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泰山 教师,翻译

博文

[转载]情牵宁海路 作者 李永志

已有 547 次阅读 2024-2-19 16:2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情牵宁海路

      作者 李永志

      南京的宁海路位于鼓楼区的中心地段,北起江苏路,南止广州路,北京西路横穿而过,在江苏路,宁海路,牯岭路,莫干路交汇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宁海路人行道两边,繁茂的法国梧桐形成空中拱廊。路边是格式各异的小洋楼,融合了江南水乡和西洋建筑的特点。这里环境优美,氛围典雅。她与北京西路,颐和路一带都是南京最浪漫、最闲适的地方之一。

      早在明朝,就有了宁海路。据说是浙江人在南京做买卖,因为大多来自宁海,故把他们在南京的栖居地叫做宁海路。

     清朝年间,宁海路靠广州路一段曾经是曹寅(曹雪芹之祖父)的府邸,随园的一部分。经过多少年沧桑,宁海路才慢慢形成两边民居,中间过车走人的马路规模。

    宁海路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使馆区。

    宁海路5号, 是美国总统特使、原国务卿马歇尔的公馆。

    宁海路15号,是瑞士公使馆,后为国民党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的公馆。    

    宁海路33号,是德国人的居所,在鬼子侵占南京时,曾为难民躲避。在拉贝日志中与许多回忆文章中,都多次提及鬼子在宁海路一带,杀戮,强奸,抢劫的罪恶行径。

    宁海路122号,是吴贻芳女士创建的金陵女子大学,现在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宁海路39号,是原“南京市立师范学校”……  现为“南京市宁海中学”。

    宁海路75号,是江苏省高级法院。

    1949年以后,许多部队,地方的高级干部均住在这一带。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对面,有一个百货商店。五十年代由周边几个单位联合出资兴建的,起初叫合作社,以它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中等的商业区;后来的商业氛围都是以当时为基础的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宁海路百货商店已在九十年代被拆除。

     62年,年幼的琥珀随父母由上海来到南京,爸爸妈妈说宁海路幽静漂亮,于是我们就住在了宁海路68号。小学就在不远的力学小学。平时上学放学就穿梭在绿色拱廊下,随着春天的到来,数着日渐浓绿的枝叶,听着飞鸟的鸣唱,每次途经一个个井台,都要站上去戏耍一番。  小小街心花园是我们嬉戏的场所,宁海路商店是我们买文具看小人书的地方(商店门口有个租书摊),南师大的花园是我们淘气的天堂。  

      大学学府可不容易进,我们小学有同学的爸爸妈妈在南师大工作,中学也有同学的爸爸妈妈在南师大工作,于是我们都有了混进去的理由,理由可以千奇百怪,反正我们五六个小玩闹都能混进去,时间长了,门卫一看脸熟,也就放行了。

     晚间饭后,琥珀跟着爸爸妈妈,挽臂牵手在宁海路上散步,爸爸除了给我说古道今,还喜欢看路灯下的对弈人; 妈妈会问我在学校的学习与活动,举例说些做人的道理,再买些日用品,当然也有琥珀的零食。     

  初中, 琥珀考上了离宁海路不远的二十九中,直至66年,整个中国陷入了红海洋的漩涡,宁海路上也混闹起来:焚烧四旧,炒家批斗,游街示众,文攻武卫 ...... 有两位琥珀熟悉的教育厅长吴天石叔叔,与夫人南师大党委书记李敬仪阿姨,硬是被一帮造反派连打带拖,惨死在宁海路上 ......   宁海路见证了所有磨难与坎坷。  

琥珀在七十年代后期,被分配至宁海路百货商店做营业员。 76年的 金秋十月,粉碎“四人帮”,全国上下齐振奋;人们喜笑颜开一扫阴霾地从琥珀门前经过,目送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行在宁海路上;我们感到天亮了,轻松地舒口气,宁海路又恢复了原貌,重新展露她的美姿与笑颜~~~~~

不久,琥珀离开了宁海路,可宁海路却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在宁海路南阴阳营口有一个果品冷饮店,琥珀每每在此都要买一些点心糖果,夏天吃一块一角钱的小冰砖透心凉爽;果品冷饮店的对面,早先是一个煤炭店,后来是南北货商店,再后来卖起了电器,成了苏宁老板张近东的发迹地,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资金,在南京宁海路北京西路口,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

     九十年代,宁海路加入了拓宽道路的行列,现在的马路较比先前宽敞许多,车水马龙更热闹了。 但是幽静的环境被破坏,有些民国建筑的小院落,结构已经面目全非,一些老字号商铺被拆除,一个个旧日井台也不见了踪影;宁海路有越变越漂亮的,也有越变越糟糕的,宁海路68号的一棵参天雪松也被挪出了院墙,琥珀曾经辛苦劳作的宁海路百货商店也遭拆除。 漂亮与糟糕,我们都不能作主,只能抱着欣赏与遗憾,相伴宁海路一直走下去。

    但我时常还是关注宁海路,空闲常去走走看看,逛逛宁海路,探望咱家的大雪松,宁海路有我的梦-----幼年时的幸福,少年时的苦难,青年时的执着,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978-1422200.html

上一篇:[转载]五台山轶事 作者李永志
下一篇:[转载]追忆父亲王范在沪十六年 作者 李永志
收藏 IP: 114.103.1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