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精致机器化然后生态化

已有 3685 次阅读 2010-4-16 20:5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机器美学

刊于:《装饰》,2010年04期,总第204期,第34-35页。
 
 
精致机器化然后生态化
——超越机器美学
 
刘华杰
摘要:中国的建筑设计者和社会管理者在这个国家正自信地实践着初级工业化,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机器美学在中国很有市场。不过,这种现象不应当被解释为人们对相关艺术风格背后的西方文化已有全面的理解。中国建筑设计的终级目标是走向生态化,但此前或许要经历精致的机器化。
 
关键词:艺术批评,风格转换,机器美学
 
 
1933年11月出版的一份宣传材料为即将于1934年在现代美术馆(MoMA)举办的机器艺术(machine art)展作了如下描述:“机器艺术展将展示,在手工与机器长期对决中机器最终取胜。在生产领域,许多年前手工就已经向机器投降,但在设计领域,一直还保留着手工的传统。……机器艺术不仅仅是由机器生产出来的,其设计还从机器中得到灵感。可以合理地推断,机器将极为成功地创造它自己的形象(creating in its own image)”[1, pp,1-2]
机器能够创造“自己的”什么形象呢?通过复制,机器创造机器,不断扩大非自然的世界和虚拟的王国。在计算机和信息时代,这一点更容易实现。
 
图片说明:
 
001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前门,1516年完工,刘华杰摄。剑桥大学的美丽与建筑装饰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立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了动物和植物元素,完全没有僵硬感。
 
002伦敦自然博物馆正门西侧,1880年完工,刘华杰摄。大门两侧各有一排装饰性的立柱,与整个建筑的光滑外表形成对比,显得华丽而稳重。
 
003北京大学办公楼,原名贝公楼,当年是燕京大学的主楼,完工约为1925年,刘华杰摄。燕京大学校园建筑整体设计者为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1954),他成功地将中国的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结合起来。目前它仍然是中国校园中最美的建筑,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配合得相当好。
 
 
初级机器化的中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2-312794.html

上一篇:现代汉语中来自日文的词语
下一篇:近观体积最大的树种巨杉
收藏 IP: .*|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