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men Univ. _Tony的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jszhangtong 纵览科技人文,胜似闲庭信步

博文

“硬”全球化对上了“软”全球化

已有 3498 次阅读 2010-3-16 01:28 |个人分类:科技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硬全球化, 软全球化

全球性金融危机加上社会各阶层观念变化,2010年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发展在中国遇到了严重挑战,升级转型的声音越来越大,充斥于政府与民间。在对传统制造业的一片喊打声中,“铁老大”的高铁发展宏图倒好像是个亮点。想当年多少人羡慕日本的新干线和欧洲之星,自己则只能从印度拥挤的车厢上面找到点自豪感。现在宣称要将高铁修到全世界的计划让人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正好印证了那句广告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个计划生得及时,世界正愁找不到推动经济增长的良药,中国经济火车头看来又要带动大家由疲软到飞奔了。如今的世界是钱不知道怎么用才好,枪炮不知朝谁打才好,政府不知如何讨民众欢心才好的时代,“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国家是最受欢迎的,美国在和平时代独自打得欢,中国在紧缩时代独自想扩张。所以现在最有影响力的,理所当然就是这两个国家。

 

全球化是普适价值,不妨将全球化形容为一个人的身体。如果说源自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及其广泛传播,是促发全球化的所谓神经系统,那么中国今天的高铁梦想就是强化全球化的血液系统。当神经渐渐麻木的时候,只有靠注射了兴奋剂的血液系统加速运行,才能继续维持身体的正常。全球化的神经指令暂时好像只能依靠比较物理化的生理过程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液系统如果不因为自身还带些遗传因子等高级成分,就只是一个养分输送系统而已,同时也还是一个垃圾运输系统。所以说高铁不应该只是专家口中的原材料和工业品的大通道。要想一想的是,怎样才能在成为“硬”全球化推动者的同时,又能够通过附带的遗传因子影响到未来的世界。

 

“软”全球化早已完成了思想启发的功能,但是若干个“全球化神经中枢”之间的广大地区,还是被排斥在迅速发展之外,或者被神经中枢们划为势力范围,被分割利用中。突破地域和经济圈束缚是后发者的梦想,高速铁路宏伟计划在亚欧大陆得到最先的响应,应该是有这样的背景的。

 

不过,在亚欧之间例如东欧和中欧也有许多相类似的国家,它们与中国及亚洲一样具有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潜力,例如罗马尼亚、波兰这样的农业型国家。在推进“硬”全球化的过程中,也许会新产生几个中国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但是这无疑对于中国加强自身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中国软文化的影响力能否随着硬影响力而扩展值得关注。实际亚欧后发各国的软文化都要抓住这个新的时机,迅速地成长和成熟起来,然后沿着这条全球化的血液系统流动延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96-303325.html

上一篇:漫谈中国大学的吸引力问题
下一篇:多元社会的职场生存方式:“道”的合理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