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OTE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BIOTECH

博文

特约综述 | 陈露-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

已有 266 次阅读 2024-5-6 11:39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特约综述 | 陈露-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327.jpg

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

胡伊娃,陈露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1131

玉米(Zea mays ssp. mays)的野生近缘种,被统称为大刍草(teosinte)。大刍草主要包括5个种,7个亚分类群,具体可以分为小颖大刍草,墨西哥大刍草,多年生大刍草,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尼加拉瓜大刍草。大刍草拥有对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炎热潮湿的低地、温暖干旱的山谷等地域都可以生存。

在快速的驯化过程中,玉米不仅在形态和生殖器官上与大刍草发生了巨大的分化,在分子水平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驯化瓶颈的作用,现代玉米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包括大量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基因,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利突变。对大刍草的深入认知,挖掘大刍草中的有益位点,是未来气候变化下保证玉米稳定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露研究员团队发表综述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大刍草的基因组进化、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刍草在未来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本文现已在知网上线,欢迎下载阅读!

→点此阅读文章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玉蜀黍属的演化历史

1.1 栽培玉米的起源

1.2 大刍草的系统发育关系

2 大刍草与玉米的差异

2.1 大刍草与玉米的性状差异

2.2 大刍草与玉米的基因组差异

3 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上的应用

3.1 玉米表型变异数量性状位点的鉴定

3.2 玉米表型变异关键基因鉴定

4 展望

栽培玉米狭窄的遗传基础是制约高产、抗性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因素。大刍草可以作为重要的遗传资源,使得育种家能通过引入近缘物种的等位基因来改良现代玉米。然而,当前对大刍草遗传多样性的挖掘,主要集中在玉米直系祖先parviglumis及其姐妹种mexicana上的几个有限单株上,对大刍草全部遗传多样性的利用还非常滞后。随着一些大刍草亲本定位群体的开发,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此外,目前对其他大刍草特性的认知仍然非常少,极大地忽略了其他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农业生产实践上的潜在应用价值。例如,diploperennis具有超强的体细胞再生能力,luxurians可以作为良好的青贮饲料。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又报道了一些新的、形态和分布上与上述7个大刍草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例如2011年于墨西哥的Nayarit、Michoacan、Oaxaca发现的3种大刍草,2013年于哥斯达黎加的Murcielago群岛上发现的Zea vespertilio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物种的群体非常小,并且栖息地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未来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应该不局限于作物本身,还应加强对已有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未知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与鉴定。

随着高通量组学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多个水平解析植物基因组的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伴随着越来越多大刍草基因组的发表,基因功能验证方法飞速发展,大刍草转基因平台的建立,大刍草中有利位点的快速发掘将更为简单。野生种质资源的解析,驯化前优异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将加速适应性玉米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511.jpg

陈露,博士。浙江大学“新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主要从组学大数据出发,探索作物驯化与适应性演化的遗传机制。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2篇。

推荐阅读

征稿 |『菌物功效及作用机制』专刊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646.jpg

征稿 |『薯类作物生物技术』专刊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649.jpg

特约综述 | 赵久然——玉米矮秆基因与矮秆育种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652.jpg

特约综述 | 普莉——玉米产量性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育种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506113656.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58049-1432864.html

上一篇:aBIOTECH | 任雯/杨进孝/赵久然团队利用增强型引导编辑技术实现高效精确的基因组片段缺失
下一篇:aBIOTECH | 魏鹏程团队利用FrCas9系统编辑水稻基因核心启动子
收藏 IP: 175.169.16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