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43012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430126

博文

开场白―神秘的量子力学

已有 4773 次阅读 2016-2-22 10: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            开场白神秘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无疑是有史以来最成功但又最令人迷惑的理论,著名学者费曼先生因为量子力学的杰出成就获得196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获奖的当年对此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某个时候报纸上曾报道过只有12个人理解相对论。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时候,可能有一个人发现了相对论,写论文时只有他一个人理解相对论。以后当人们读了他的文章,许多人就以不同方式理解了相对论,当然多于12个人。另一方面,我认为我能保证地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1]”。这段话的上述中文译文,引自2001年时任中国科协主席、前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物理学家周光召先生为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的专稿[2]。对国内外这两位泰斗级学者的判断,除了被不断引用之外,从未听说学界有所异议。此后又过去了15个春秋,个人认为情况并没有多大变化,对目前被大肆渲染的所谓创新成果持高度怀疑的态度,很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甚至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而已。

除了量子力学原有的迷幻之外,对国人还多一层与生俱来的伪装,那就是“量子力学”这个专用术语的中文译名是名不副实的。它的英文对照是quantum mechanics,其中mechanics一词本意是否指的就是力学值得商榷。英汉字典中“mechanics”除了力学和机械学之外还解释为“技巧、结构”,这可能是其本义,而力学和机械学则是引进者当初的意译。探本穷源,该中文译名延申的是先前classical mechanics的中文译名经典力学,该译名或许涉及到自有语言翻译以来就有的译法之争,直译还是意译?应该说各有所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各有所短,将mechanics译成力学想来是意译,先前将classical mechanics译成经典力学是用其所长,有出神入化之美;继而将quantum mechanics译成量子力学则是词不达意,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

经典力学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石,归纳总结出来的核心就是“力”,它的内容无一不是力,不妨略做回忆:

第一定律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沿着作用力的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在经典力学中,如果没有力,存在的只是死寂,没有任何变化。力是一切机制的根源,任何作用都通过力得到体现。因此Classical mechanics当初翻译成经典力学,没有丝毫问题,反而因为准确反映了物质运动的本质,挺好。回忆一下学习经典物理学的历程,从质点动力学开始,继而分子动力学,热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还有什么材料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一个被称做的概念在起作用。万有引力不用说是由于。整个的电磁理论,从静止电荷库仑定律的库仑力开始,到运动电荷安培定律的安培力,统一归结为洛仑兹力,仍然是由于。但是,当量子力学诞生并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发现即使没有力的作用,存在的并非只是死寂,仍然可能产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那就是已经载入教科书的AB效应。

      电磁理论判断,当有电流通过理想的无限长螺旋线圈时,产生的磁场被约束在线圈的内部,放置在螺旋线圈边上的磁针不会因为线圈通电而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偏转;如果在螺旋线圈旁边有电子通过,那么该电子的运动轨迹也不会因为线圈是否通电而发生改变;都为实验所证实。问题起源于两位学者AharonovBohm1959年提出新颖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设想[3],那时已经普遍认同电子也具有波动属性,因此当电子束通过双缝时,必然可以在正前方的屏幕上观察到干涉条纹。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是:如果平行于双缝、在双缝的中间安置细长的金属丝螺旋管,电子双缝干涉图像是否会因为线圈通电而发生改变?从第二年开始,就有多个国家不同的实验室相继表明干涉条纹的形状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整个图像会因为通电而平行移动,该现象被命名为AB效应。AB效应提出的本意并不在于例证没有力的宏观物理效应,此处也不展开讨论,这里举例只是佐证大师的教诲,如同成绩多多一样,量子力学引发出来的疑问同样多多,甚至连名称都有问题,更不用说完整准确地理解它的奇特内涵了。

本博主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已经四年多了,虽然世事看淡了许多,但仍困惑于对“矩”并不了然。如今来科学网探索量子力学的奥秘,纯属机缘巧合。大学读书期间,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两门课程均由朱洪元先生讲授,接受了传统量子意识的启蒙教育,影响终生;1965年毕业后历经15年的应用物理实践,受益匪浅;1980年到高校后改行激光科研和教学,恪尽职守。由于困扰于在讲授激光原理、量子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等课程中发现的问题,先是遍查文献、研读专著、求教切磋,试图答疑解惑,然而尽管殚精竭虑,却不料日益糊涂;不得已重新拾起原始的量子力学基本观念,针对疑惑有的放矢,反倒犹如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有那么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由于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一直拖延到2006年退休后才陆续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诸如光子的量子状态描述、具有不寻常角动量的非常光子、量子相位的公式表述和图像、多孔光学干涉及其量子描述、纠缠态的历史渊源和认识等,但受限于刊物影响因子的限制,收效甚微。现在有意将思路重新整理归纳后陆续发表博文,以飨读者,亦作为抛砖引玉,引发关注和批评指正,期盼集思广益,在理解量子力学的征途中修桥铺路,起到一丁点儿添砖加瓦的作用,告慰人生。

最后多说一句,本人没有否定量子力学译名的意思,并将遵从相约成俗的原则,在随后的讨论中继续使用量子力学的称呼,该译名是否不妥无关紧要,不必追究。

 

参考文献

[1]  R. Feynman,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M.I.T.Press, Cambridge,1965p.129

[2]  周光召,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物理》30卷(2001年)5期,p.259 - 264

[3]  Y. Aharonov and D. Bohm, Phys.Rev., 115(1959)4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4312-957800.html


下一篇:令人迷惑的光学偏振现象
收藏 IP: 108.51.167.*| 热度|

5 马德义 田云川 韦玉川 张学文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