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成社

博文

科技工作的四种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精选

已有 7100 次阅读 2014-2-15 22: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工作的四种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科技工作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理论探索、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管理服务。

理论探索就是狭义的科学研究,主要是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其研究结果是建立科学概念、定理、规律的表达式等方面,是某一研究领域的系统知识。理论探索常用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分解、类比和比较等等。理论探索一般不直接产生社会价值,但间接的社会价值巨大。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或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以带来全新的产品,技术研发往往对应于产品或者着眼于产品创新;而新的产品构想,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才能实现。

产品开发是指个人、科研机构、企业、学校、金融机构等,创造性的研制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产品开发的方法可以为发明、组合、减除、技术革新等方法。例如: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电灯的发明、汽车设计的更新换代、饮食方式的创新、金融理财品种等等。产品开发不仅指生产新产品,而且指改良新产品。

管理服务指通过制定科技政策、编制科技计划、组织科技队伍、实施科技计划、提供科技信息、调配科技资源、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运用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劳动促进科技事业的良好发展。科技管理与服务是管理科学在科技事业上的运用,是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资源优化整合的管理行为。

科技工作的四种类型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般来说,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规律发现的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但是,产品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技术也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有密切关系,技术的创新可能带来但未必带来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可能需要但未必需要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说,运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同样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创新侧重于商业和设计行为,具有更外在的表现;产品创新可能包含技术创新的成分,还可能包含商业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成分。理论只有转化为技术和产品才能创造出社会生产价值。管理与服务贯穿于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之中,起协调、组织和服务的作用。科技管理与服务在科技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汽车轮胎的龙骨,没有管理和服务,科技工作就是一盘散沙。只有做好管理和服务,才能使科技工作发挥更好地作用,当然如果做不好管理和服务,将会阻碍科技事业的发展。四种类型的发展永无止境,螺旋式前进。

我们国家的科技管理和服务主要由科技部、省部的科技司和科技厅(局),各地市、县和教学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科研处(室)组成,具体的科技工作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一线科研人员和个人来做。院校以理论探索为主,兼顾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国家级科研单位也以理论探索为主,兼顾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省部级科研单位以技术创新为主,兼顾产品开发;企业以产品开发为主,兼顾技术创新;个人比较复杂,搞什么研究的都有。

国家在经费投入上也主要有四大类: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撑计划和863主要资助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产业化项目主要资助产品开发与推广;转化基金主要资助成果转化。

    从国家的科技整体来看,科研体制是比较健全的。只要能够很好地运转,应该能够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的,但要很好地运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科技工作的考核失衡,偏重论文和影响因子,对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影响较大(既发表不了高水平的论文,又不能公开技术要点),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想一想我们的留学生哪一个能进入美国的脉冲弹技术研究室留学呢?),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必将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2)管理偏多,服务偏少,对一线科技人员的要求是要项目、要论文、要成果、要专利等各种考核指标,但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人员配备、生活关怀却严重不足,我看到的相关研究信息几乎都是自己搜索(我在日本京都大学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学校信息部门送给实验室的相关研究进展,不知道国内那个部门有过这个现象?),好在现在的网络很发达,科学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但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想问一下,领导们有谁关心过一线普通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子女就业状况;……而这些人都是潜心的研究者,大的成果就孕育在这些人之中,如果能调动其积极性,必将有重大成果;3)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公,有些人钱多的花不完,有些人却穷的没钱干事,且有钱的大部分为领导或名人,整天的穷于各种应付,根本就没有时间科研,工作都是学生或其他人干,这样怎么能出成绩呢?跟踪可能比较快,但创新却很难,请问有几个人能反复获得诺奖和奥奖呢?新手还是占多数的。最后提两点建议:一是调整科技政策,调动一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其经费使用,他们才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生力军;二是均衡考核,使四种类型协调发展,千万不敢影响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它们是发展国家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核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002-767865.html

上一篇:风力发电与雾霾和干旱天气有没有关系?
下一篇: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科研工作之比较
收藏 IP: 1.83.153.*| 热度|

10 曹俊兴 曹聪 郑永军 陈辉 杨成 强涛 刘俊华 季丹 霍艾伦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