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ckle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gorocklee

博文

火成岩:岩浆分异,Bowen's reaction series 精选

已有 11879 次阅读 2013-1-20 11:52 |个人分类:地质过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键能, 火成岩, 鲍文序列

自然界丰度:OSiAlFeCaNaKMgTiH
人体内丰度:OCHNCaPKSNaAlMg

元素丰度饼图,左面为地球范围内的丰度分布,右面为人体范围内的丰度分布

元素赋存方式
1.形成化合物分子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团):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共价键

2.形成单质分子,如氧气
 

3.以原子形式紧密排列——金属键
同种金属元素,金属单质
不同金属元素,合金

4.吸附作用

单质金属与合金

常见化学键键能
 

化 学 键(Chemical bond)

键 长
(Bond length)
/(10-12m) 

键 能
(Bond energy)
/(kJ/mol)

化 学 键(Chemical bond)

键 长
(Bond length)
/(10-12m) 

键 能
(Bond energy)
/(kJ/mol)

B—F

-

644

N—H

101

389

B—O 

515 

N—N

145

159

Br—Br

229

193

N═N

125

456

C—B

156

393

N≡N

110

946

C—Br

194

276

N—O

146

230

C—C

154

332

N═O

114

607

C═C

134

611

Na—Br

250

367

C≡C

120

837

Na—Cl

236

412

C—Cl

177

328

Na—F

193

519

C—F

138

485

Na—H

189

186

C—H

109

414

Na—I

271

304

C—I

214

240

O—H

98

464

C—N

148

305

O—O

148

146

C═N

135

615

O═O

120

498

C≡N

116

891

P—Br

220

272

C—O

143

326

P—Cl

203

331

C═O

120

728

P—H

142

322

C═O(CO2)

-

803

P—O

163

410

C—P

187

305

P═O

138

585

C—S

182

272

P—P

-

213

C═S

156

536

Pb—O

192

382

C═S(CS2)

-

577

Pb—S

239

346

C—Si

186

347

Rb—Br

294

381

Cl—Cl

199

243

Rb—Cl

279

428

Cs—I

337

337

Rb—F

227

494

F—F

140

153

Rb—I

318

319

H—H

75

436

S—H

135

339

H—Br

142

366

S—O

-

364

H—Cl

127

431

S═O

143

-

H—F

92

565

S—S

207

268

H—I

161

298

S═S

189

-

I—I

266

151

Se—H

147

314

K—Br

282

380

Se—Se

232

-

K—Cl

267

433

Se═Se

215

-

K—F

217

498

Si—Cl

-

360

K—I

305

325

Si—F

-

552

Li—Cl

202

469

Si—H

-

377

Li—H

239

238

Si—O 

460 

Li—I

238

345

Si—Si

-

176

 

Bowen's Reaction Series 


不连续系列SiQ4结构:岛状、环状——单链状——双链状——层状
连续系列SiQ4结构:架状

 

岩浆的分异熔融的过程以及定名

 

Generalized Cooling and Crystallization of a Magma (5x magnified view) 

压力与深度的关系
深度的增加导致压力的增加,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近似是线性的,考虑到越深密度越大,越往深处压力增加应该是越快的。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岩石熔点升高,因此在地面熔融岩石的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地下深处岩石的熔融。

粗略认为压力随深度的关系是每10km增加2.7GPa(2.7e+9 Pa,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kPa,相当于约26733个标准大气压 

 

总结

Si-O共价键能:460(kJ/mol,单位下同)

O的电离能:M - M+ 1313.9   M+ - M2+ 3388.2   M2+ - M3+ 5300.3   M3+ - M4+ 7469.1
Si的电离能: M - M+ 786.5    M+ - M2+ 1577.1   M2+ - M3+ 3231.6  M3+ - M4+ 4355.5

Al的电离能: M - M+ 577.4    M+ - M2+ 1816.6   M2+ - M3+ 2744.6

Mg的电离能:M - M+ 737.7   M+ - M2+ 1450.7
Fe的电离能:M - M+ 759.3    M+ - M2+ 1561    M2+ - M3+ 2957

Na的电离能:M - M+ 495.8
K的电离能: M - M+ 418.86
Ca的电离能:M - M+ 589.7    M+ - M2+ 1145
Ba的电离能:M - M+ 502.8    M+ - M2+ 965.1    M2+ - M3+ 3600

