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泰山 教师,翻译

博文

[转载]五台山轶事 作者李永志

已有 637 次阅读 2024-2-19 10: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五台山轶事

   琥珀

山西境内五台山的故事已经很多了,我来讲讲南京城中的五台山。 

 外地人不知道南京也有座五台山,它虽然不能与山西的五台山相比,却也是历史久远,富有盛名。  

 五台山位于新街口西北面,毗邻上海路,广州路,拉萨路。 五台山离琥珀家不算远,也就三公里左右,闲暇之余,时常信步一游。

说到南京五台山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佛教盛行,位于山西境内的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前去朝拜。梁代皇帝也十分信奉佛教,可又不能随意丢下国事前去五台山、九华山礼佛。为了方便自己朝拜佛祖,于是就在当时的都城建康(今南京)钦点一座山,命名为五台山,山名由此传承千年。

 南朝梁天监(502-519年)年间,梁武帝之女永庆公主舍宅为寺,故名永庆寺。公主又捐汤沐之资,在寺内建五级石塔一座。石塔用白石砌造,故称白塔,又名“白塔寺”  。

  当时五台山香火旺盛,树木葱茏,林竹苍翠,溪水潺潺,鸟语花香。陪伴着青灯一旁的永庆公主,悉心享用这清爽世界。五台山周围的永庆巷,牌楼巷等地名,都与此相关。

  东晋时期,宰相谢安就常与书圣王羲之来此登高眺望,因此,五台山上留有“谢公古墩”,据说就是谢安当时登临之处。

 唐朝诗仙李白,也曾到此访古揽胜,留诗:“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谢公古墩”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最具有人文气质的一个景点。有趣的是,现代的金陵新48景中,亦有五台山体育馆。

清《江宁省城图》、清同治《上江志》均载有五台山名。清代有山,名五台山,曾为丛葬地,山上有著名文学家袁枚之墓。民国初年,山下有关帝庙,香火旺盛。

因年深日久,永庆寺内外建筑均告圯废,但风景依然秀丽俊俏,不改当日的肃然旷野。

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鬼子横行肆孽,曾经将五台山一角作为屠杀老百姓的所在,后沦为难民区。  至今留有石碑,警示后人。

五台山上有座名为“**神社”的日式建筑,系1938年所建,摆放鬼子的将士骨灰遗骸。1992年,南京市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留有石碑,告诫后人,勿忘耻辱。

一部影响南京百年的规划——1929年的《首都计划》。当时国民政府初立,定都南京,首都建设如火如荼,国民政府特地请来美国规划专家,对南京城建设进行规划。

《首都计划》将南京城分为6个区域,五台山一带为文教区,计划打造一批高等学府,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场,并提出要让五台山成为城中绿肺 , 华严岗、古林寺、清凉山、紫竹林、雨花台全部辟为森林公园。 设计图都已经做好,无奈战乱不已,炮火连天不断,体育场也只能成为美好蓝图。

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2年,贺龙元帅(时任国家体委主任)南下,视察江苏省体育工作,看中了五台山,元帅一锤定音,拟将此地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并灯光足球场。于是利用天然洼地,发动工人、教师、学生,开凿挖凹成了一片偌大的体育场。

那时的中国,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落后,为了减少开支,尽快建成五台山体育场,南京市共青团,号召全市的青年去五台山义务劳动。许多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及干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积极踊跃的参加。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没有推土机和挖掘机,所有建设都是南京市共青团员一锹一锹铲出来、刨出来的。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一天干到晚,劲头特别足。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上也磨出水泡,一扛石头钻心疼,担子压着的肩膀上,都是磨破的伤口。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壮观的五台山体育场呈现于眼前.

七十年代初,又在五台山百步坡的坡顶,矗起了堪称壮观的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30平方米。其中内场东西长48米,南北宽28米:36个看台区域,设有8000个座位席;二楼南北两面设有观众休息大厅,主席台设有200个座位:底层南面为训练厅,并设有各类休息室,新闻发布中心,贵宾休息室,更衣室等。

南京五台山,被更多的赋予了体育运动的含义。五台山体育场,这个见证了南京体育从建国初的蹒跚起步,到今天的蓬勃发展,承载了南京人无数的体育记忆

五台山与岁月同在,日益繁盛。成了江苏省全省,集锻炼,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大型体育中心。五台山体育中心,每年都要承办各种大中小型的运动会和体育项目的比赛。

 1995年的第三届城市运动会期间(三城会因有三个城市的运动会之歧义,所以后来规范称为城运会),省和南京市投入近3亿元,新建改善了五台山游泳跳水馆等运动场地和设施,对五台山周边的道路环境也加以拓宽和整修。五台山体育中心在2005年的第十届全运会,2014年的青奥会,乃至后来的奥运会,都起着重大的选拔和预赛作用。

至今,很多南京人对五台山体育场有着很深的感情,很多人的第一次看球赛,第一次看明星演出,都停留在此,成为人生回忆节点。

五台山是一个原点,辐射出南京最有趣的某个闭环。广州路、上海路、宁海路、随园、南大、南师大 ……任何一个词儿,都属于它,都可以描述它。

五台山体育中心到底有多少个门,永远搞不清楚,从任意一个口出去,你可能就置身广州路、上海路或拉萨路的车水马龙里,四周又交织着数量不少的小路。当然,作为少年时期就出没在五台山的我,是不会在这里迷失方向的。   

