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wangnju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博文

全反射状态的声场与声能流

已有 1110 次阅读 2024-2-9 11:21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Sound fields and energy flux under total reflection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王新龍 

【摘要】全反射乃常见声界面现象。若入射媒质的声速小于透射媒质的(或折射率小于1),则当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发生全反射,入射声能悉数反射。虽然如此,全反射下声场如何分布?透射媒质中是否仍存在声场?如存在,取何种波动方式?此正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分析表明,在全反射下,(1)入射媒质中的总声场在界面法向呈驻波形式,而在界面切向呈行波形式;(2)仍存在透射声波,但以沿界面传播的表面波形式存在,但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指数衰减。

——————————

图一、全反射示意:红色箭头表示折射方向。 

若透射媒质的声速c2大于入射媒质的声速c1,且入射角(incident angle)θi大于全反射临界角θic,

                                                                          (1)

声波全部反射。此即著名的全反射现象(total reflection)。与光的全反射略有不同,声的全反射一般发生的“硬界面”,如从空气到水,从水到固体。光的全反射则发生在“软表面”——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如光纤内的光反射,故而一般称之为全内反射。或问:在全反射状态,声场分布如何?声能又如何传播?此正本文所欲讨论的。

  

声场分布

如图一所示,频率为w的平面声波从声特性阻抗率为ρ1c1的媒质中以角度qi入射到声特性阻抗率为ρ2c2的媒质上。设入射方向和两媒质边界面的法向构成的平面为(x, y)平面,x轴沿边界内法向,y轴在边界平面上。根据平面行波论,入射(incident)、反射(reflected)和透射(transmitted)的声场解各具如下形式:

                                                        (2)

式中,pia、pra和pta分别为入射、反射和透射(折射)波的声压幅度,rp和tp分别为声压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θt为折射角(refracted angle),k1和k2分别入射和透射媒质的波数,而ni、nr和nt则依次为入射、反射和折射波的方向矢量,

                                        (3)

nr表式中,已利用了关系θr=θi。为简洁起见,本文一概省略时间因子exp(jωt)。

 

根据Snell定律(折射律),

                                                                                        (4)

当θi>θic时,sinqt > 1,θt不复为实数而是复数。是以,作复变换:θt→ψ,

                                                                      (5)

代入折射公式(4),则Snell定律改为

                                                                                               (6)

由此可知,ψ具有实数解。当θi从θic增至π/2时,ψ从0单调增大至arccosh(1/n)>0。此处要提醒读者,数学上,变换(5)中的ψ可正可负。但考虑到下面公式(12)给出的透射声压解pt中,声波必沿x正向衰减,ψ只能取正值。引入变换(5)后,全反射(θi>θic)状态下的声压反射系数rp和透射系数tp可表为

                                     (7)

式中的相位角φ由下列公式给出

                                                            (8)

从公式(7)可见,当入射角θi大于临界角θic时,反射波的振幅等于入射的(|rp|=1),但入射和反射声压间存在2φ的相位差。把rp=exp(2jφ)代入入射和反射声压表达式(2),两者相加再简化,得到入射侧的总声压场p1的速度场v1=(v1,x,v1,y)的表达式

                                              (9)

式中,via是入射声波质点速度振幅。可见,入射侧声场因全反射而在法向(负x方向)形成了驻波,但沿界面(y方向)仍是传播的。沿界面的传播的相速度和波长分别为

                                                              (10)

所以,沿界面传播的相速度大于入射媒质的常规声速c1=ω/k1,波长λ1y比常规波长λ1=k1/2π要长;仅当入射波完全平行于界面(θi=π/2)时,c1y=c1,λ1y=λ1。公式(9)也表明,在全反射下,法向驻波声场存在依赖于入射角θi的相位φ,故驻波的波节和波腹位置因入射角θi变化而发生漂移。值得注意的是,在临界全反射(θi=θic)下,φ=0,tp=2,即透射声压是入射的两倍。当入射角θi→π/2(最大入射角)时,相位φ:0→π/2,透射系数的幅值|tp|从2降至0。从公式(9)还可以看出,在入射侧的任意位置,速度分量位相相差90°,流体质点在(x,y)平面上围绕平衡位置作椭圆运动,与单纯的行波声场不同。

 

把变换(5)代入(3)式中的nt表达式,结果:

                                                                                            (11)

即透射波矢kt=k2nt的法向分量是虚数,表明透射波在x方向是非传播的。利用(7)式给出的透射系数tp和公式(11),公式(2)中的透射声压pt和速度矢量vt=(vt,x,vt,y)经整理可进一步表为

