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ckle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gorocklee

博文

2013-1-24 我看“新构造”以及“活动构造” 精选

已有 5060 次阅读 2013-1-24 13:28 |个人分类:地震构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土木工程, 地貌, 活动构造, 新构造

昨天下午实验室组织了研讨会,会中大家对“新构造”以及“活动构造”两个概念提出了一些疑问以及看法。今天我又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希望能够有“抛砖引玉”的效果,得到高人的指点。


1.何谓“新构造”?


【新构造】neotectonics由挽近时期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地质构造。“新构造“一词由前苏联地质学家奥布鲁切夫(В.А. Обручев)在1948年首先提出,指自新近纪到第四纪初期的地质构造。有些学者曾指出:在此之前已有人,如里克特(M.Richarter,1932)、克兰斯(E.Krans,1933)等,已分别通过阿尔卑斯山北部和波罗的海东部的研究工作,提出过新构造运动一词。但较系统和在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仍是奥布鲁切夫。新构造最主要的特点是:不仅造成岩石(层)的变动,而且直接表现于地貌形态上。不同学者对新构造使用过的各种术语有:新构造的构造、形状构造、形状构造单元、地貌构造、形态构造、地形大形态。新构造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新褶皱构造、活动断裂和活动断裂带、新造山带、现代裂谷、现代地裂、活动断块、构造地貌和地貌变形、近代火山活动、近代地震活动、地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和地震错位等。
【挽近地壳运动】neoid crust movement1955年李四光提出的名词,认为在地质记录不完全的地区,要确定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及其持续的时间,往往有很大的困难,任意作主观的断定难免铸成错误、引起混乱。因此,概括地标示时期的名词,是有一定效用的。挽近一词和前苏联学者所倡导的新构造运动,在时间的含义上,大致近似,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挽近”是相对概念,在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层鉴定清楚的地区,则可使用更确切的名词。

可见,“新构造”强调“新”,即发生的构造控制了最新的(即我们现在所见的)地貌等时面,以突出其在地貌演化上的意义。

2.何谓“活动构造”?

【活动构造】active tectonics,active structures挽近地质时期有过活动、今后可能继续再活动的构造,它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隆起等构造。对于活动构造的活动时限,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可以分为:①第四纪以来,②晚第四纪以来(约50万年以来),③晚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晚期(一般用10万年或3万年)以来,④全新世(1万年)以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将其定为1万年以来中国学者倾向于晚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作用为活动构造,并且着重详细研究晚更新世—全新世期间的活动特征。活动构造的研究,对地震预报、工程稳定性等实际问题及地球动力学等一系列地学理论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成为备受广泛重视的课题。近年来由于地壳活动观测技术方法和研究领域的扩展,对活动构造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活动构造主要通过对地质、地貌现象、大地形变测量(包括垂直的与水平的)、定点地壳形变动态观测、地震活动性监测、地壳应力状况,以及各种地球物理场变化等方面探讨其活动状况和形成机制。由于板块构造、地壳动力学研究计划的开展,已把活动构造的研究推向了更深、更广的领域。高精度的激光测距仪、倾斜仪、断层蠕变仪以及卫星测距、月球测距、射电干涉测量等长距离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现代地壳构造活动状况及动态的定量研究日趋精确。在活动构造的研究中,板块边缘地带、裂谷带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地区;对板块内部的现代活动及应力场状况的研究,是引人注目的新方向;在对各类型活动构造的研究中,地震构造和活动断裂的研究是最活跃的课题。事实上,地质构造的活动不一定都引起地震,但构造地震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断裂带的局部或全部活动达到相当激烈程度而引起的。

活动构造研究最初是从活动断裂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开始的,至今已近百年,但真正进行定量研究还是近20多年来的事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活动断裂定性研究阶段,主要是鉴定断裂的活动性以判定是否是活动断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进入定量研究阶段,主要表现在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进行活动断裂滑动速率、断裂分段、古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工作(邓起东, 1996, 2002)。

邓起东院士给“活动构造”以定量的概念:
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距今10万~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现在还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类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和岩石圈块体(邓起东, 1996, 2002)。

可见,“活动构造”使用“挽近”这个相对概念来限时,说明其并不强调时间上的意义,但更强调“活”,以突出其在工程学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有必要的,这就是分类方法的意义。如果对定义的理解不到位,有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论和大量的无用工作。

 

参考资料来自http://geotour.5d6d.net/thread-23551-1-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8217-656097.html

上一篇:火成岩:岩浆分异,Bowen's reaction series
下一篇:2013-3-11 李成写作练习: The Economist: The week in charts
收藏 IP: 123.73.7.*| 热度|

2 陈桂华 付碧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