注:
1. Al 离子既可以代替Si 参与形成Si-O 架构,也可以像其他阳离子一样与Si-O 架构形成离子键。
2. 钙长石(An)CaAl2Si2O8
钠长石(Ab)NaAlSi3O8
钾(正)长石(Or)KAlSi3O8
An 和Ab 不同比例混溶形成富钙-——富钠的长石的类质同相系列(钙培拉中奥钠),总称为斜长石系列。
温度比较高时,岩浆内能比较大,体现在其内部离子动能比较高,这时所有的元素都具有足够的电离能,因此以离子态存在,他们的最外层的某些电子也游离在岩浆中。这时这些离子元素以及他们的游离电子在岩浆中进行着剧烈的无规律的高速运动,互相碰撞;

然后温度降低,当降低到不足以维持Si 和O 的离子状态时,开始形成SiO4 四面体,这时由于岩浆内能还比较高,因此无法形成比较复杂的SiO4 四面体,只能维持简单的岛状或者双岛状SiO4 四面体的架构,

温度继续降低,岩浆内能进一步减小,各元素离子动能进一步下降,岩浆内能开始不能满足Fe 以及Mg 的离子态,于是Fe 离子与Mg 离子与岛状的SiO4 四面体形成离子键,不连续系列的橄榄石开始结晶;
橄榄石 (Mg,Fe)2SiO4

温度继续降低,岩浆内能进一步减小,此时Si-O 可以维持较大的架构了,很多岛状SiO4 开始合并形成单链状以及架状Si-O 架构,同时岩浆内能无法满足Ca,Mg,Fe的离子态,这些阳离子便与这些单链状或架状Si-O架构形成离子键,不连续系列的辉石开始结晶,同时,连续系列的富钙长石开始结晶;
普通辉石(Ca,Na)(Mg,Fe,Al)(Si,Al)2O6
顽火辉石MgSiO3-(Mg,Fe)SiO3
富An长石


温度继续降低,岩浆内能进一步减小,Ca,Mg,Fe离子还有一定的动能,此时Si-O 可以维持双链架构,于是不连续系列的角闪石开始结晶,同时,由于K,Na元素的电离能比较小,因此这两种元素的离子仍具有比较高的动能,因此连续系列的富钙长石中的Ca 离子可以被K 离子或者Na 离子撞出替换;
角闪石(Mg,Fe)7Si8O22(OH)2
An与Ab含量相当的长石
少量Or

少量石英


温度继续降低,岩浆内能进一步减小,Ca,Mg离子还具有比较可观的动能,Fe离子的运动能力很弱了, 此时Si-O 可以维持层状架构,于是剩余的Fe 离子与层状Si-O 形成离子键,不连续系列中的黑云母开始结晶,此时连续系列中的阳离子还在Ca,Na,K 三者中互相交换,由于Ca 离子的运动能力下降,因此残余岩浆中Na,K 元素离子开始富集;
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2
富Ab长石
较多的Or
较多的石英


。。。

由于K 原子量比Na 离子大,因此K 离子的动能比Na 离子大,即K 离子活动能力更强,温度继续降低,残余岩浆中只剩下K离子,少量的Na 离子以及多余的Si-O,于是开始结晶出富钾长石,白云母以及石英,这已经属于岩浆后期的热液活动了,如果空间足够,就形成比较好的伟晶结构,如果空间不够,就形成晶脉。
白云母KAl2(AlSi3O10)(OH)2
大量Or
少量Ab
大量石英


根据岩石中矿物大小判断岩石是快速结晶还是慢速结晶,即喷出相、浅成侵入相、中成侵入相、或深成侵入相。
根据岩石中矿物边界关系以及晶体自型程度判断结晶先后顺序。

原始岩浆中还有由板块俯冲作用带入的C、N、H、S等等元素,这些元素在压力降低(深度减小),温度降低时形成挥发分CO2、H2O、NO2、H2S等。


参考文献
1.结晶学与矿物学
2.普通地质学
3.岩石学
4.网上资料(比较杂所以没有时间具体标注来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8217-654870.html

上一篇:M=3.0,D=9.0km,2012-12-18-08:11,Taiyuan
下一篇:2013-1-24 我看“新构造”以及“活动构造”
收藏 IP: 202.207.255.*| 热度|

9 吕洪波 苏德辰 艾金彪 陈冬生 王浩 曹裕波 Majorite cly85 fishman9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