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huo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nghuo123

博文

关于师生关系和学习风气的思考

已有 3035 次阅读 2015-12-7 17:16 |个人分类:理性说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olor

关于师生关系和学习风气的思考

——回应邓敬雷老师的文章《你我永远是朋友》


涉及到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问题,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近日一位大学政治课老师邓敬雷的文章《你我永远是朋友》就成了很多人讨论的热点。该文通过对比他们那一代的大学生与“80后”、“90后”的新生代大学生,发现新生代大学生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不尊敬老师,二、不努力学习。并怀疑问题的产生源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甚至对新生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可能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未来产生的“不妙”影响充满忧虑。接下来,我想从师生关系这一主题,谈一谈自己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看法,并试着做一点原因分析。

虽然邓老师在开篇就提出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但从文章论述里还是可以比较明显的感受到邓老师实际上还是认可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负有批评、教育、管理学生的义务,学生应秉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尊重老师的美德。

“学校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地方,对学生有批评和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老师对学生也有批评管理的义务、职责和权利,而绝不是学校领导从生源和创收等功利和实惠的角度,单单只强调“服务”!”

“现在的老师真的非常害怕学生!我们那个时代老师绝不害怕学生,相反,我们对自己的老师非常敬畏,且敬且畏,先敬后畏!”

师生关系如果是亲密的固然很好。但老师们和学生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价值观念也各有不同,要想做到亲密可能很难。那么,有没有一种基本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人格上,师生平等,互相尊敬;学问上,尊重知识,允许理性讨论,就是好的师生关系,亲密不亲密是次要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之所以容易引起新生代大学生的不满。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基础知识的获取相对较为容易。学生期待老师传授的不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引领知识的运用。二、学生更加期望与老师平等对话,而不再将老师视为值得仰视的权威。而邓老师依然将老师这一角色视为神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殊不知“工程师”已然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可塑造物,与学生们的期待背道而驰了。

即便如此,邓老师所述的新生代大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现象依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互相尊重,不仅仅是良性师生关系的基础,甚至是几乎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如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等。

文中列举的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动不动旷课,迟到,早退,或者找各种理由借口请假不上课;二、课上不认真听讲。聊天说笑、玩手机、打游戏、课堂上吃饭等;三、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住会大吵大闹,甚至在互联网上谩骂老师。四、动不动站起来,公开向老师进攻、发难。

我本人是在2004年进入大学校园的。回想大学的学习生涯,公选课上迟到、逃课现象已经开始存在,但在专业课上这种情况很少见。我们班30余人,经常逃课的有2人,一人心思在生意上,一人在学习本系另一专业的课程。课上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也是有的,但并没有感觉影响课堂正常教学,我们大一的语文课就是大班授课,感兴趣的学生坐前排,不感兴趣的坐后排看其他书或者偶有小声谈论。考试作弊被抓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一次。有一位女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抓住,她委屈地说:“老师,别让我补考,大家都不容易……”。我参加过考研政治课的培训班,本校的老师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同学认为老师讲的不合逻辑,愤然说了一句:“讲了个屁”,坐在周边的同学大多对其侧目而视。

讲述我的亲身经历,并不是要说明大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是子虚乌有。而是说:这种不尊重的程度是不是被夸大了?是不是存在公选课和专业课的区分?是不是不尊重老师的学生比例也被放大了?

比起尊重老师的话题,我觉得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我读大学时,有一首网络歌曲叫《大学生自习室》清楚地讽刺了大学生的学风,歌词摘选如下:

“啦啦啦啦啦 哟哟哟哟,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我们下午没有课

这的确挺爽的,我一大中午早早的跑去上自习,心里琢磨着大学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好不容易来到一个桃源深处,我这一推门,我考,真是豁然开朗,这×××教室就真没多少人……不一会我周围就坐满了邻居,可这屋里的气氛可就有点不对劲了……坐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情侣,真是有说有笑啊有打有闹,根本没把我这电灯泡放在眼里,我心说算了,还是少损两句,毕竟人家是纯洁的男女关系,……左面那个妹子她就十分乖巧,只是嘴里零食象灶坑一样没完没了,这嘎嘎蹦蹦的花样还真不少,我心想大妹子几天没吃了?右面的那个姑娘手机四十和弦,可是姐姐你的电话不能接起来没完没了,一会儿的功夫你都跑出去五趟了,有啥话你不能一气说完呢……我说这个屋里的我的兄弟姐妹们啊,你们真的是来上自习的吗……”

我以为,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为个体因素。(1)经过了高中时期的军事化管理,一旦投身到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容易让潜藏在身体里的懒惰本性滋生。(2)高中时期,以考大学为目标,而真正进入大学校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多数会陷入迷惘。(3)以往的求学经历里,并没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被高中阶段高强度复习倒了 “胃口”。以致大学期间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另一类为社会因素。(1)学校的学科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是“高校扩招”的一代,很多专业招生人数超出了实际需求,尤其是人文类学科等就业状况本来就不理想,毕业生规模扩大会加重就业困难。而对于“毕业即失业”的结果充满恐惧的学生们,难以对专业燃起热情。加之,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不少专业的教材、授课内容过于陈旧。不少有过实习经历的同学,会选择到企业里学习而不是课堂上。(2)不喜欢本专业,学校又没有建立调换专业的机制。由于高考志愿填报,学生的判断力还不够成熟,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在大学期间却很难实现专业的转换。没有兴趣驱动的学习状态是无需多言的。学生多数选择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等方式“曲线救国”。(3)社会阶层“板结化”严重,拼命努力也难以换取理想的生活。“拼爹”现象在学生们和社会上屡屡出现,让普通条件的大学生的努力看上去苍白无力。作家方方的作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深入刻画了此种现象。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难免部分大学生会堕入消极。(4)单一化的成功观念和消费社会击溃了学生们的价值观。同学聚会、朋友聊天的主题离不开房子、车子和票子,不少新生代大学生对此缺乏足够强大的抵抗能力。这让在大学中努力学习,带上了一种荒诞的色彩,更可怕的是即便努力学习的同学们,内心里也都服膺这套观念。

综上,我认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态度和方式,讨论或分析具体知识、现实问题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不见得总是服服帖帖、唯唯诺诺,也不总是剑拔弩张、面红耳赤。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包容,要求理解,要求理性的,有依据的言说,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知识和智慧而非对权威的尊重。需要老师和学生,乃至我们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同理,新生代大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学习不够努力的原因也是多元的。不能简单归因于家庭教育缺失,“独生子女”一代品德和性格存在缺陷之类。让社会的归社会,个体的归个体。各个责任主体行动起来,才有希望促成改变,而对社会和文化的未来充满忧思,虽然值得尊敬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016-941687.html


下一篇:别忽视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影响!
收藏 IP: 220.163.86.*| 热度|

4 姬扬 郑俊 赵建民 王德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