺从此开始扬名。

 

李贺的才名,来自于他的天赋,也来自于他的刻苦。

李贺的身体瘦削文弱,双眉几乎长到了一起,古人将这种眉型称为“通眉”,认为这表示这个人的命很硬,经历坎坷但不屈不挠,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的手指很长,写字速度特别快。每天早上,骑着一匹跑不快的弱马(李商隐写的《李贺小传》里说骑的是头毛驴),带着小书僮,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囊,一路慢慢走慢慢看,一路苦思冥想,想到了诗句,就立刻写下来投入囊中。也不预设什么题目,也不限定什么格式。

晚上回到家里,李贺的母亲让婢女收拾锦囊,如果里面的诗句很多,李母就要发怒:“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做母亲的,的确很恼怒儿子这样呕心沥血地做诗。

然而李贺仍然坚持不懈,除非遇上宴会喝到大醉,又或者亲朋家里有丧事要去吊丧,不然就日日如此。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时,十五岁的李贺已经与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益齐名了。

这时《新唐书·李益传》里的记载:“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李益(746—829年)是已经去世的宰相李揆的同族子侄,诗名远扬,贞元末年,诗名与宗室子弟李贺相齐。

李贺的父亲大约在807年去世,家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与政治资源。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尚且年少的李贺,开始踏上科考之路。

大约在唐宪宗元和三、四年间(808-809年),李贺以《雁门太守行》一诗为自己诗文集的卷首之作,正式拜谒了韩愈。

全诗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李贺这首诗,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幅画卷,描绘了悲壮的边塞战争:黑云压城,战争的硝烟仿佛要摧毁了城墙,城门外重兵对峙,铁甲闪耀在日光中,如同一条条张开鳞片的金色巨龙。号角声声,苍茫暮色里,边塞泥土浸满了将士的血迹,有如胭脂凝成。将士们举着红旗夜袭敌营,寒霜重重,将进击的鼓声变得沉闷。这样寒冷严酷的边塞,将士们为了报答君主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甘愿挥舞着宝剑为君主血战到死。

李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文弱书生,但常怀为国效力、立功战场之心。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间,他辞官闲居于家乡南园,写了一组杂诗,合题为《南园十三首》,其中大家最熟知的是其五与其六两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是男子汉就应该带着吴钩宝刀,为国家收回被割据的藩镇各州。请你登上那悬挂开国功臣画像的凌烟阁看看,哪有一介书生能被封为万户侯?

日日琢磨文章词句,抱着这样的雕虫小技虚耗年华,还以勤奋苦读为荣,玉弓似的弯月已经映照窗帘,仍不曾入眠。然而你看看年年辽海上的征战不休,这种只会“悲秋”的文章又有什么用?

李贺将《雁门太守行》放在自己的诗集卷首,恐怕不仅仅因他对自己的这首诗比较满意,也因为,这首诗非常能代表他的心胸志向,也非常能表达一位渴望得到为国效力机会的考生的期望。

这首诗历来为世人传诵。清人选编的唐诗入门读物《唐诗三百首》,选入了这首诗,今天的多版语文教材,也都选了这首诗。

以韩愈的眼光,自然也是大加赞赏。第二年,也即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韩愈参与组织河南府试,便写信给李贺,劝他参加府试。

 

目前的资料,没有找到李贺什么时候参加的县试,只知道他参加了元和五年的河南府试。

唐代河南府,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府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以至于白居易没有在籍贯所在地的河南参加府试,而是到宣城参加府试,还有人说他是为了躲避河南府试的激烈竞争,所以做了“高考移民”。

这一年的河南府试,主考官为唐玄宗、唐肃宗时期的著名宰相房琯的侄儿房式,韩愈当时被贬为河南县令,参与组织河南府试。

李贺的考场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即《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也就是说,这一年的考题是乐府诗,正好是李贺的专长,他一举通过,并获得到“乡贡进士”的资格,也就是由河南府推荐,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我们不妨来看看李贺的考场诗。

 

第一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新春来到,柳色初黄,野郊雾气淡淡,春风吹绿了初生的草色。晨光已现,闺中佳人还高卧未起。长街上柳条柔嫩不堪攀折,菖蒲草却已长成到能够挽结。

这是风寒雾冷、柳嫩人困的初春景象。

第二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蒲如交剑风如薰,劳劳胡燕怨酣春。薇帐逗烟生绿尘,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飒起舞真珠裙。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二月里游人开始出行,饮酒于采桑渡口,宜男草迎风摇摆,仿佛笑脸迎人。蒲草叶片如剑,春风吹面如醉,飞来飞去的燕子,呢喃低语,似乎在抱怨这醉人的春光。游人的华美帐篷上,轻烟笼罩,华服盛装的仕女,在暮色里留连忘返,舞裙翩翩。唱着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歌,在渡口送别行人,乍暖还寒的春风,吹得酒客背上生寒,回首看终南山,在沉沉暮色里,沉默如死寂。