                                            (12)

此表明,在全反射下透射波是沿界面传播、但法向衰减的声表面波(surface waves)——仅存于边界面附近的声波,类似于固体表面的瑞利波(Rayleigh waves)。透射波的幅度随离边界之深度x而指数衰减,若令k2xsinhψ=1,则得到表面波的“透射深度”x=d为:

                                                                                  (13)

所以,透射深度d是入射角θi的函数。当入射角θi大于但接近于临界角θic时,透射深度d很大;若θi=θic,则ψ→0,d→∞,透射声波在x方向均匀,此正是沿y方向传播的平面波。从公式(12)还可以看出,在透射侧的任意位置,速度分量位相相差90°,流体质点在(x,y)平面上围绕平衡位置作椭圆运动,这也是一般表面波声场的特性。从公式(12)可知,沿平行于表面的y方向传播的相声速和波长λ2y分别为

                                                                      (14)

即,全反射下透射波沿界面的传播速度c2y小于常规声速c2。根据公式(6)以及c1=nc2和λ1=nλ2,比较公式(10)和(14)知

所以,在界面两侧,沿界面传播的相速度和波长是相等的。其实,根据Snell定律,k1sinθi=k2sinθt,这一结论对任意入射皆成立。如图二所示,随着入射角从临界角增大,表面波的相速度从c2降低到c1。

图二、从空气入射到水中沿气水界面方向传播(表面波)的相速度与入射角的关系(蓝线)。

  

入射侧的声强和声能密度

 

根据公式(2),入射和反射声强分别为

                                                                         (15)

其中I0乃入射声强。可见,在全反射下,|Ir|=|Ii|=I0。入射侧的总声强为

        

最后一项反映了入射和反射之间的干涉(interference)。把公式(2)代入,

    

所以,

                      (16)

其中是沿y方向的单位矢量。可见,入射侧总声强的方向与反射面平行,在法向声强呈“条纹”状分布,其x方向(法向)的周期平均值为:

(无法正常显示)                                                                  (17)

把声场表达式(9)直接代入声能密度公式,

得到入射侧的声能密度ε1及其法向(x)的空间平均值<ε1>:

              (18)

式中,ε0是入射平面声波的声能密度。如此,公式(17)可表示成

                                                             (17a)

即,能量是以小于自由空间声速c1的速度c1g沿界面传播的,这与公式(10)给出的相速度c1y正好相反。无论入射波还是反射波,作为平面行波声能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距离等于相速度c1,但从图一可见,这段距离在界面方向的投影是c1sinθi,故声能实际传播的速度是c1g=c1sinθi。

  

透射侧的声强与声能密度

 

利用公式(11)和(12),得到透射声强         

                (19)

声能沿界面(y方向)传播,但沿x方向指数衰减。掠入射时,θi→π/2,φ→π/2,I2→0。当入射波完全平行于边界传播时,声波与边界无耦合(流体质点速度沿切向),故无透射声(I2 = 0)。此乃理想流体之必然。对黏性流体,黏滞力的存在使得边界导致切向耦合,结果会产生黏滞边界效应。下图三(a)是声波从空中入射到水中发生全反射时声强在界面两侧法向的分布。从公式(16)和(19)可知,边界两侧声强不连续,两者的比值为

因空气和水的密度相差巨大,水中的透射声强|I2|很小,且当θi>θic时衰减很快。但是,如果两媒质的密度相差不远,则透射声强可以足够大,如图(b)所示。

 

  图三、全反射时声强的法向分布。

  

从公式(15)可知,单位横截面积入射的能量全部反射。从图一可见,在全反射下单位入射横截面积对应的透射横截面为零,而根据公式(19)透射声强又是有限的(I2 < ∞),所以单位横截面积入射的声能几无透射,能量保持守恒。诚然,如公式(19)表面,在全反射状态下,透射媒质中沿边界附近仍存在表面声能,其成因是声场趋向稳态之前的瞬态效应。

同理,根据声场分布(12),可得到全反射下透射声场的能量密度,

比较(19)与(20)知,全反射下透射媒质的声强I2和声能密度ε1具有如下的关系

                                            (20)

式中,c2g是声波能量的传播速度。所以,表面波的能量传播速度与由公式(14)所给出的相速度c2y相等,都小于透射媒质自由声波的传播速度c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476-1421216.html

上一篇:一维振动系统的力阻抗
下一篇:理想流体中的声波——声波方程及其行波解
收藏 IP: 36.152.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