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kullt 记录北大教学成就,传承北大文化传统,发扬北大人文精神

博文

《北大教学促进通讯》第十三期

已有 4872 次阅读 2010-9-29 11:32 |个人分类:经验与探索|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校园文化, 大学之道, 北大教育

·   名师名课

 继先哲之学,开未来之路——哲系王博老师访谈

所谓“自觉的人”,就是能够反省,并把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去思考的人。很明显,当你感觉到困难或陷入困境的时候,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问题才显得更突出,所以“自觉的人”往往是比较痛苦的。

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和这个世界捆绑在一起?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为生命的自由提供了可能性。

我上课采用的是比较和批评的方法,我会告诉同学们庄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但也试图从孔子等其它学说的角度去评价庄子的思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新的价值,新的文化信念,这种信念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民族凝聚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着我们走向未来。

 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完善专业育,扶持学派成长——中文系王超贤老师访谈

北大要出大师,就要走学派化的道路。学术的花果要依托学派的大树,不是说聘请一个长江学者就立马能形成一个学派。花很多钱聘请著名的国外学者来,如果那些领域咱们自己没有扎根,对学校发展并没有太大意义。

咱们国家的情况跟国外不一样,北大还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国外名校的学派已经发展起来了,当然可以自由生长,但中国要不扶持,学派就很难成长起来。

学生修的课要形成一个有利的战略,不能是无意义的拼凑,否则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损失是很大的。现在北大很少关注这样的问题,只看学分数,知识的布局不太管,这不利于人才成长。

像北大这样的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所有的人成才,那实际也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制度造成尖子生往庸才方向走,那才是于国、于民、于个人的最大损失。

  化学改变社会,教育引导人生 ——化学与子工程学院卞江老师访谈

要考虑二三十年后大学能给社会提供什么?最重要的是有一批有思想、有竞争力,能够把国家推向前进的年轻人,这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不是那几篇Paper。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老师的作用,重视老师的道德与责任感,言传身教。这不应该丢掉,因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建成像美国那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课程既要能反映学科精髓,又要浅显易懂。刚接课时我也觉得很难兼顾。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点,一个与在化学院教学不同的切入点。教学中的所谓切入点就是课程中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地方,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切入点。只要我们找对了切入点,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与学都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

教学上的投入要看老师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想做成一门独一无二的、出色的课程当然要付出很大精力,如果只是拎本教材让所有人都通过也照样能教,也没有人会说什么。我的目标是把这门课真正做出特色来,所以花了很大精力建设和准备。

基础课教学就是要求思考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有一些当年理解得可能不太准确或者比较狭隘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灵活,治学严谨 ——访生科学学院王戎疆老师

北大从教育型大学变成了科研型大学,我觉得这个定位有问题,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大学再重视科研,教育也是首要任务,这是大学的本质。

在国内来讲,北大的教学水平和影响力一直是很高的,我们不应该在转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优势给弄没了,没有特色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我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身体来比划――比教具和模型效果更好,因为更夸张,而且同学们自己回到宿舍也能比划,复习效果也更好。

我不让学生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类不加思考的问题。

教学与科研不一样,要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我们认识生物,首先看到的是动物、植物,形形色色的个体,然后才看到细胞、分子。

我在教学上有一个原则:你将来要做什么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无权过问,但是,你目前还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既然你来选我的课,就必须要达到我的基本要求。

踏踏实实的在某一个专业上学下去,只要肯下功夫,也能成为可用之材,因为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

 

 经验与探索

 迷失的

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绝大部分人都在做虽然不满意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种令人痛心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其恶果已经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钱学森之问”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发展迅速,但优秀、突出、大师级的人才寥寥无几,至少与庞大的教育规模非常不相称。。。

 

  北大通选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北京大学老教授教学调研组)

本文是北大老教授调研组对北大通选课以数年时间,经过细致听课、调查,认真思考与讨论的结果。本文对通选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描述,有对优点的总结,对不足之处也是直言不讳,并且对北大通选课的改进措施与未来发展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本文是针对教学管理者撰写的调研报告,但对学生进行课程选择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   校园文化

拯救故事——牵一只蜗牛散步】

竞争激烈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甚至没有时间感慨“忙兮忙兮奈若何”,就像那个牵蜗牛散步的人一样,只想着目的地。。。。。。拯救故事,实则拯救精神,拯救传统。欢迎投稿和留言,分享故事,分享感悟!本刊有奖励或精美礼品赠送。

 【拯救故事——课堂力】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故事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往往就是那么一个故事,老师的真性情全然展示,一下子吸引住学生,课堂再也搭不上沉闷的边;也往往哪个就是那么一个故事,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竟也可以那么轻松的去掌握,于是乎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学科;还是那个故事,伴着你一生让你永远忘不了曾经选过的那门课。。。

A Hymn to Him——记北大外国语学院外籍教 老Joe(作者:李一星)

总有那么一些人,你们淡淡的交往,演绎着淡淡的故事,却在你心中激起深深地感动。老Joe 就是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外籍教师,同时又是戏剧专家,他的真情、童真、敬业…所有都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是一言一行中以巨大的魅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一起在作者娓娓叙来的笔触中,去领会燕园的这位老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636-368105.html

上一篇:《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自然科学名师名课集粹
下一篇:《北大教学促进通讯》第十九期内容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