这首诗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春光的明媚、游人的欢乐,但是结尾处突然来了一句送别的惆怅,更来了一句寒冷中的死寂。李贺有一个“诗鬼”的绰号,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诗中,常常会用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一个奇诡的神鬼世界,有一种华美又森冷、令人寒意沁骨的意境。

就如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第三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三月春光已盛,风来满眼皆春,满城皆花,柳色深暗,让人忧虑春光将逝而愁生。重重宫殿之中,春风吹过竹林,宫人新做的舞衣,青翠如水。春风吹拂过浩茫原野,天地之间弥漫着煦暖的云雾。宫人换上了便于骑马出行的军人装束(唐代女性穿男装胡服以及戎装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大队人马旗帜招摇地穿过城池,来到曲江畔。只是春色已暮,曲江上的落花,随水而去不见归来,禁苑里的梨花也即将落尽,留得一片萧瑟秋日景象。

在最盛的春光里,李贺写下了春尽的忧愁。

第四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四月里早晚风凉,只见那远近山林中一片片浓绿,已看不清树木。若有若无的微雨里带着花木的清香与绿意,门前花叶明艳浓丽。金色阳光照耀下的池塘,泛着片片涟漪,春光已逝,鸟雀不飞,只有落花残萼在暗处时隐时现。

这就是暮春初夏的景象,一面是春光已尽的凋零惆怅,一面是夏日到来的生机蓬勃。

第五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玉雕帘钩,轻绸门帘,都是清凉的夏日装饰。汲来清凉的井水洗净沿华,轻摇着绣了鸳鸯的团扇。身着雪白的舞衣在凉殿中起舞,殿外的露水洗净了庭中绿树。轻罗长袖盘旋飞翔,细如粟米的汗珠还带着香气。

唐人好歌舞,即使在炎炎夏日,诗中的女子,也在翩翩起舞,以至于香汗淋漓。

这首诗便很应五月热力满满的气氛了。

第六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六月》:“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六月是最热的时候,所以要裁缝轻薄罗衣,制作沁凉竹席,借这一点秋霜之意度过炎夏。看那炎炎红日已经升上东方天空,喷出的热气就像是大如车轮的日晕,仿佛赤帝乘龙而来,给天下带来无边热浪。

李贺写过很多游仙诗,他笔下的神仙世界,绘形绘声绘色,这首诗里即使结尾一句,也能看到一种超出于凡俗世界的神仙伟力。

第七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七月入秋,秋水初寒,冷露无声。树上花开,园中兰蕙却已衰败。夜空澄净如玉石,池中浮萍如青色铜钱。觉得夏日的舞衣太过单薄,竹席有些寒凉。晓风拂面,仰望北斗,星光渐渐不见。

以诗中女子的视角与感受,描写暑去秋来的清凉清澈。

第八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八月》:“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守寡的妇人,觉得秋夜份外漫长,独在异乡的游子,只能在梦里回到家乡。屋檐下蜘蛛正在结网,映照着墙壁的油灯,灯芯静静地结出了一朵灯花。帘外月色轻移,帘内树影横斜。空中白露轻飞,落在池中的荷叶上。

这是寂静的清冷的秋夜,心中本来就哀愁的人们,在这样的秋夜里,份外孤独寂寞。

第九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九月的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流萤乱飞,天凉如水,翠竹枯黄,池水寒冷,芙蓉已死。月下金菊满园,庭院寂静,白露漫浸,秋风时来,层林尽染。报更人报知晨光将至,乌鸦哑哑啼叫着,从井栏旁的桐树上飞了下来。

九月里秋意更浓了。寂寞离宫,露重夜寒,花死叶红,啼鸦孤飞。

第十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月》:“玉壶银箭稍难倾,釭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罗幕,烛龙两行照飞阁。珠帷怨卧不成眠,金凤刺衣著体寒,长眉对月斗弯环。”

十月已是初冬,冬夜漫长难度,灯光摇曳。白露为霜,染上了罗幕,两排灯光照亮了飞阁。冬夜独宿,难以入睡,绣着金凤的衣裳,如此寒冷,起来仰望夜空,长眉轻蹙有如弯月。

这一首描写的是寒冷冬夜里的闺中怨妇。闺怨也是唐诗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似乎总是在路上的唐代诗人们,他们的身后,往往都有这样一位在闺中思念他们的女性。