读者一定想象不出,我的五台山却是在梦中所见。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母在上海工作,一家人居住上海,我还是一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一天听父亲说将去南京工作,工作地点就在五台山。于是当晚就走进了五台山,从来没爬过山,竟然梦见与父亲坐车绕行在盘山公路上,漆黑的夜幕下有一片平台,除了高大的树木就是杂草丛生,空空荡荡地有两个挂着网子的高高架子,荒凉中远远一座大房子似庙非庙,不知怎么我突然害怕起来,回头一看父亲没了,夜半惊一身汗,之后这个场景,在噩梦中反复出现! ……

62年夏 ,父母亲调动工作到了南京,父亲在五台山省体委上班,届时母亲因病住院,两个姐姐住校,家里只有父亲与我,他常带着我去五台山打网球(彼时给父亲及叔叔们充当球童),五台山游泳池学游泳,明孝陵“南京体育学院”看运动员训

练,东山“江苏省国防体育俱乐部”学射击坐滑翔机,南京“中山东路体育馆”看比赛,古旧书店淘宝贝(父亲说书店里面宝贝可多啦),戏剧院里赏国粹,都说父亲身后有个小尾巴,感觉那几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五台山的一草一木亦都对我亲热尤佳。

转眼间,历史的一页翻到了颠倒黑白、混乱不堪的篇章,很多人的命运已经不能听从生命轨迹的安排 1966年春夏之交,热热闹闹举办运动会 —— 运动员比赛绩,争冠军的五台山体育场,成了大批判的战斗场地,口号震耳欲聋,强加莫须有;在人们唾沫飞溅,声嘶力竭的吼叫声中,一个个“走资派”和“牛鬼蛇神”们被挂着牌子,双手反剪着推上主席台,遭受革命群众如火如荼的批判斗争。

父亲时任省体委主任兼党组书记,和体委其他领导的名字被倒着写,歪歪斜斜地打上了红叉叉,五台山陷入了红色恐怖;体育学院被“114”造反派把持,更是一团乱麻,劳改队、保皇队 ----- 队队都是国家培养的好干部和优秀运动员,父亲留下四封抨击“文革”的遗书,愤然离世。继父亲及几位体委领导的离世,体育学院大门口醒目大标语:“树倒猢狲散“,用来震慑“保皇派“。

年近六旬的母亲在父亲刚去世的一周里,被关进了我梦里的大房子,属于体委劳改队的大殿;造反派们让她交代父亲的问题,和与父亲有过接触的人的问题,大会小会轮番地斗争批判,一些原本是劳改队成员,为了洗脱自己而参与其间,造反派想从母亲这里找到通往大案要案的突破口;受尽折磨的母亲是位坚强的女人,不屈的竹子精神与品格  ---- 遇风不折,雨过不浊笔直挺立,不畏不屈。多少年以后,曾为父亲专案组的一员,在我面前竖起大拇指:“你爸爸妈妈都是了不起的人!”

母亲被关押期间,我常去五台山探望母亲,送些衣物吃食给母亲,五台山没了先前的平和,亲近,一派凄凉荒芜,树木低吟,杂草哭泣;恐怖的场景,不断在梦里与凶恶蛮横的面具人交替,隐约出现的父亲,时而告诉我他并没有走远,他依然疼爱护佑着他的小女儿;时而让我照顾好母亲,防范恶人加害。眼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病体怏怏,我们心急如焚;经过二姐与我到军管会交涉,母亲方才回到我们身边,回到她所在的单位继续接受批斗。     好些年一想到那恐怖的梦境,就不敢再上五台山,感觉自己命中不会再与五台山亲近了。

正如母亲常说:“乌云遮不住太阳,邪恶永远不能压正!”

度日如年的日出日落,将我们带入了1976年,那个难忘的金秋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 反党集团的阴谋,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之难,民之劫。

父母亲的平反,落实各项政策,一家人重获新生。我由此重新认识了五台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冥冥之中?

1983年,离开了身心受伤的是非地,我被调入五台山。这里曾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得到许多老体育工作者,鼓励支持,眷顾帮助,他(她)们用热情与关爱,抚慰我受伤的心灵,融解我心中的冰凌,我没齿难忘。通过他(她)们的帮助,和我自身的争取:积极地工作,努力地学习,来到了文史办,办公室就在当年父亲办公室的楼下,对一个爱好读书常涂鸦的人来说,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吗?文史办的领导与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很大,当然也有自己的辛勤劳作。就这样在五台山,风风雨雨二十年,这二十年是我人生路上进步最大,最有成就感的体验 。

退休后不再上班,我的感恩之心还留在五台山,与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汇集,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搜集父母及老一辈革命者的资料,将他(她)们的革命史实整理成文,陆续发表在网络讨论版,博客,微信,及登载于报刊杂志,传承宣传他(她)们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的初心。    我爱五台山,我是五台山人!

                                       2023年11月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978-1422155.html

上一篇:极境大冰原-大静动物集
下一篇:[转载]情牵宁海路 作者 李永志
收藏 IP: 114.103.194.*| 热度|

1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