第十一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

深深宫城里,白日飞雪,如琼花乱堕。寒日无事,奏起钟鼓之乐,宴饮为乐,宾客敬酒,祝君长寿。环绕宫城的御沟,已经结冰,变得如同素净的玉环一般,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不能不让人向往那不知何处能有的火井温泉。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饮酒奏乐,无疑是一大快事,若有温泉,那就更完美了。

第十二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冬日的太阳,光芒淡红,桂枝下挂着未曾融化的冰霜。不知何处,似乎有温暖的和风轻轻吹来,要将这严冬吹散,而白日已渐渐变长,夜晚已渐渐变短。

这是隆冬将尽、初春将来的日子,李贺将物候的变化,描写的非常细致入微。

第十三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七十二候,是古人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用来说明节气变化,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以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2候,如: “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 “鸿雁来”、“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因为题目里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一个月的闰月,李贺这首诗,便也没有具体描写物候风光,而是从神仙视角,来写物换星移的岁节变换。七十二候周而复始,时光流转,天官的玉琯(上有六个孔,形状像笛子的玉制管乐器)已经成了飞灰。有闰月的这一年,份外漫长,新的一年姗姗来迟。西王母携来蟠桃献给天子,驾驭太阳车的日神羲和,轻挽驾车之龙的辔头,让太阳走得慢些,将时光暂且挽留。

 

这一年的河南府试,没能找到其他考生的考场诗,但是只看李贺的诗,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能够通过这一年的府试,并被推荐去参加进士考试了,这并不只是因为韩愈的赏识。

李贺应该是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地前往长安,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然而,也正因为他的诗名已经传扬开来、考中进士的概率非常大,很快便有嫉妒他的人放出流言说,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晋”与“进”同音,按照子避父讳的礼法,李贺不应该考进士,以免被人称为“进士”,犯了父亲的名讳:“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为尊者讳,是古代中国的礼法。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避他的名讳,观世音菩萨就被改称为观音菩萨,六部中掌管户籍财经的“民部”也被改为了“户部”。

当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没有避父亲的名讳,那是因为王氏子弟名字中的“之”,其实是天师道信徒的徽号与标记,王羲之家族世代信奉天师道,所以不必避讳这个“之”字。

对于普通人来说,那是必须避讳的。《红楼梦》里就说过,林黛玉的母亲名为贾敏,所以她凡是写到“敏”这个字,都要缺一笔。

李贺自然也不例外。

关注李贺的人很多,这个流言,在舆论上对他很不利。

韩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讳辨》,引经据典,还依据了唐律,为李贺辩解,韩愈说,如果父亲名字里有个“人”字,难道儿子连做人都不行了吗?

然而,即使以韩愈的文名,也无法扭转局势。对于主考官们来说,宁可废掉李贺的考试资格,也不能让人指责他们没有遵守为尊者讳的礼法。

李贺不得不愤愤然离开了试院。

也就在这一年冬天,李贺写下了《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致酒,就是劝酒;“行”为乐府体裁。所以这还是一首乐府。

落魄之时,得你招待我一杯酒,又举杯祝我长寿,不胜感激。

当年汉武帝时的名臣主父偃,未曾出仕时,西游长安,求进无门,家人盼望他归来,门前柳条都要被折尽了。又有唐太宗时的名臣马周,未曾出仕时,旅居新丰,年深日久,也无人赏识。他们都凭借给皇帝上的奏章,得到了提拔重用。

我如今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我深信,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我眼前的迷雾终将被拨开,见到日光。年轻人胸中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自怨自艾、幽寒独处?

很显然,李贺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并没有放弃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

 

不过,奋发之后,因为一时间看不到出路,心情又低落下来。

离开长安城时,李贺写下了《出城》一诗: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大雪如流言,压得桂花零落稀少,蟾宫折桂(唐人以此比喻进士及第)的梦想已经成空,自己便如那惊弓之鸟一般,身上还带着猎人射来的弹珠,仓皇逃归家乡。独自骑着驴子西出潼关,垂头丧气,帽带低垂。回到家乡的欢乐温暖自然是件令人欣慰的好事,但是无法取得官印、两手空空地回来,又真是可悲。心爱的人应该会忍着心酸痛苦来询问我是否安好,我无法回答,只能在镜中与她相对而泣。

仍在河南县令任上的韩愈,在元和五年(810年) 河南府试时,写了《燕河南府秀才》(宴请河南府考生)一诗,诗中说: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恐怕就是感怀此前李贺被嫉妒者陷害的不幸遭遇,以此劝诫并勉励本届考生,好好写文章,不要去妒忌他人,不要搞不正当竞争。

今人无从得知,那个嫉妒李贺的人是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毁之。

这句谚语,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李贺的才名,对于他的科考路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

 

李贺经受过这样沉重的打击后,缓过气来,元和六年(811年)又返回长安,经李唐宗室某人的推荐,参加了宗族子弟的考核。

这个考核,理论上应该是由掌管皇族事务、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的宗正寺主持的。具体考核资料未能查到,总而言之,李贺顺利通过了考核,按照他父亲生前所任的官职(正七品县令),降等任奉礼郎,这是隶属于太常寺的官员,从九品上,共有四人,负责在朝会、祭祀的时候引导众人站到正确的位置上,并唱词引导众人行跪拜礼仪。

李贺当这个类似于婚礼傧相的奉礼郎,当得很憋屈,这一时期的《京城》一诗,写的便是他在长安城中的失落徬徨:“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谁向道,自作秋风吟。”驱马出门,徘徊四顾,不知去往何处,心中空落茫然,满怀思绪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写下悲秋的诗歌,聊以排遣。

不是进士出身,又非王公大臣子弟,李贺升迁无望,功名无成,加之妻子病故,他也因此忧郁病重,最终毅然辞官,中间也曾在友人张彻的推荐下,往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府中任职,帮办公文,但也因藩镇割据战乱而辞官,仍旧归隐于家乡昌谷,年仅二十七岁时,便郁郁而终。

 

李商隐写《李贺小传》时,以类似于李白醉酒捉月而溺亡水中的浪漫主义笔法,写下了李贺去世的神话传说: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李贺(字长吉)病重将死时,白天里忽然看到一个穿绯红衣服的人,驾着赤色虬龙拉的车,手持一面玉版,上面写的文字像上古时候的篆书或者蝌蚪文,说要召李贺而去。李贺看不懂玉版上的文字,急忙下床,向那个绯衣人叩头求情说:“我的母亲年老又有病,我要奉养母亲,不能跟你走。”绯衣人笑着说:“天帝新近建成一座白玉楼,要召你去写一篇文章作为此楼的纪念,天上的神仙日子很快乐,不会让你受苦。”李贺仍然哭泣,不忍上天,旁边的人都见到他哭泣的情形。不一会,李贺气绝。他日常居住的房间里,窗户中有云烟冉冉升起,还听到车驾行驶的声音。李贺的母亲急忙叫大家别哭,千万不要惊扰神仙与亡灵。等待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李贺终究死去了。李贺的姐姐嫁给了姓王的人家,她不是会编造弟弟生死大事的人,这确实是她亲眼所见。

李商隐写下这个传说的用意很明了,他借天帝对李贺才华的欣赏与看重,反讽世人对李贺的诋毁陷害。

而这个浪漫又凄美的神话传说,放在李贺身上,一点也不违合。

 

李白、李贺、李商隐向来被视为唐代诗人中的浪漫主义代表,也都写过为数不少的神仙世界诗句。所不同的是,李白笔下的神仙世界,往往有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豪放;李商隐笔下的神仙世界,是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的惆怅迷离,神女独处云雨飘摇的离情别绪;李贺笔下的神仙世界,其实更准确地来说,应该称为“神鬼世界”,则常有一种秋月冬雪的苍老孤寂、清冷幽寒。

李贺写乐工弹奏箜篌的美妙乐声,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写梦中的天宫,是“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梦天》);写天河景象,是“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写汉武帝所铸的金铜仙人像被后人拆走的惆怅失落,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写昌谷南山田野间的夜景,是“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借用龙的视角与口吻,写那些在深溪绝涧的采玉工人的悲惨凄苦,“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老夫采玉歌》);病重时预感到来日不久,怀着不甘与怨恨整理自己的诗篇,则是“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

有句俗话说:美人自古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

白居易为友人夭折的女儿写诗纪念时说:“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简简吟》)

被后人称为“诗鬼”的李贺,年纪轻轻,就被天帝召到天上去写诗文去了,似乎很合情合理。这使得他的英年早逝,少了一重悲凉,多了一重浪漫。

 

李贺留下的乐府诗数十篇,当时的乐工都很喜欢这些诗,将之谱曲传唱。

多年以后,唐昭宗(867-904年)时,当时著名诗人韦庄上奏,请求追赐李贺进士及第,以弥补当年的遗憾。但因为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的科举路,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然而,这位败于嫉妒者流言的考生,却给世人留下了瑰丽的诗篇。

这是不论什么样的嫉妒者,都不能掩盖的光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606-1411026.html

上一篇:唐朝诗人的科举生涯:王维的状元之路
下一篇:披荆斩棘的唐朝考生《白居易:雁塔题名》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4 张晓良 尤明庆 康建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